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常见的碱 走进重高检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常见的碱 走进重高检测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5 08:2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第四节 常见的碱
班级 得分 姓名 学号
Ⅰ走进重高检测(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明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中含有氨基(-NH ,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绿色荧光蛋白具有的性质是( )
A.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 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
C. 只能与盐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 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2. 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并滴加了数滴石蕊试液。现向这四只烧杯中不断加入下列物质,直至过量,其中能使溶液最后呈紫色的物质是( )
A. Mg(OH) B. NaOH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4. 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 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① 证明变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② 确定成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③ 测定纯度 取a克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克固体
④ 除去杂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时,在密闭(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容器中,将4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达到最高点
C. 恰好好中和消耗稀硫酸的质量是m克
D. 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则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为
6. 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①浓 ②浓NaOH溶液 ③ 饱和NaCl溶液
A. 只有① B. 只有② C. ①② D. ①②③
7. 氢氧化钴 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氢气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钴可以使酚酞变红
B. 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C. 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 氢氧化钴可用于干燥氯化氢气体
8.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A. 通入( B. 加入稀
C. 加入盐酸 D. 加入 溶液
9. 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浓硫酸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采取的措施适宜的是( )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
B. 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 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D. 用土将泄漏出的浓硫酸掩埋
10. 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治疗胃溃疡的胃药成分的是( )
二、简答题(每空 2分,共22分)
11. 下列五种溶液:①NaOH 溶液;②Ba(OH) 溶液; 溶液;④稀硝酸;⑤混有少量硝酸的 溶液。
(1)指出其中属于碱溶液的是 (填序号)。
(2)若将 溶液与 溶液混合,产生沉淀质量是116.5克,需要20%的硫酸钠溶液 克。
(3)若将 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 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是 (填序号)。
12. 已知 是白色絮状沉淀,并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 Fe(OH) 红褐色沉淀。右图为 Fe(OH) 制备实验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 Fe(OH) 白色絮状沉淀,以下为实验过程:
(1)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B试管中能看到的现象为 。
(2)A试管中的反应进行足够长的时间后,若要在该装置中得到 ,并在一段时间内防止它被氧气氧化为 下一步的实验操作是 。
(3)写出该装置中生成Fe(OH) 的化学方程式 。
13. 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 HCl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A分别滴入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B分别滴入A、C、D、E中,C、E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C分别滴入A、B、D、E中,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是 ,B是 ,C是 。
(2)B加入E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加入D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三、分析计算题(除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共18分)
14. CO 是初中科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 CO 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①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 分 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 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②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去壳熟鸡蛋被吸入瓶中。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原理是 。(3分)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和 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3分)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与 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Ⅱ自主招生检测(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中不能同时生成的是 ( )
A. 氢氧化钠、氯化铁 B. 氢气、氧气
C. 氢氧化镁、硫酸钠 D. 硫酸钡、氢氧化铜
2.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
A. 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变黄色
B. 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C.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3. 如图所示的密封装置,先调节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出现的情况是( )
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4. 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 )
选项 A B C D
滤液中的溶质 NaOH NaOH Ca(OH) NaOH Na CO Na CO
滤渣 Ca(OH) CaCO Ca(OH) CaCO Ca(OH) CaCO
5. 向盛有 10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下列图像能体现溶液的pH变化情况的是( )
二、简答题(共8分)
6.(共8分,每空1分)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碳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甲:滤液中的溶质是
乙:滤液 中 的 溶 质 是
丙:滤液中的溶质是 ;
丁:滤液中的溶质是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
【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溶液呈无色 猜想_______不成立
(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______ 猜想_______成立
三、分析计算题(7分)
7. 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 13.3 克的NaOH样品(杂质为 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 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 的质量测定 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 NaOH 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a CO 的质量(克)
变质 NaOH的质量(克)
NaOH的变质程度
【继续探究】求实验过程中与 NaOH 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
【发现问题】根据“与NaOH 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