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件(24张ppt)+教学设计(2015年山东教师全员远程研修历史优秀作业)(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1-16 11:48:33

文档简介

姓名
慈兰云
单位
寿光现代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教材分析
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本 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初中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广度与理论的深度上都有较大 拓宽。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 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熟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掌握其含义,理解其在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地位。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基本史实。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及课后附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阐释、分析、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3、通过课堂分组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创新性与科学性,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一大进步。?2、通过祖国统一进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盛是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都将被历史所抛弃。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现代教 育技术已全面融入历史课堂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 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开教学。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多媒体展示问 题和相关图片,进行知识的解惑答疑;借助多媒体展示史料、问题和提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音频和视频的植入,增加课堂的历史沉淀。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用香港回归等图片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思考
PPT展示史料
讲授体验探究
分两大部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第一部分:整合课本知识。知道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和实践。
?
?
?
?
?
?
第二部分:通过材料探究问题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学案和课件展示学习本节知识的大体结构。
?
?
?
?
学生通过看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掌握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加深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解。?
?
?
?
培养学生从图片材料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
?
?
当今台湾现状,让学生在对现实的反思中客观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探究感悟和反思历史。
?
?
1.PPT展示图片
?
?
?
?
?
?
?
?
?
2、PPT展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大量史料。
?
?
?
?
?
3.PPT展示图片材料?
?
?
?
?
?
4.展示有关台独的图片材料,学生思考问题
?
?
评价
展示课堂测试
学生思考回答完成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用新颖 的方式导入课堂,这是抓住学生思维的第一步,因而导引式体验教学很是实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用问题导学使学生能有的放矢,探究问题有更具体的目的性和目 标性。同时,史料感悟在课程中的充分使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感知史料,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从而形成历史结论、历史认识和历史情感。这种学生方法将 教师的死板的教,变成了教师领着学生学,而学生带着问题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死学变成了“我要学,我会学。”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 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提升历史学科能力。
课件24张PPT。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又是怎样实践的?
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一国两制”的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和平统一方针具体对台政策“一国两制”1979年1981年80年代以后《告台湾同胞书》九条方针形成成熟理论2.”一国两制”的内涵有哪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统一3.活动:假设台湾用”一国两制”回归了,设计一个
   台湾回归前后的大事流程图.双方谈判签署《联合声明》制订《基本法》回归仪式设特别行政区4.讨论:理解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3.想一想:为什么香港能够顺利回归?而台湾问题迟迟
不能解决?1.生存与发展方面:台湾是中国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通
道,也是中国通往各大洲海上运输线的战略中枢?。
2.在国家安全方面:失去了台湾,中国的海军将被禁固
在自己的内海,美日台建立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将对中
国安全构成直接的威胁。
3.在维护国家统一:失去了台湾将会引起连锁反应,
在内部,西藏、新疆、甚至内蒙古都有分裂出去的危险;
在外部,某些国家将更加肆无忌惮地蚕食属于中国的海
域和岛屿。
4.台湾问题将因国际化而复杂化。
5.岛内台独势力的发展。寻


息?“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萌芽:最初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2、酝酿:方针?《告台湾同胞书》19793、形成:时间?伟人?4、保证:在哪个会议有了宪法保证?5、确立:通过哪个会议正式成为国策?6、运用:成功例子有哪些?1、中国政府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A、1978年B、1979年C、1981年D、1982年B各抒己见:“一国两制”1、前提与基础?“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2、国家主体的社会制度?3、台湾、香港、澳门?社会主义制度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长期共存祖国统一4、“两制”的发展?5、目的?请同学们试着归纳“一国两制”的概念……Try:2、一国两制的两制是指:A、两种社会制度B、两种法律制度C、两种管理制度D、两种军事制度A3、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思考: 我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我的命运十分坎坷,两度被外国侵略者侵占,又两度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来在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产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国惟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惟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两岸分离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内政问题。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同。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政策,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①共同点: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②发展条件:大陆国力提高
③蒋经国统治后期顺应潮流
④李登辉上台后,大陆“三通”努力
⑤中共的立场和诚心1、海峡两岸关系曲折?2、海峡两岸关系发展:阅读教材 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利,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4、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D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1、“台独”势力
2、国际反华势力两岸人民反台独斗争 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究学习: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破坏分子还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 愁(台湾·余光中)6、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A、150多年B、近400年C、400多年D、500多年C葡萄牙占据澳门是在1553年。7、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原则,中央政府行使:A、对香港领导人的任免权C、制定香港和澳门的基本法B、外交和驻军权D、最高司法审判权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