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鸦片战争 课件(31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鸦片战争 课件(31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6 11:44:40

文档简介

姓名
杜真真
单位
滕州五中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的开篇课,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中国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史必修一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但与初中历史不同,没有再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中国军民奋勇抵抗的史实;战争失败的原因;根据战后条约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情景,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示。
(2)介绍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引导学生为祖国奉献、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引导学生痛定思痛、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使用技术:ppt,视频,音频
2.技术使用的相关教学环节:(1)ppt技术贯穿课堂教学环节的始终。
???????????????????????? (2)视频技术应用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 (3)音频技术用在课堂情境导入和总结升华中。
3.预 期效果: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他们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反复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 和深度的思考;视频技术的应用希望能以最简短的时间回顾并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以达到基础知识的强化和情感的陶冶和升华之目的;音频的使用主要在课堂 的导入和总结升华中,营造相应氛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能有所发展。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
然后设疑:
问题: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观看多媒体
新授
自主学习1:依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自主学习2:观看视频,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完成相关表格。
合作探究1: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合作探究2:结合本课所学,谈谈得到的认识,情感得以升华。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材料、课本,观看视频,自主思考回答。
合作探究: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PPT材料展示;
问题设置。
小结
总结升华
谈感悟
PPT
达标练习
出示练习题
做习题
PPT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
2.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课件31张PPT。课标要求:
列举1840---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第12课 鸦片战争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的大
规模侵华反侵略、求独立: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中共领导的新民民主义革命1919年
五四运动1840年
鸦片战争1949年
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条主线:单元线索新民主革命旧民主革命中国近代史学科网第一章 风雨欲来第二章 血雨腥风第三章 风雨飘摇鸦片战争第一章 风雨欲来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落后的自然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装备陈旧坚船利炮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机器代替手工)生产更多商品消耗更多原料倾销商品(市场) 掠夺原料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把新的国家殖民化,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经济漩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列宁世界工厂学科网 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急需打开中国的市 场----根本原因(1)中英贸易中国 英国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瓷器(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许多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2) 虎门销烟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
——英国外相巴麦尊 直接原因——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3)思考: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第二章 血雨腥风
《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与危害内容:
五口通商
割地
协定关税
赔款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势力的侵入破坏中国领土的完整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加剧清政府的财政负担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危害:领事裁判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地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也称治外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国家交往和贸易中,正常的最惠国待遇是双方平等互惠的。就是说中国给英国以最惠国待遇,而英国不以最惠国待遇来对待中国。所以是“片面最惠国待遇”1840——1842年1856——1860年英英、法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1.客观原因 英国的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结合两次鸦片战争背景、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阅读P51小字部分)思考:英国国力强大清政府腐朽落后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第三章 风雨飘摇【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危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由于洋布畅销,东南沿海一些以纺 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西方·····
材料三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四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的 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材料五 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 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结合材料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性质等方面思考)1’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3’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4‘外交: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5‘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阶级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一对矛盾变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以及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双重矛盾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3.6亿人均 0.75便士材料二:思考: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英国的绵纺织品在中国滞销扩大权益担心危及统治利益提出“修约”要求拒绝“修约”清政府英法
等国矛盾(忙于镇压起义)《天津条约》 (1858年)《北京条约》 (1860年)(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一、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右图标示了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逼开放的通商口岸,观察并比较,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特点长 江南 海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从沿海一直到北京
开五口增开十一口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840——18421856——1860课堂小结继续扩 大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抓机遇、促发展。
交流发展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始,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历史,更是中国逐步融入世界,追赶世界发展潮流的历史,战火已过,留给我们的是血的教训,沉痛的往事再次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只有交流才能发展。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B、中国军队害怕战争
C、人民因为吸食鸦片而不断发生争斗
D、深刻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留居
国法律管辖的非法特权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主要表现在( )
?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 ??
?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 ??
?C. 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 ?
?D. 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
鸦片战争以前,在关税问题上,中国享有完全的独立
自主权,但《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
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规定表明中国丧失
了关税问题上的自主权,但也并不意味着英国有权决定
中国的关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