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醉翁亭记
第三课时
背诵课文,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乐
1、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
滁州—琅琊山—泉水—亭—人—醉翁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
与民同乐
赏读感悟意境美
2、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移
步
换
景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酿泉:
醉翁亭:
环
滁
皆
山
也
由
远
及
近
翼然临于泉上
泻出于两峰之间
赏读感悟意境美
3、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
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赏读感悟意境美
4、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乐”
赏读感悟意境美
5、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
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赏读感悟意境美
6、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哪些乐?
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
三种乐
禽鸟之乐
太守之乐
众宾之乐
赏读感悟意境美
7、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众宾:
太守: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与民同乐
从太守游而乐
赏读感悟意境美
8、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明确:“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赏读感悟意境美
《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饶有诗情画意。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请你用“我发现 美,因为 。”句式说话。
美读,鉴赏美点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奇,迤逦连绵,苍翠欲滴,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有亭踞临泉上。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1)山水相映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作者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木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早晨的宁静、清新,傍晚的昏暗,色调不同,气氛有别。
(2)朝暮变化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四幅画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3)四季变幻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有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4)动静对比之美。
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
潺潺流淌的泉水是动态
山色苍郁悦目是静态,
泉声琮琮动听是动态;
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
“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
山光
水色
人情
醉态
有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
已而夕阳在山
残阳息于山头是静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人影移散是动
有人与人之间的动静对比:
赏读感悟意境美
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形成一种骈散结合的独特风格。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 骈散相间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文章多用判断句,层次极其分明,抒情淋漓尽致,“也”“而”的反复运用,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使读者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6)句式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文章写景优美,又多韵律,使人读来不仅能感受到绘画美,也能感受到韵律美。
(7)韵律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
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8)情景交融之美
赏读感悟意境美
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交流】两人虽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联读,拓展思维
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交流】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修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豁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联读,拓展思维
欧阳修一生多次被贬,第一次被贬也是因为范仲淹。当时范仲淹因上《百官图》被宰相吕夷简一党所排斥,被贬外地,合朝都为范仲淹鸣不平,唯有高若讷认为他应当被贬。欧阳修气愤之余,写信给高若讷,称他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高若讷大怒,将信呈给仁宗,欧阳修就被贬夷陵为县令。但他愈挫愈勇,再次被启用时依然表现出铮铮铁骨,与保守派斗争。可见,欧阳修本人性格中也有着刚毅不屈的一面,只是当他来到地方,就一心为百姓谋福利,表现出过人的政治才能,同样也被百姓铭记在心。
联读,拓展思维
补充资料:
醉翁亭只是一个为他休憩而临时建成的一个小亭子,但百姓为纪念他,不断修葺,后来就成为了滁州一个著名景点。而滁州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县,也在全国知名。而陷害欧阳修的夏竦,虽然也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诗文同样有很高水平,但早已被人遗忘。甚至他死后,谥号本为“文正”,但立刻有御史提出,民间都称他为奸邪小人,当不上“文正”二字,于是改为“文庄”(“庄”字有纪念武功之意,用于文人身上有好斗之喻)而北宋末年的奸臣蔡京,尽管文才、书法、行政能力均强,但帮助宋徽宗为非作歹,被贬岭南后,沿途百姓相约不给他一块粮食,一口水,最终七十余岁死于途中。可见,为民造福者,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祸害百姓者,必将受到谴责。
联读,拓展思维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 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 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 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中考链接
A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⑴苍颜白发( )
⑵醉翁之意( )
⑶树林阴翳( )
⑷述以文者( )
中考链接
脸色苍老
的
遮盖
用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中考链接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 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 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 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中考链接
C
5、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中考链接
6、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中考链接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7、《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
中考链接
与民同乐
宁静祥和
8、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中考链接
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