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张海珍
单位
乐陵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教材分析
《挑战教皇的权威》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 三单元的一课,与《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理性之光》等内容共同构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对教皇权威的挑战、 对天主教神学思想的破除,大大推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人们焕发出的创新精神的生活热情,加速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 方面:一是宗教改革的背景,即教皇的权威。二是宗教改革的内容,即马丁·路德等人对教皇权威的挑战。三是宗教改革的影响,即挑战教皇权威的结果。教学重点 是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思想,只有结合材料分析、理解、掌握了“因信称义”“先定论”等思想主张,才能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本课的难点是对宗教改革时期 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人文主义不仅是本课内容的主线、暗线,也是本单元的主线。这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掌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思想 后,教师应设计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突破该难点。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中国学生对基督教了解不多,对西欧中世纪社会 生活的了解更少。但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及课外阅读,多数学生知道中世纪的西欧绝大多数人都是天主教徒,能讲出原罪与救赎的故事,对宗教故事也比较感兴 趣。经过高一学年的学习,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能够理解“因信称义”“先定论”等思想主张,能够“史论结合”地分析宗教改革在促进 思想解放及社会转型中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理解加尔文宗教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能从主张,影响等角度分析比较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异同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层层设问,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来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辩论中去挖掘观点;在讨论,分析中去理解,去感悟;在积极发言中感受自己的学习心得.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认识加尔文宗教改革与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通过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其敢于向世俗特权作斗争,突破陈规的勇气和富于进取的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人文主义含义。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图示法、材料分析法、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与教师启发相结合。
首先借乐陵西部新区筹建基督教堂为切入口,多媒体展示济南的两座教堂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其不同。在老师主导下,得出如下结论:前者(如上图)超豪华,后者,相对简朴。分别反映了传统老教堂与改革后新教堂的建筑、装饰风格和宗教信念理念。宗教改革给西欧的宗教与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水到渠成,导入新课——《挑战教皇权威》。
意图:按照启发式教学理论,用具体、形象的图片事例材料导入,既可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又可以让学生对本课有个大致了解,进而使学生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愿望。
其次,本课教 学重点是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思想,只有结合材料分析、理解、掌握了“因信称义”“先定论”等思想主张,才能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本课的难点是对宗教改 革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人文主义不仅是本课内容的主线、暗线,也是本单元的主线。这对于高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掌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 革思想后,教师应设计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突破该难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乐陵市基督教堂一期已完成。建成后,将为市民提供社会救助、医疗服务等,也是举行结婚典礼、祈福纳祥的典雅场所。会建成什么样子呢?我们看济南的两座教堂。第一组教堂外景,第二组内部景象。同学们能够形容一下这两座教堂的区别吗?
?
展示两张教堂图片:济南洪楼天主教教堂和济南经四路礼拜堂。
?
?
学生观察、比较其不同
多媒体图片高清晰、非常精美,能充分体现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奢华接近距离,激发兴趣的导入效果是显著的。
讲授新课
1、展示三组图片:教皇三重皇冠图;偷吃禁果;耶稣罹难、最后的审判
?
?
?
?
?
?
?
?
?
?
2、展示马丁·路德像片与简介、华丽的圣彼德大教堂、出售赎罪券插图、《九十五调论纲》等一串图文并茂的资料
?
?
?
3、选取《九十五条论纲》的部分内容细品资料,真心互动;展出漫画《<圣经>的份量》
?
?
?
?
4、创设“与天主教会相比较,新教徒在宗教生活、世俗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供学生讨论
?
?
5、展示本节课最后的两张图片: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动态演示教皇权威的萎缩。
小结:可见,宗教改革不仅从理论和实践上砸烂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枷锁,而且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它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一起,共同推动了欧洲由中世纪走向近代的步伐。
?
?
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图片,了解教皇权威的同时,思考:为何15、16世纪,教会的统治已成众矢之的、哪些人会对教皇的权威充满了敌意与不满?
?
?
?
?
?
?
学生在扑面而来的图文资料和老师情真意切活灵活现的讲述里,列举出:挑战教皇权威的义举,贴《论纲》、焚敕令、译《圣经》、建教会。
?
观点PK:学生扮演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在如何才能得救、怎样才成为“义人”等问题上针锋相对的观点PK;
学生分析漫画所反映的内含。
?
生1:在宗教生活方面:信徒可以自由阅读、理解《圣经》,可以自主与上帝沟通。
生2:在世俗生活方面:信徒可以结婚,可以赚钱。
?
学生整体把握认识本课的知识,并整理出本课的知识框架。
多媒体图片栩栩如生,昭示了中世纪教皇令人畏惧的巨大权威。为马丁·路德的改革,即他对教皇权威的挑战做了铺垫。在教皇权威的来源、表现和由教皇权威引发的社会矛盾交待清楚后,教堂的流程自然滑向下一个。
?
?
图文并茂,以人带史使马丁·路德这个大胆挑战教皇权威的改革主角之高大形象也逐渐显现。
?
?
?
多媒体出示《九十五条论纲》一些相关文字材料及漫画供同学们解读、分析,并梳理出观点。学生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饶有兴致地参与进来。
?
?
学生兴趣盎然,场面热烈,氛围融洽。
?
?
?
?
?
?
?
多媒体图片: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尤其是动态演示教皇权威的萎缩。前后呼应,达到了深入浅出地将宗教改革前后西欧社会的变化讲清楚的效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新课的导入,特意打本地牌。一开始就展示了济南本地教堂的两张图片,一张是济南洪楼天主教教堂,另一张是济南经四路礼拜堂。图 片清晰,华丽,很吸引眼球。本课,另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图片高清晰、非常精美,能充分体现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奢华。图片展出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其不同。接 近距离,激发兴趣的导入效果是显著的。图文交织,以人带事带史是丁老师本课施教的又一特点。进入教学的第二环节后,马丁·路德(1489-1549) 像片与简介、华丽的圣彼德大教堂、出售赎罪券插图、《九十五调论纲》等一串图文并茂的资料又闪现在我们的眼前。除介绍马丁·路德前期活动外,老师还以马氏 的口吻痛诉封建天主教会的贪婪、无道以及教会高层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挑战教皇权威的义举,贴《论纲》、焚敕令、译《圣经》、建教会,老师都逐 一讲述。扑面而来的图文资料虽令人有些目不暇接,但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情真意切,活灵活现。马丁·路德这个大胆挑战教皇权威的改革主角之高大形象也逐渐 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