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6页——78页《年月日》的内容。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教学时不要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来认识年、月、日,然后介绍大月、小月及平月,会用拳头记忆法和口诀记忆法记忆大小月,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的知识。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
学情分析
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但是,学生对现行历法中年月日的制定还不够了解。因此,本节课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年历卡、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系统地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给学生提供预学卡片,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说一说,查一查,理一理,借助发现并理解规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或者疑惑时,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小组同学帮助共同启发直至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月、特殊月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2、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让学生经历自主预学、分析推理、简单归纳的过程,并初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体验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主动质疑的精神。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渗透共同分享的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引入:今天是一个特殊日子,这个特殊的日子的时间是(生:2023年3月15日)。这里有常用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
【联系实际生活情境的谈话,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二)合作交流,构建新知。
1、小组合作:组内分享预学成果,交流预学单上整理了的年、月、日知识。
2、学生汇报,整理信息。(学生代表上台运用视频展示台展示预学成果)
【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整理知识的能力 。】
3、回顾整理,完成板书。
展示:
【经过整理让学生构建年、月、日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4、质疑。
预设:
(1)年、月、日是怎样形成的
(2)大月、小月的由来是什么?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通过数学文化介绍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提升学生数学品味】
(三)自主学习,掌握方法。
1、学生上台演示介绍左拳记忆法。
2、学生介绍口诀记忆法。
【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记忆每月天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游戏巩固。
①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游戏规则: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老师说月份:是大月的男生站起来,是小月的女生站起来。
② 教师随机报月份。
③ 师:老师报2月,你们为什么不起立?(因为2月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月)
④ 师:出生月份是6月、8月、10月的学生代表,分别为国际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送上自己的祝福。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记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学生代表送祝福的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4、归纳整理。
(四)巩固深化,思维拓展。
1、生活小常识。
小兰买了一个生产日期为3月26日的面包,这个面包的保质期为5天,请问3月31日时,这个面包还能吃吗?为什么?
2、能力拓展题。
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去外婆家的吗?
3、判断信息对错,并说出理由。
【练习中设置了有梯度、趣味性、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
(五)课堂小结,惜时教育。
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