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2024.8
任务一:在阅读积累中正确运用。(39分)
1.请结合文意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7分)
绚丽,盎然,明媚,细腻,忧伤,困境,宽慰
2.选择题。(12分)
C D B C B D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千万和春住(2)轻烟 微风 薄雾 蒸融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3)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示例:舍生取义 不怕牺牲 高歌曼舞 大义凛然(5)树欲静而风不止 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
任务二:在阅读理解中发展思维。(31分)
阅读(一)王冕好学(节选)(7分)
B [解析]“窃入学舍”的意思是:(他)偷偷地进入学堂。故选B。
2.C[解析]作答时,准确理解文意即可得出答案。
3.示例:我赞同王冕的母亲的观点。王冕喜欢读书,在放牛时也要去学堂听学生们读书,因而导致忘记了自家的牛,所以还不如顺应他的心性,让他专心读书。
阅读(二)父爱的高度(24分)
lù shà jǐ bó 2.A B [解析]第一个“永久”指的是时间上的,即永远的意思;第二个“永久”指的是“永久牌”自行车。3.小时候父亲带“我”看露天电影。4.托举着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示例:读第11段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身旁的父子俩勾起了“我”有关父爱的往事的回忆 看到父亲为自己操劳而衰老,十分疼惜父亲 6.“父爱的高度”不仅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更指父亲爱“我”的程度之深。[解析]“父爱的高度”在此有两层含义,不仅指父亲托起“我”的实际高度,更指父亲爱“我”的程度之深。注意联系文章内容,体会父亲对“我”的爱。
任务三:在真实情境中自由表达。(30分)(略)七年级入学分班语文试卷
任务一:在阅读积累中正确运用。(39分)
1.请结合文意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7分)
在《绿》中,朱自清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生动描写,赞颂了祖国的xuàn lì( )风光,写得诗意àng rán( ),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在《春》中,朱自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光míng mèi( )、生机勃勃的景象,激励人们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在《匆匆》中,朱自清以xì nì( )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虽yōu shāng( )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就像汩汩清泉,给生活在kùn jìng( )中的人们一些kuān wèi( )。
2.选择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 妙笔生花 载歌载舞(zǎi)
B.豪迈 司空见贯 刨根问底(páo)
C.干燥 焉知非福 悄然无声(qiǎo)
D.严俊 念念有词 屏息凝神(bǐng)
(2)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思是“说”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惟弈秋之为听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孰为汝多知乎
(3)毕业之前,小红想送一句名言给同桌,提醒他要多读书,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4)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B.尼尔斯想:“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C.妈妈俯下身子紧盯着我的眼睛,关切地问:“眼睛怎么肿了?”
D.我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少年闰土》——小说集《呐喊》
B.丰子恺——《手指》——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C.老舍——《北京的春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D.列夫·托尔斯泰——《穷人》——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6)将下列词语或短语填入语段中的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 ,把一块缀满蚕子儿的黑麻纸铺上, ,装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 。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奔进教室,坐在课桌旁,把书本打开。
①摊开 ②包裹起来 ③暖着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诗词有景。春有百花秋有月。韩愈用“ ,草色遥看近却无”,
让我们感受到草木萌发的早春气息;杜牧则用“ ,水村山郭酒旗风”把我们带江南花红柳绿的世界。可春光易逝,正如词人王观所说:“若到江南赶上春, 。”
(2)文笔有情。朱自清在《匆匆》-文中感叹:“过去的日子如 ,被 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文学家司马迁诠释生命的价值:‘人固有一死, , 。”
(3)言之有理。《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日:“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一儿日:“日初出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由此可见,不同的观察角度,带来不同的观察结果。
(4)敬畏崇高。我们致敬董存瑞的 ,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 ,感动于革命者戴着脚镣狱中联欢的 ,叶挺的《囚歌》表现出的 (填写合适的四字词语)。
(5)名句言情。百善孝为先, ,子欲养而亲不待;勤俭持家是美德:常将有日思无日, ;读书长精神: ,事非经过不知难。
任务二:在阅读理解中发展思维。(31分)
阅读(一)王冕好学(节选)(7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下列对“窃入学舍”中的“窃”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偷窃 B.偷偷地 C.静静地 D.占据
2.下列与“有人牵着牛来责备(他的牛)踩踏了田地”这句翻译相对应的是( )(2分)
A.父命牧牛陇上。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D.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有人认为,王冕的父亲做得对,因为王冕做错事就应该受到惩罚;有人认为,王冕的母亲做得对,应该顺应王冕的心性。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阅读(二)父爱的高度(24分)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lù lòu)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儿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使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shā shà)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载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往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看电影。我那时还没有
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有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还凑什么热闹!”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我找了个位置站定。过了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着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举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便独自回家。
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外套来开门,问我:“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jí jǐ)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我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bó báo)的身体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
(有删改)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
2.短文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两个相同的词语,第一个“永久”表示( ),第二个“永久”表示( )。(4分)
A.永远 B.自行车的牌子 C.历时长久
3.第①~④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4.在作者看来,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是什么动作?阅读第 段时你感受到了什么?(4分)
5.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第一次流泪的原因是 ,第二次流泪的原因是 。(4分)
6.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题目“父爱的高度”的理解。(4分)
任务三:在真实情境中自由表达。(30分)
读书岁月,我们悄悄成长;六年时光,我们渐渐长大;离开母校,我们即将再次出发······请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以“这是 的赛道”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描述成长体验,抒写别样精彩。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①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叙事流畅,情感真切,语言有表现力,能分享独特体验;②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