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9张PPT)2024-2025学年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29张PPT)2024-2025学年 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4 21: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5、《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③彼得一世到西欧各国考察,决定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资源的匮乏 B.
②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暴动不断。
创建新式常备军( ) 废除农奴制( )
17世纪末,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十月革命,俄罗斯帝国灭亡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
③军事上:克里木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二、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学习目标:
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及其影响;
2、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及其影响;
3、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彼得大帝
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普京将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
(3)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4)内容:
①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教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社会习俗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积极:(1)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 欧洲
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2)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的扩张及营建新都: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下列情况分别影响了什么因素?
农奴受压榨,购买力低下
市场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原料
大批农奴束缚在土地上
自由劳动力
工场主雇佣国家农奴,
要缴纳代役租
资金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要素
农奴制下俄国社会情况
(1)经济
(2)政治
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农奴暴动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
次数
年代
(3)思想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车尔尼雪夫斯基非常憎恨沙皇专制制度。从大学时期起就苦苦寻求改造这一社会的答案。大约在这一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接触到费乐巴哈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有《怎么办?》
赫尔岑,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创办“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杂志《北极星》、《钟声》等,他号召一切进步的人们为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而斗争。
“我憎恨你和你的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王,我带着残忍的高兴看着你的覆灭,你子孙的死亡。”
——普希金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封建农奴制度VS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4)军事
奥斯曼帝国
俄国
黑 海
克里米
亚半岛
欧洲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以及农奴制的腐朽。
1.农奴制危机表现(改革的背景)
(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
(3)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史料解读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请回答:
农民暴动;
农奴制改革
2.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材料: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思考: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1、农奴“像牲口那样带着镣铐出售”。出卖农奴的广告同出卖骡马、狗的广告一起刊登在官方的报纸上。10个卢布可以买到一名少女农奴,而一条良种狗却值几千卢布。
2、在叶卡捷琳娜执政初期,一个把138名农奴鞭打致死的女农奴主(其中包括一个12岁的小女孩),所得到的的惩罚只是被判终身苦役监禁。
3、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农奴制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农奴可以买卖
农奴季度贫穷,没有钱购买商品
缺少自由劳动力
缺少市场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困生活
①经济原因:俄国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据沙皇政府统计,由1826年至1854年发生了709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到24次以上。……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承认:“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世界近代史》
年代 农民起义
1801年~1810年  83次
1811年~1820年  124次
1821年~1830年  156次
1831年~1840年  143次
1841年~1850年  351次
1850年~1861年  591次
②政治原因:农奴暴动频繁,危及沙皇统治。
克里米亚战争——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俄国 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
③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步枪射程的1/3;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品,士兵不得不步行数百里。而联军却在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
此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物品 。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农奴制改革
农民暴动
原因
时间
开始
目的
性质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1861年3月3日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改革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材料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2: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改革的目的:巩固统治,缓和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
改革的前提: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1861年改革后俄国工人数量变化表
时间(年) 1865年 1890年 1898年
数量(人) 38.1万 162万 300万
“解放”农奴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时间 企业数(家) 工人数(人) 产值
(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赎买份地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内容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材料二:按改革法规定:农民获得一块份地,须向地主缴纳高于原价2-3倍的赎金,其中25%左右交现金,其余的要在49年内连本带息还清。据统计,至农民还清贷款时,政府和地主一共掠夺了农民20亿卢布的赎金。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1)积极意义: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资金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意义:①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②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③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俄国的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3、人物:
2、时间:
4、目的:
1、背景
5、内容:
6、性质: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原因:农奴暴动,沙皇统治危机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内矛盾激化
挽救统治危机,维护沙皇统治,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劳动力】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资金,市场】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二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1861年】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请你思考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因为高价赎买政策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生活更加贫困。这体现了这场改革的实质是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互学探究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随堂训练
1.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A
2.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3.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4.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 )
A.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C
C
A
彼得一世改革
时间、领导人
目的
内容
意义
废除农奴制
原因
开始
意义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①政治
②军事
③经济
④文教
⑤社会习俗
①积极:
②局限性:
性质:
目的
内容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1)积极:①②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局限性:
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出钱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