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夏燕然????单位:新泰市第一中学?
????通过观看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各位老师都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见解各有千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解读深刻,各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下,请各位老师指正。
????????????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信息化教学设计?
?? 教学主题?
??????????????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一、教材分析?
??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是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属于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 寻求真理,探索救亡图存的理论。在种种探索和实践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三民主义理论,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本课与后两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一 个内在联系很强的整体,共同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重大的理论成果。所以本课讲述的三民主义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学生分析?
??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必修一《辛亥革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本的史实基础。但是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只有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理解,因地制宜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 1.了解三民主义理论的渊源、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以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3.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永远值得 我们尊崇和学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主要是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使用哪些技术?2、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3、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 本节课的讲述中,首先我将使用PPT课件,采用大量的历史史料来讲述,如文字性史料(史书记载),图片性史料(照片,报纸等),来讲述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 时代背景;其次,我将使用视频资源,找到相关与孙中山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国民党、黄埔军校等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更直接,更形象的了解相关历史, 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再次,我将使用微课资源,对难点和重点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学生的理解。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进行比较记忆。最后,通过知识思维导图 的方式来总结本课,让学生动手动脑。?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播放PPT?
观看思考?
图片史料?
讲授新课?
提供史料,设计问题?
探究活动?
史料,视频、微课?
总结?
播放微课?
聆听记忆?
微课?
训练?
展示试题?
习题演练?
PPT课件习题?
评价?
引导?
总结所得?
??
建构?
引导,发散思维?
积极谈论,绘制导图?
优秀作品多媒体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自 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改中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但是开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 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提供大量的史料,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措施一:要形成较固定的历史学习合作小组。选定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协调。?
措施二:要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不能一味求全、求难。?
措施三: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前就印发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个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是保证课堂成功的前提。?
课件41张PPT。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们根据各自所处时代
的特点和革命、建设的
需要,分别创立了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
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
设的成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课标分解:1、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
2、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3、三民主义的作用
4、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5、新三民主义的作用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结合必修一、二)请思考: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1)鸦片战争以来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都失败(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6)从兴中会创立起(1894年,檀香山),国内外各种党派团体纷纷兴起(4)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5)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2)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在中国统治的代理人。(组织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经济基础) 民主革命需要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便应运而生。(政治)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2、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多元人类文化优秀遗产、并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3)其他学说:
进化论、“单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论》(2)中国传统思想:
“耕者有其田”、“天下为公”、“大同社会”(1)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法国启蒙思想、美国民主共和思想△阅读课本P93第2—5自然段,想一想:三民主义有哪些思想来源?同盟会于1905 年 11月创办了机关报《民报》 3、提出过程 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发刊词。
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内容:民族主义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局限性:只反清没有明确反帝结果: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且,在袁世凯死后,又支持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二、三民主义内容及评价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选集》内容:民权主义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局限性:只反皇帝不反官僚结果:旧官僚暗中破坏、投机革命
材料三: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欧、美为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内容: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等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局限性:没有涉及到工人和农民的直接利益结果:辛亥革命得不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只反清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只反皇帝不反官僚没有涉及到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支持各派军阀旧官僚暗中破坏革命辛亥革命得不到工人和农民的支持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2、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
3、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保障“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这样的革命纲领能否指导资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呢?二、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 2、传播: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论战双方论战内容论战作用革命派:孙中山
保皇派:康有为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实质1、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2、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3、新文化运动14—18世纪西欧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当时最先进的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3、三民主义的实践:《临时约法》 材料一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材料二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阅读材料,分析孙中山在1922年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孙中山听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给列宁发去了贺电。贺电中说:“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当时,社会主义的苏俄正处在帝国主义四面包围的危机时刻,列宁最早收到这份充满深情厚意的电报,十分兴奋,他认为“这是东方的光明来了”。历史纵横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教材P94)
(1)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反袁、护国、两次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他萌发“重新革命”的念头。苦于因革命党人对三民主义“信仰不笃、奉行无力”,无依靠力量。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风暴给他新的启示和希望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析三民主义
(4)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图为会址——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礼堂。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改组了国民党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反对民族压迫、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把资产阶级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旧三民主义之异同:(1)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2)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3)内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4)作用: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相同点:(1)内容:民族主义:旧的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狭隘性),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的增加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的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旧的只空洞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的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2)影响: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不同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适 应 其 需 要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 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4、新三民主义的评价(教材P94-95) (1)进步意义:
是三民主义的继续发展,新时期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体现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实现了国共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奋斗”、“救中国”。图为孙中山的遗容。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①从对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国→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②革命指导思想形成①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
②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屡败屡战①超越党派界线,与时俱进,实现人生跨越
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19C四五十S19C60-90S19C6070S19C末20C初期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20C初期维新派林则徐魏源奕訢等王韬 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探寻御侮图强之道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自强求富实行君主立宪制;与列强进行“商战”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未实践洋务运动(破产)未实践维新运动(失败)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革命派孙中山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P95《解析与探究》: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为什么有这些区别?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反帝反封建(政治基础)相同:不同:1.民主革命阶段:
彻底实现人民权利、有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原因: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阶级属性上与国民党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利益有根本不同。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
2.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3.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建立中华民国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权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族主义 D. 民生主义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相比,主要区别是:
A、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
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
C、国家的政体不同
D、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6.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
发展方向的是 7 、孙中山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中华民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8、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9、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10、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
A、明确提出了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
B、明确提出了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C、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明确提出谋求国民一律平等
11、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B、多次革命斗争的失败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12.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倡导科学、民主、平等、博爱
B.增加了鲜明的反帝内容
C.他倡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革命与人民革命、世界革命结合起来
13、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 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
14、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
A.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B.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
C.根治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
D.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
1、(2008广东单科)《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B2、(08全国文综二)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B真题再现3、(2007广东)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
?A.清朝皇室??? ???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