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书愤 课件(1)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5 08:55:10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理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靖康之变后,汴京沦陷,陆游两岁,跟随父亲辗转逃难,饱经战乱,他在诗中写道“儿时万死避胡兵”。国破家亡的耻辱和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使他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社会状况: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京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悲愤
书愤
被贬官后五年闲居山阴时所作,时年62岁
朗读
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与风格
根据情感的变化确定语速和音调。
充分调动文学想象在脑海里生成画面。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哪个字能够表现作者的情感?
“艰”:对投降派迫害忠臣、阻挠北伐卑劣行径的愤恨
气:豪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什么场面?
妙在三四句,兼写景象,声色动人
——(清)方东树
通篇沉郁顿挫,而三四句雄浑,不但句中力量充足,抑且言外神采飞动
——许印芳
期许自己成为塞上长城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报效国家、扬威边境、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气。
壮志豪情因为君主偏安于江南一隅、奸臣当道而成为空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愤恨之情,皆用一个“空”字表达出来。
而这一切都成了“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壮志未酬,我已先老的悲哀。
悲愤交加。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一、对诸葛亮的推崇和仰慕、想要效仿先贤,收复失地。
二、无人主持北伐的愤恨。——主旨
为何用诸葛亮及《出师表》的典故?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文意小结
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报国理想因统治阶级的偏安求和、不思恢复而落空所产生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坚持北伐的决心。
理想与现实:塞上长城——世事艰
过去与现在:气如山——衰鬓斑斑
诸葛亮的积极进取与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
作者运用何种手法书愤?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旁薄几时通?
——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诗词与时代的关系
金兵南下,你用笔作剑,用纸作盾,为百姓献出毕生力;
国运衰微,你用墨作槌,用砚台作钟,为国家敲响警世钟。
铁马秋风,沙场点兵,一介书生,挥斥方遒;
长城空许,衰鬓先斑,报国无门,愤恨而去。
你胸怀苍生,有生之年但悲不见九州同。
听到了吗,如今的华夏,正用统一的声音,告慰你忧国忧民的魂灵。
李泽锋
胡安宜
驰骋沙场第一线,
精忠杀敌报国恩。
万首诗篇书壮志,
一怀愁绪写春秋。
他壮志凌云,意气风发,
但仕途坎坷,饱受排挤。
他并没有卑躬屈膝,
而是在诗中枕戈汗马,顽强抗金。
他是铮铮男儿——陆游。
不知在多少个夜晚,你站在窗前北望,
像是可以看见沙场的火光。
不知在多少个白昼,你满目忧愁,
在纸上书写心中的不甘与愤怒。
你曾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凭着你坚定的意志,总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就像是驿站外的红梅,寂寞开无主,抗金的抱负难以施展,但内心的勇猛大气却压制不住,你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即使零落成泥,仍散香如故。
莫泽泱
冯宇梁
你处于国难民危之时
一身热血,奋发激昂
知靖康之耻犹未雪
想一心收拾旧山河
虽有心 天不予
难料 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
但位卑未敢忘忧国
你爱国忠君 爱天下苍生之精神
永垂不朽
你铁骨铮铮,磅礴大气
不愧为中华民族之英雄
两岁流离,战火烧破你的襁褓
壮岁从戎,也曾气吞残虏,可惜,匆匆
老来衰鬓苍颜,在梦中铁马踏冰河挥戈向北方
死去,也该万事成空,
只能静待家祭时的一封信笺了吧
你却说:死去犹能做鬼雄
原来死,也算是如愿
你悲叹:报国欲死无战场
年少轻狂,哪晓得这世事的艰难
老来骨瘦,撑不住尘黯的貂裘
唯剩一腔悲愤,书写这不知是谁的江山
诗成剑气,指向那江山上的铁蹄与俯首的群臣
卷外之人,只能双手奉上一个安宁的天下
今夜,愿您安眠。
大义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