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散文阅读——表现手法
主讲人: 时间:202X.XX
Catalogue
目录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2.
1.
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概述
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其他表现手法及其应用
3.
4.
例题解析
5.
自主练习
6.
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概述
01
01
表现手法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语句组织方式。
1.1 表现手法的定义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文章更含蓄、深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1.2 表现手法的作用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02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01
茅盾《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02
2.1 象征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陪衬乙事物,就是衬托。
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现力。通过陪衬事物的描写,使主要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2 衬托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通过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杨绛《老王》中,作者将自己与老王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作者一家当时的处境虽然也有困难,但相比老王的贫困、孤苦、艰难,还是要好很多。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老王的善良和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也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和人性的光辉。
2.3 对比
抑扬,即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是指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欲抑先扬则是指作者想贬抑某个人或事物,却不从贬抑处落笔,而是先扬起,从相反的褒扬处落笔。
杨朔《荔枝蜜》中抑扬手法的运用分析。
2.4 抑扬
其他表现手法及其应用
03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例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就运用了这种技巧。文章先实写,在车站上亲眼看见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写得很具体。然后在结尾虚写:“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只有一句话,通过读信,激发情感,联想外貌,再现形象,既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再见父亲一面的思念之情,又强调了父亲外貌的个性特征,突出了人物形象。
3.1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在描写景物或人物时,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动态描写是指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等进行描写,静态描写则是指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描写。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那些小山太秀气!”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先对济南冬天的山进行了静态描写,然后又对山在阳光下的动态进行了描写, 这样的动静结合,使济南冬天的山更加美丽、可爱,富有生机。
3.2 动静结合
“以小见大” 即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物、小场景、小细节等,来反映深刻的主题、宏大的社会背景、复杂的人生哲理或深厚的情感。
01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文章通过描写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小事件,展现了三代人之间的亲情以及中年人的责任。从一次小小的散步中,反映出家庭的温暖、生命的传承等深刻主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段简单的描写,以小见大地体现了家庭关系中的爱与责任。
02
3.3 以小见大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散文中,作者常常通过联想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以拓展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01
02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散文中,作者常常通过想象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4 联想与想象
01
渲染是指作者在散文中通过细致的描写、丰富的词汇和强烈的情感色彩,使某一场景、人物或情感得到突出和强调,从而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02
烘托则是通过对比、暗示、环境描写等手法,使主题或情感在不直接表述的情况下得到突出,形成一种间接的强调效果。
3.5 渲染与烘托
表现手法的答题步骤
04
首先指出散文中运用的具体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伏笔、铺垫、以小见大、联想与想象、渲染与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等。
例如:“本文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4.1 明确手法
具体阐述该表现手法在文本中的体现,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可以从描写的对象、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方面入手,分析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例如:“文中作者将(具体事物)象征(具体象征意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内容),表现了(象征意义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01
4.2 结合文本分析
演示,就用爱设计
ISHEJI PowerPoint Design
说明该表现手法对作品的作用和效果,包括对主题的深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情感表达的增强、对氛围的营造等方面。
例如:“这种表现手法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感表达更加真挚,同时也营造了(具体的氛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3 点明作用和效果
表现手法的例题解析
05
阅读要关注文章结尾。请你结合全文,阐述你对“美的神秘的定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采用对比手法,表现真正的美不只是外表美,也不仅是语言美,最重要的是心灵美。
01
5.1 《媲美》解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在写“我”为大树画像的过程中,巧妙插叙大树遭雷击而重生的历史和贺龙等人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内容丰富,行文多变。
B. 文章开篇引用贺捷生散文的文字,表明这棵大树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交代“我”去探访古樟树的缘由,与下文回顾树下的革命历史相呼应。
C. 选文第③段以生动笔触描写去往樟树村的沿途风光,表现当地的独特风情,为后文写不少老乡来看“我”为这棵树画像和描绘乡村新貌埋伏笔。
D. 选文第④⑤段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多用寓意深刻的意象,几个“跑进……”形象揭示了每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E. 作者情感真挚而饱满,听闻老乡的诉说,既为大树被命运摧残而“酸楚”,又为大树奇迹复活而“欣慰”,更为自己洞悉了天地造化和自然奇美而“自得”。
【答案】 CE
5.2 《长在心中的大树》
自主练习
06
第 段描写的现在制作米爆糖的场景,与过去的制作场景是不同的。请简要分析这种写作手法。
01
【答案】采用了对比手法。将过去制米爆糖的慎重与现在制米爆糖的随意进行对比,突出了过去制米爆糖的慎重态度。
02
6.1 甜意充盈的夜晚
B.画线句中的“跳舞”把蜜蜂人格化,“探头探脑”把小虫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不是比喻;故选B。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欲扬先抑,先写最爱秋季,不喜欢春天,认为春天不够“酷”,然后话锋一转,写从理解一朵花开始懂得欣赏春天。
B.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对蜜蜂、小虫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良梨村美好、甜蜜、生机勃勃的景象。
C.在古典诗词意象中,梨花通常隐喻离愁别绪、分离、飘零,但本文却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给梨花一种崭新的诠释。
D.名为“乌龙披雪”的梨树王虽然三百多岁了,却老当益壮,不负众望,硕果累累,作者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独特意义。
6.2从理解一朵花开始
【答案】本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先写李阿姨对胡医生印象不好,胡医生迟到,外貌落魄,最后得知是他救了孙子之后,肃然起敬,感动不已。
文似观山不喜平,试从这个角度赏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6.3看病
第④段“累了,直起腰,抹抹汗,继续干”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劳作的辛苦。第⑤段运用衬托的手法,用麦收时的劳累突出了午休时一家人一起做饭吃饭的惬意。作者就是这样用朴实的语言将家人间的亲密与麦子相联系,写出了一家人淳朴、温馨的情感,寄托了对那段亲切而久远的日子的怀念。
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
6.4又到麦浪翻滚时
谢谢大家
主讲人: 时间:202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