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窦娥冤》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5 07: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良知与悲悯”,是高中必修课程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所选作品《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都是经典之作。其中元杂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具体见《教师教学用书》。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戏曲知识了解太少,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的障碍,存在相关知识、文化背景的缺失。有必要在前期熟悉文本的基础上,以激发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通过人物语言,探究人物内心世界,感悟“美好善良”的窦娥被毁灭的悲剧,让学生思考丰富人生阅历,体悟良知与悲悯,进而体会到悲剧崇高与悲壮的美学价值。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节选部分重要曲词,体会独特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节选部分重要曲词,体会独特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检查预习情况
关汉卿及《窦娥冤》的相关常识
任务二:阅读文本,了解冤情
活动一、了解文中相关剧情,梳理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舞台的变化,梳理“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
活动二、分析冤情
窦娥最终屈打成招了,她自己是如何认知的呢?请大家阅读【端正好】【滚绣球】,解读窦娥的内心世界。
1.“没来由”,“不提防”能反映出什么?
2.窦娥与“天地”的关系,解读窦娥内心世界
( )天——( )天
明确:(最初)信天、顺天——(第三折:指天骂地)怨、问、责、斥……天
在当时社会,她本是相信神权的,相信青天大老爷会为她主持公道,但却蒙冤,她觉醒了,大胆谴责天地,反映了她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体现了性格中刚强的一面。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4.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如果把前面的疑问句改为“你不分好歹不能称为地”,后面的一句修改为“你错堪贤愚不能称作天”,可以吗?体味情感后,再重读。
活动三、体会诀别,探析人物内心世界
走向刑场的路是那么长,又是那么短,敢于斥责天地的窦娥,却向官差说了软话,请大家阅读相关文段,思考人物性格。
学生速读文本后,很快分析出窦娥“善良”“孝顺”的一面。
任务三:抓住“娥”字,赏析人物形象
娥,形容女子姿态好,美女,神话中有娥皇女英、月中嫦娥的说法,可谓集美貌与刚烈为一体,窦娥是一个寡妇,她配得上“娥”这个字吗?
活动一、全方位了解窦娥
如此“善良”“敢于斥责上天”,看似冲突的性格,集中在了窦娥身上,让我们看看她都经历了什么?请大家速读课下注释1,梳理以窦娥为中心的矛盾冲突。(外部冲突)
人物性格在冲突中更容易显现,大家思考窦娥的性格。
生1:除了蔡婆婆有点钱外,张驴儿估计是看上了窦娥的美貌了,所以才这样;窦娥还很善良。
生2:窦娥很刚强,除了敢于斥责上天外,她面对大刑,也不畏惧,宁死不屈,真奇女子也。
生3:窦娥善良,为了不让婆婆遭受大刑,她屈招了。追问学生为什么屈招,孩子们思维度大都停留在蔡婆婆从小收养了她,窦娥那么善良,就这样做了。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窦娥的心理,我追问了如下问题。
问题:窦娥与婆婆相依为命,嫁给张驴儿,似乎日子更好过了,窦娥为什么要选择对簿公堂呢?
窦娥在与婆婆告别时,说了什么话呢?从中能得知什么?
经过讨论后,学生逐步认识到了窦娥性格中的局限性。
窦娥不怕受苦受罪,从童养媳到遭受刑罚,她善良勤劳;当张驴儿要逼迫她时,她毅然选择了相信官府,这里有她对贞洁的坚持;当婆婆也要遭受刑罚的时候,窦娥认了罪,救了婆婆,临刑前,请求官差绕路,她善良孝顺;古人是重视“死”的,认为死后会到一个新世界,救了婆婆的窦娥仅仅提了微不足道的“浆水饭”“烧不了的纸钱”,多么卑微,这源自于窦娥封建礼法的制约。
活动二、作为观众,你更看重窦娥什么?
这里,男女生的观点就不一致了。课堂上学生积极抢答,看来真有话要说了。
女生们更看重好看、善良,能赚取女性的眼泪;
男生们更看重忠贞、漂亮。
这是不是也挺有意思。
第二课时
活动一、梳理三桩誓愿
学生速读文本,按照誓愿内容、出自何典故、誓愿实质的方式,梳理相关内容
逐一分析三桩誓愿,并有感情朗读。
分析第一桩誓愿里“咱”字,如果改为其他字,会有不同吗?
分析第二桩誓愿里两个问句,如果修改为陈述句,语气一样吗?
分析第三桩誓愿的问句,一并体会。
活动二、追问
蒙受冤屈的窦娥斥责天地,可三桩誓愿,为什么还靠天来惩治恶人呢?
