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鱼窝头中学:谢丽冰
虞美人
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困。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有人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2、 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春花秋月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 读
请同学们自读本词一遍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分组讨论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修辞手法方面思考)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之情和离愁别绪。
亡国降宋后虽被封为违命侯,但实为俘虏。故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
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关于李煜: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请思考
请思考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快点结束。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 具 体指什么?
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等.
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了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比喻
愁思像春水那样浩瀚,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
你还能说出以水喻愁的句子吗?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练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D、 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D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B、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C、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D、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A
学歌曲,背诗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