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表现了他学习中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知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本篇课文要求认字11个“背、诵、例、圈、糊、涂、呆、戒、厉、挨、楚”,其中“背、圈”是多音字。
同时本课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成语特点进行积累。鼓励学生运用使用词语的技巧,为学校的社团命名。
学情分析
1.第一种方式:纸笔测试
(1)读词语,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背诵 照例 一段 练习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糊里糊涂 圈
(2)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属于预习作业)
2.第二种方式:谈话
(1)你知道学校里的哪些社团?
(2)你最想参加哪个社团?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
(2)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能够根据语境判断多音字“背、圈”的读音。
(3)学会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词语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4)学习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孙中山不动就问的故事。学习孙中山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在阅读中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词语并与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环节一:学习略读课文,复述大意(1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明确略读要求: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不妨碍知道文章的大意。
2.复述故事大意。
【学生学习活动】
1.学生阅读P8的泡泡图,明确略读课文的基本要求
2.默读课文,把不可缺少的语句画出来,再看一遍画出的语句后复述故事大意。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学习略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环节二:学习本课认读的字(3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利用注音,读一读课文下边的11个认读字。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读音。
【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读生字的注音,并把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出来,再读读。
诵(Sònɡ sōnɡ) 例(nì lì)
呆(dāi tài) 戒(jiè qiè)
厉(lì nì) 挨(āi ǎi)
楚(chǔ shǔ) 糊涂(hútú hútū)
后背(bèi bēi) 背(bèi bēi)包
圈(quān juàn)住 猪 圈(quān juàn)
【设计意图】
认读生字。
环节三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小组交流(1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小组交流。
【学生学习活动】
1.画哪些词句,为什么要画,参考学习活动2.
2.小组讨论,要求:一样的词句如有不同的感受需交流,相同的内容就不说。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 。
环节四:学习词语(7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指导学习词语:照例、鸦雀无声、厉声
【学生学习活动】
1.照例:“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2.鸦雀无声:猜一猜下边的成语哪个和它是同义近义的:
万籁俱寂 万籁无声 悄然无声 寂然无声 悄无声息 声彻云霄 人声鼎沸
3.厉声:先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再回到课文了读一读有这个词的前后句,体会先生当时说话的声音。
通过这个学习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学习理解、积累词语的方法。
环节五:为班级兴趣小组命名(10分钟)
【教师课堂行为】
1.想一想,你想在班里组建什么兴趣小组?为什么?
2.读读小组名称的示例,体会名字怎样体现活动的内容与特点,以及小组个性的?
3.明确命名要求: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1.思考:想在班里组建什么兴趣小组?为什么?
2.读小组名称示例,并加以分析:
篮球侠
蓝球:小组的特点
侠:体现小组的个性
3.试着分析其他小组名称:
巧手剪自组 鲲鹏航模队
探索者小队 黑白棋社
试着给自己想组建的小组命名。
汇报交流命名的理由,听取同学们的建议并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业设计
就孙中山的这个小故事,最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
角度:
①学习必须:……
②老师应该:……
③杰出人物从小:……
④学校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