生:一方面,现实的经历,让窦娥不再相信官府所代表及维护的社会秩序,不公平的现实,摧毁了窦娥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另一方面,在临刑前,在无处申冤的穷途末路,体现了老百姓对天地主持正义的极度渴望,在黑暗的世界里,老百姓见不到一点光亮,寄希望于上天。
师:经历了莫大的冤屈之后,窦娥控诉天地的不公,但面对不道德的社会,她又只能借助天地来帮助自己,从中更能见其悲哀!窦娥是挣扎在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缩影。
活动三、分析窦娥悲剧原因
如此善良孝顺的窦娥就这样蒙冤而死,身首异处,她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能避免吗?
一是性格悲剧,受封建贞洁、孝顺的制约,二是社会悲剧,张驴儿父子恶霸,以恶欺善,政治压迫,糊涂官吏草菅人命。悲剧的时代造就时代的悲剧,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百姓水深火热,窦娥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活动四、尝试修改剧情
美好、善良的窦娥在与黑暗社会、腐败官场的抗争中被毁灭了,她的美德与她的悲惨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震撼了读者心灵,从此窦娥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悲剧人物形象。
那么,我们可否改动剧情,窦娥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1、如果蔡婆婆认可了张驴儿父子,硬逼着窦娥改嫁,窦娥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
窦娥的外在冲突,首先就是与张驴儿为代表的恶霸的矛盾,善被恶欺,一悲也。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激烈,发言积极。
生1,我认为会嫁,窦娥太孝顺了,婆婆真的逼着她改嫁,窦娥虽然不情愿,但最终会同意的。她死都不怕,嫁给张驴儿可以理解。
生2,我不太认同刚才的观点,我也认为窦娥会屈从婆婆,理由相同;但是张驴儿毕竟是恶的代表,窦娥死都不怕,不会屈从张驴儿的,她有可能在嫁后寻死,毕竟她是如此刚强,如此有反抗精神!
生3,我认为窦娥会直接寻死,当然,这样是另外一个悲剧了,好像成了家庭悲剧。但是窦娥死亡的命运的不会改变,这由窦娥的性格决定,她绝对不会屈从张驴的,文本中,当张驴儿要求私了的时候,窦娥没有同意,现在也不会屈从的。但是窦娥还是受制于思想,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当时的社会是那样的,我们也没法要求窦娥像当下女性这样,她没法拒绝婆婆的要求,所以等待窦娥的,只有死亡。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很有感触,大家真的用心读文本了,用心思考了,恶欺善,没有人反对;张驴儿父子堂而皇之住进蔡婆婆家中,你敢想象吗?善良的窦娥,终究不会投降,她选择了死亡,亦是悲剧,但是剧作家为什么没有那样选择呢,同学们的发言很有见地,大家可以再思考。
2、明代人叶祖贤将《窦娥冤》进行改编,写成了《金锁记》,其中第三折——窦娥屈打成招,临斩时,突降大雪,提刑官认为“炎天降雪,必有冤案”,便将窦娥带回收监。将窦娥的“三桩誓愿”改为了“天象异常”,后面窦娥也获救了。
生:似乎不是悲剧了吧,感觉最后变成了喜剧。
师:窦娥美丽、善良、勤劳、孝顺,我们这个民族群体所认可的美德被作者集中赋予了窦娥,在矛盾冲突中被毁灭,确实可惜可叹,如果这样修改,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性几乎为零。
总结:课本的结局还是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趋向。剧中悲剧性的两难冲突是在“正义之我”与“邪恶之他人”的层面上展开的,这就决定了冲突的性质必定是善恶两元的对抗。如果这种设置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那就不符合儒家的劝善惩恶机制。于是,“正定胜邪”便成为一种必然结局。这与作者知识分子的身份也是关联的。
3、有人对窦娥的第三桩誓愿提出批评意见,认为“亢旱三年”受苦的是百姓,这与善良的窦娥形象是冲突的,你有什么想法?
生:善良的窦娥被张驴儿及其勾结的贪官杀害,违反了人类发展常理所认定的真善美战胜假恶丑,变成了假恶丑压倒真善美,她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就会引发我们对一个弱小无助、善良勤劳的女子遭受冤屈的同情与愤慨,甚至引发我们对元代社会封建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我想,这或许就是关汉卿创作窦娥悲剧的意义和价值。
师: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这样就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这会的良知,对普通百姓善被恶欺的深深同情和悲悯,不过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员,他也不能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方法了,只得回归传统,借助天地,有其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