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5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
只等闲
难
闲
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横桥铁索
岷山千里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句意: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耸险峻、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五岭
乌蒙
逶迤
磅礴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腾细浪
走泥丸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细浪
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后来,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句意: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迸溅的水珠似蒸汽升腾,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金沙水拍云崖暖,
金沙
云崖
句意:泸定桥横跨大渡河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连接着,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大渡桥横铁索寒。
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
大渡
飞夺泸定桥片段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
“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作者用一“暖”一“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句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千里岷山,人人心情开朗、笑逐颜开。
这里指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
三军
小练笔
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请你用眼观察、用心体会,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课前的了解,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行进在这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高山上,红军将士将会发生什么?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崖
yá
这里是两个“土”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索
suǒ
这里不是“系”,是“糸”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朗读诗词,查阅相关背景,进一步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感受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