(共14张PPT)
扬州慢
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 许海霞
诗词六读法
一读:读作者、背景
二读:读题目
三读:读前序
四读:读意象
五读:读手法
六读:读佳句
自读技法: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读出精彩
读出疑问
一读:读作者、背景
姜夔
词作背景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词作背景: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在1176年冬至,诗人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作者简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
二读:读题目
扬 州 慢
慢词: 曲调舒缓,深沉悲切, 吐字慢长,宜于抒情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三读:读前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写作时间、地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所见所闻 :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淳熙丙申至日,
余过维扬。 时间
地点 主题 感情
基调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
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写作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别人评价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萧瑟悲凉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昔盛今衰的感伤
“空城”
昔
今
“波荡月冷”
“红药徒生”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豆蔻”
“二十四桥教玉人吹箫”
四读:读意象
意象
意境特点
时间
感情
虚实相生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对比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昔盛今衰的感伤
“空城”
五读:读手法
昔
今
“波荡月冷”
“红药徒生”
化用诗句
以动衬静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豆蔻”
“二十四桥玉人吹箫”
五读:读手法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
波心荡,冷月无声
通感
六读:读佳句
在本词中,哪些句子打动你的心呢?
请有感情地品读,然后与大家分享。
读出精彩
读出知识
读出情感
读出精彩
读出疑问
读这首词时,你有哪些疑问之处?
诗词六读法
一读:读题目
二读:读作者、背景
三读:读前序
四读:读意象
五读:读手法
六读:读佳句
总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