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 散文阅读03:结构脉络-初中散文阅读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 散文阅读03:结构脉络-初中散文阅读高频考点讲与练(全国通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5 07: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汇报人:
散文阅读:结构脉络解析
目 录
CONTENTS
散文结构的重要性
例题解析
01
04
散文结构的考题类型
自主练习
02
05
答题方法
03
01
散文结构的重要性
PART
散文结构包括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和标题,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
1.1 散文结构的定义
01
把握文章结构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主旨。
1.2 结构对理解文章的作用
结构分析包括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1.3 结构分析的方法
02
散文结构的考题类型
PART
1.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概括文章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把握文章的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3.分析文章开头、结尾段等在文章中的作用。
4. 穿插性材料(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描写、叙述等)在文章中的作用。
2.1
03
答题方法
PART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主题3.1 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
贯串全文联缀人物和事物的顺序叫“线索”。它是谋篇布局的主要方面。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有物线、情线(以一种感情变化为线索)。
01
3.2 把握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1)出题形式
文章为什么从……说起?
文章从……说起有什么好处?
(2)答题思路: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主体内容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对比或反衬。
(3)答题结构: 内容上写出了……;结构上(铺垫、对比、照应、衬托)……
3.3. 1开头段作用
3.3.2结尾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卒章显志;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01
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3.4 穿插性材料(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描写、叙述等)在文章中的作用。
04
例题解析
PART
请写出文末“今天全世界都吃粽子,你吃了没有”这句话的作用。
【答案】总结全文,篇末点题;与上文“我”小时候因端午节吃不到而伤心的情节相照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疼爱之情,突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01
《端午节,全世界都吃粽子》
“歌声”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全文围绕小麦不同时期的“歌声”来写,是文章的线索;点明主旨,作者借用歌声,赞美了小麦,表达了对土地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构思新颖,视角别致,感染力强。
4.2 《唱歌的麦田》
05
自主练习
PART
分析文章开头①②两段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写自己童年时期的顽皮,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与后文“我”沉迷读书形成对比,突出读书对“我”的影响之大。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我”的变化的描写,照应标题“顽童”的形象。
5.1 《顽童变成小书迷》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②段描写了我第一天上学的愉悦以及父亲劳作的艰辛,用板凳引出后文的桌子,为下文写父亲对我学习态度的反复变化做铺垫。
主题5.2 《一桌人生》
01
1.文章为什么多次写到“阳光”?
2.请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答案】
1.(1)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2)暗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姥姥对我的呵护与疼爱,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怀念;
(3)环境描写,渲染温暖的氛围,烘托姥姥的慈祥;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文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点明主旨,表现了姥姥对我的呵护与疼爱,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怀念。
5.3 《姥姥在阳光下》
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第④段引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古诗有何作用?
【答案】
1.第③段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对水乡美丽图景的描绘,引出下文水乡寻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2.这两句古诗写出了江南水乡充满诗意的美景,引发了人们对水乡的想象与憧憬,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
5.4 《水乡寻梦》
汇报人: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