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目 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国力提升
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内涵: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
“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探究思考】1、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
①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②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③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
——《中国共产党简史》
2、底线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国力提升
思考点 打嬴脱贫攻坚战,消灭绝对贫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
(1)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灭绝对贫困,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2)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
(3)我国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国力提升
P195--学思之窗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
(1)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3)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思考】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跃升表现在哪些方面?
(4)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中国宁波舟山港,连续9年港口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一
中国高速公路分布图
中国铁路(高速铁路)分布图
实现历史性跃升
1、经济实力:
(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016-2022中国研发经费增长及GDP占比
(1)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
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列举近十年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十大报告
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2)核心技术: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中国空间站——天宫
中国月球和火星探测器
九章三号原理图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全球最先进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2号
2、科技:
(1)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万元。
(2)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3)我国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思考】 人民生活改善表现了哪些方面?你能结合你身边的事实说一说吗?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3、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①重构人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和军事政策制度。
②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国产航母、新型松潜艇、歼-20、运-20、东风系列导弹等大国重器列裝,我军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显著提升。
096型战略核潜艇
福建舰
歼20
运20
东风41
改革开放新时期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科技 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第一座高能加速器等(P181-183)
军事 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展
经济实力历史性跃升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科技成果显著
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综合国力提升
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阅读课本内容,指出新时代中国面临哪些风险挑战?中国又是如何应对?
1、国际方面:
①2018年以来, 美国单方面执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②国际上保护主义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
◎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中国公司
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次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捍卫了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有利于提高国际影响力
2019年6月9日,有示威者发起“反修例”游行,10日凌晨激进分子意图冲击特区立法会,并堵塞周边道路,袭击警察。2019年6月21日,在特区政府已宣布停止修订《逃犯条例》的情况下,激进势力仍升级行动,包围警察总部。
2019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撤回修订草案,超过1000名暴徒被绳之以法。
2019年7月1日,暴徒们围堵政府总部,强行间入特区立法会大楼,在里面大肆破坏,在主席台上公然斯毁基本法,展示象征“港独”的龙狮旗更煽动成立所谓“临时政府”,7-10月,“暴”和“乱”进一步升级,将香港推入危险边缘。
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1)香港“修例风波”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交立法会审议
《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
中央政府坚定支持特区政府止暴制乱,坚定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推动香港局势由乱到治。
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国内方面
挑战:
(2)台湾问题
①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
②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
应对:
①中共十九大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②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③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两岸关系面临哪些挑战,我国又是如何应对的?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国内方面
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国内方面:(3)公共卫生方面—新冠疫情防控
(2)应对措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3) 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1)疫情发生: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P198--历史纵横
中国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应对突发疫情,中国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 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截至2022年5月,中国已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约4300亿只口罩,超过46亿件防护服,180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教材P198-199,列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的背景、提出、内涵、意义。
(3)内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1)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4)意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
(2)提出:
2014 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提出:
(2)全面阐述:
(3)地位: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序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
“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何时提出的 内涵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
表现:
①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②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
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意义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3)国力强大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充分说明了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时期 外交成就
1949年至今
建国初期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新时期
新时代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个拳头打人(反帝反修):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然交恶。
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一大片”的外交政策;中法建交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中美正式建交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②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③积极参与WTO;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001年,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三大外交政策 、 与苏联等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八大以来)的阶段特征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1、政治上: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相继召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更加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取得新进展。克服阻力,解决了香港“修例风波”,针对台独势力,开展了反分裂、反干涉的斗争;应对突发疫情,铸就抗疫精神,各项事业推进发展。
2、经济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3、思想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外交上:提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解决人类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阶段特征小结
1.下表所示是,21世纪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反映了我国( )
领域 成就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体育 2021年东京奥运会获得88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二
经济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
航天 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
A.产业结构的优化 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C
课堂练习
2.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发起创办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与周边邻国合作
B.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C.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D.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