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六单元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4 21: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激趣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中要求阅读的书籍,也是中考名著阅读题的考查书目。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额的有益启示;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西游记》的阅读,正符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本课的教学,旨在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思考探究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绝大多数对《西游记》中的故事耳熟能详,但不少学生是通过阅读缩略本或观看影视剧来了解的,读过原著的较少。不少孩子对厚厚的原著有畏惧心理,不愿去读。本次激趣导读课就是要激起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兴趣,并指导学生掌握几种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自己对《西游记》的了解,谈谈自己喜欢的情节与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大体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挫折。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对《西游记》中的象征与隐喻的探究。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很多同学心中一定有疑问:我们已经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和情节耳熟能详了,为什么还要读厚厚的原著呢?真的很熟悉了吗?我们来看几个有趣的问题:
①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武力值超群,为什么在取经路上却常常打不过一些妖怪?是真的打不过吗?
②天宫的神仙已经长生不老了,为什么还要替玉皇大帝卖命?玉帝靠什么控制着他们?
③牛魔王头上有牛角,而红孩儿却没有。牛魔王不会三昧真火,而红孩儿却会。牛魔王真的是红孩儿的亲爹吗?
④鲶鱼怪“奔波儿灞”和黑鱼精“灞波儿奔”这两个“奇葩”名字是用来搞笑的吗?
⑤为什么有“二郎神”而没有“大郎神”?
(学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给予赞赏、鼓励,并不给出答案,也不在此环节花费太多时间,只起到激趣作用。)
教师小结:如果你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就说明你对《西游记》的阅读还不够仔细,或者了解得还不够深入。不过,我们今天的任务,并不是要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这部名著,去感受它的巨大魅力。
二、扑朔迷离的作者
教师提问:1、《西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认识。)
教师小结:不同的学者对这本书有不同的定位:神魔小说、神话小说、幻想小说、幽默小说、游戏之作……不论怎么定位,这本书都可以称之为“奇书”。
教师提问:2、那么,创作了这本奇书的作者是谁呢?
(大多数学生会回答:吴承恩。)
教师小结:现在通行的《西游记》版本都注明作者是吴承恩。但这本书的作者真的是他吗?其实不一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版本的《西游记》上写的是“华阳洞天主人 校”,也就是说,是一个笔名叫“华阳洞天主人”的人校对的,并没有提到作者是谁。据鲁迅先生考证,作者是吴承恩;然而还有学者考证,可能是明朝的内阁首辅大臣李春芳。因此,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谁,也许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题。
三、跌宕起伏的情节
钱锺书先生曾说过,我们吃了一只鸡蛋,觉得很好吃,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认识下这只蛋的鸡。所以,接下来,我们回到这本书。可能很多同学虽然没有读过《西游记》原著小说,但通过影视剧、缩略本等形式,对其中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来给大家讲讲,并说说你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好吗?
(学生畅所欲言,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情节的概括能力。)
教师小结:感谢同学们的分享!不过,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讲的故事和原著是有出入的,比如“白骨精”在原著里叫“白骨夫人”,挑着担子的不是沙僧而是八戒,等等。所以,我们有必要读一读原著。现在通行版本的《西游记》有一百回,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1—7回:这部分主要是悟空的故事,写的是他从出世到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
第8—12回:这部分主要是唐僧的故事,写的是他的身世及取经的缘起。
第13—100回:这部分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写的是取经的过程。
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很厚,但读起来非常有趣,跌宕起伏的情节会吸引着你一直读下去的!
四、个性鲜明的人物
小说的核心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西游记》中人物众多,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这里仅对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师徒四人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并发言。)
教师归纳小结:
同学们在黑板上写了关于师徒四人性格特点的一些关键词。老师也谈谈自己对这四个人物的理解吧。
唐三藏:
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得道高僧,但却是取经队伍中信念最坚定的一个。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志向,就会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但我们要警惕的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不能固执己见。作为佛家弟子,他的慈悲为怀令我们敬佩。但毫无原则的慈悲会变成懦弱和愚昧,甚至黑白不分,善恶不辨。
孙悟空:
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生命对于自由的追求——上天入地是对空间自由的追求,长生不老是对时间自由的追求。然而,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如果想去追求这种绝对的自由,就是一种妄念。对权威的反抗也是我们喜爱悟空的理由,但一个人在生活中对看不顺眼的人和事总是嗔怒却是不好的心态。我们要坚守正义,但以暴制暴并不是弘扬正义的最佳方式。悟空的成长历程就像是一个人从孩子到成人的逐渐成熟,小孩子才争输赢,成人只看利弊。
猪八戒:
可能没有多少人会特别喜欢猪八戒。可他不就是每一个处于世俗中的凡人吗?猪八戒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贪念。我们可以世俗,但不要庸俗。八戒是个聪明的人,但有时候分不清大聪明和小聪明——大聪明又叫做智慧,小聪明又叫做奸猾。
沙悟净:
这个戏份比较少的男四号其实是个通晓人情世故的高手,但世故过了头就变成了圆滑。通晓世故却以赤诚之心待人,是我们一生都要念的经。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是调和,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但这样的“恰当”用得太熟练了,就会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拥有大局观的人,往往是被人称道的——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换得了集体的利益。但如果被大局观绑架,就会产生奴性心理。
希望同学们能从师徒四人身上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其实,我们可以将师徒四人放入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用佛教“三毒”思想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他们进行定位与比较。
(结合板书,简要讲解)
猪八戒——贪,孙悟空——嗔,沙悟净:痴 (佛教“三毒”)
猪八戒——本我,沙悟净——自我,孙悟空——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五、富含深意的隐喻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还给读者出了很多谜题,用文学术语来说,就是隐喻和象征。比如,唐僧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为什么非得是这个数字?为什么不是六十一难、七十一难?哪位同学说说?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小结:在佛教里,有“九九归一,终成正果”的说法。只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算功成圆满。所以在小说的末尾,观音菩萨掐指一算,唐僧经历了八十难,还少一难时,就人为地给他增加了一难。其实,这样有趣的隐喻在小说中还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大家可以课后思考:
【数字类】
八十一难: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人生是螺旋式前进的过程。终点亦是新的起点。
七十二变: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一年有七十二候,寓意变化之多。七十二变也是七十二张人生面具,七十二个人生角色。
四十九天:七七渡劫,渡过劫难,就能脱胎换骨,迎接一个崭新的自己。
【物品类】
紧箍咒:道德、法律、礼节、规矩等必须遵守的东西。
无字经书:无法言说的人生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只有经历过了才能读懂。
五指山:父亲的惩罚。犯了大错后必须要承担的后果。
【妖怪类】
蜘蛛精: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耳猕猴:人性的暗面,人的妄念
白骨夫人:道教“三尸”——华饰(奢欲)、滋味(食欲)、美色(性欲)
(以上内容课上只展示词语,课后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发布参考答案。)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走进《西游记》,同唐僧师徒一起踏上取经之路吧!请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绘制“唐僧取经路线图”,将唐僧途径的地点、遇到的人物标注在这幅图中。
(
理想(超我)
)板书设计:
(
唐三藏(执)
)
(
孙悟空(嗔)
)
(
自我
)
(
欲望(本我)
)
(
沙悟净(痴)
) (
猪八戒(贪)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