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借助课文,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01
学习并体会如何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02
根据命题完成一个小片段习作。
03
课堂导入
大家请欣赏伟大的雕塑家罗丹为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所创作的雕塑,有什么发现?罗丹为什么没有给巴尔扎克的雕像以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
雕像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主次和详略,文章的重点才能突出。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几遍,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学生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原来,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什么叫中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
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中心,也就是一篇文章的立意,清代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第一把钥匙:开门见山 表明中心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莫怀戚《散步》开头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刘湛秋《雨的四季》开头
开门见山,即在开头简洁明了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不拐弯抹角,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
经典技法巧运用
第二把钥匙:精心选材 紧扣中心
一位同学要写一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文章,他一口气想了5则材料,大家帮他看看这5则材料都合适吗?
选材:
1.妈妈是个热心肠,邻居有事,她总是跑前跑后去帮忙。
2.七岁那年,我半夜发烧,妈妈深夜背我去看病。
3.六年级的一个寒夜,爸爸冒雪步行十几里来学校看我,给我送来带着他体温的新棉鞋和鸡蛋。
4.爸爸在列车上智斗歹徒,让我觉得很骄傲。
5.我五岁时掉河里,邻居把我救了,父母每年过年都登门道谢。
1和4不合适,与中心无关,没有紧扣中心。
第三把钥匙:刻画细节 凸显中心
精彩片段欣赏:
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下着雪,我下了晚自习匆匆赶往宿舍, 无意间却瞥见路边蜷着一个人,头上身上落满了雪,看见我,他慌忙站了起来,可能是蹲得太久了,他一起身,竟打了个趔趄——竟是父亲! 他拍拍身上的雪,一瘸一拐地朝我走来,此时我才看清,父亲的脸早已冻得青白,嘴唇冻得发紫,胡子上的雪早已结成了冰棍,一簇簇直竖着, 早已冻僵的手却还死死护着怀里的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是带着父亲体温的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父亲笨拙地剥开一个鸡蛋, 送到我嘴边,连连说: “孩子,快吃,还热着呢!”看着他请求的目光,我含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他步行十几里,且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一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他: “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 ”他憨憨地笑了笑说: “我怕影响你上课。”此刻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落雪无声爱有痕》节选
问题:最能打动你,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的句子是?
“蜷”“站”“蹲”“拍”“走”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
“护”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等待时间之久。
“笨拙”“憨憨”等修饰性词语写出了父亲的朴实和对我的关爱。
第四把钥匙:鲜明对比 强化中心
下课铃响了,可老师还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他时而手持粉笔,在黑板上龙飞凤舞;时而高声吟诵,作自我陶醉状;时而漫步讲台,闲庭信步,铃声竟然没惊扰他,他丝毫没有下课的意思。我心里那叫一个着急,眉头紧锁,脸上已经写满了痛苦,身子佝偻成大虾状,小腿一个劲儿地乱颤,双手紧紧按住呼之欲出的小腹-----天啊,我需要到WC
问题:
这段话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师和我的状态分别如何?
中心有什么作用?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凝聚)
如何突出中心?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设置线索,贯穿全文
详略得当,强化中心 4.运用技巧,突出中心
设置线索,贯穿全文
以事件为线索
本册书第二单元课文《散步》,以散步这一事件为线索。
1
以时间为线索
本学期课文《雨的四季》,以时间为线索。
2
以地点为线索
本学期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为线索。
3
详略得当,强化中心
详-主要内容(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略-次要内容(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
例如:在课文《春》中,作者略写“盼春”和“赞春”两部分,详写了中间”绘春”,有利于突出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强化了中心。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考场作文审题与立意技巧指导
什么是审题?什么是立意?审题立意在写作中有什么作用?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首先要做到立意明确,思想健康。同时,要学会求新,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看问题的角度,甚至从反面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
如何立意?
01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写作的要求。审题时,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
如何审题?
02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注意把握重点,分析含义。
审题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立意明确,思想健康,变换角度,学会求新。
立意
决定文章的深度与亮点
课堂小结
认真审题,把握重点,不跑题,不偏离主题。
立意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文章的思想要积极健康,昂扬向上。
立意要有高度,写作者要有家国情怀,必须升华个人情感,站到国家、民族等更高的境界进行立意。
有新意, 跳出大众化立意,深挖一层。不落窠臼,独辟蹊径,可以从文体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
拓展提高
写作实践
例文
猫头鹰,我们没想赶走你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如果猫头鹰叫得像喜鹊一样讨喜,全世界的鸟都叫的如喜鹊一样讨喜,那么百鸟争鸣的春天也就不复存在了。正因为有这千姿百态、各种各样的声音,才有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于社会而言,不同的个性不仅丰富了生活的色彩,甚至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没有个性张扬,没有思想交锋,怎么称得上是“大家”?还说什么“和谐”呢?世界上有许多不被常人理解,不同于常人的声音,从米开朗琪罗,到伽利略,到托尔斯泰,再到梭罗自个儿跑进瓦尔登湖里隐居,然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世界开辟了一块全新的大陆。如果《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人公一生守在充裕生活轨道上,如果《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主人公不跃起为黑人维权,那么不管在书中,还是在现实,他们都会在时代的浪潮中消失,我们就听不到那些鲜活的生活呐喊出来的华章了。社会因各种不同而美丽,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不同的个性,不同 的声音,因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写作实践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 字。
提示: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思路导航
审题:“山”可以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也可以指名利、欲望、矛盾、亲情;可以是骄傲自满、妄自菲薄的性格缺陷,也可以是保守的思想观念等等。
“翻过”意味着解决了问题。超过、克服、消灭、消除等等。
“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写好本文的关键是解决如何“翻过”那座“山”。
立意:克服困难、战胜情绪、消除性格上的缺陷等等。
(湖北十堰)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请以“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拟题目作文;
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
用“ ”代替。
中考真题
真题解说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结合提示语“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的提示,不难理解“芬芳”包括两种意思:一是实指,指味道清新宜人,让人闻起来感到很舒服;一是虚指,指心理感受,给人带来的愉悦感觉。很明显,命题意图指向的应是第二种。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来看,释放“芬芳”的可以是人,这人可以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社会上给你帮助、给你启迪的人,还可以是物,如书香、音乐、绘画、艺术等。因此,这里的“芬芳”就可以理解为亲人、老师、同学或陌生人给你的关爱、帮助或鼓励,也可以理解为书籍、音乐、绘画、艺术对你的熏陶感染。写作时需要把“芬芳”化虚为实,赋予芬芳以具体内涵,从生活中选取能体现“芬芳”的人或事物,说明他们如何让你的心灵感到愉悦、陶醉等即可。写作中,要认真剪裁,与表达这种感受有关的要详写,与之无关的可略写或不写,这样才能突出中心。
下 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