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1.2 人口
一、单选题
1.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浙江 B.台湾 C.青海 D.辽宁
2.我国60岁人口比重高达18.7%,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银发经济”将带动( )
A.户外运动网络直播 B.医疗保健养老服务 C.汽车销售服装制造 D.休闲娱乐仓储物流
3.我国已经实行计划生育,为什么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数量仍然很大( )
A.我国人口增长过快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很高
C.我国人口基数大
D.我国计划生育措施不力
4.有关我国人口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人口仍将持续增长 ②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③我国的人口分布较为均匀 ④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④③ D.①④
5.我国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实行计划生育 D.晚婚、晚生、优育
6.现在我国每年净增人口量仍然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太高,死亡率太低 B.我国人口基数大
C.计划生育不彻底,偷生严重 D.城市化进程加快
7.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是:
A.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
B.提高人口素质
C.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读图,对我国人口现状叙述正确的是( )
A.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B.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提高
C.青壮年劳动力不足 D.人口总量减少
9.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分布比较均匀 B.西部人口密度比东部大
C.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漠河—腾冲—线 D.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10.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西南多,东北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11.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政策也发生了变化。下列人口宣传标语中,你认为不符合我国人口政策的是( )
A.优生优育,利国利民 B.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女孩男孩都是祖国的花朵
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其疏密的分界线大致是: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横断山—祁连山一线
13.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中,属人口分界线的是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4.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C.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
D.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分布大散居、小聚居
二、解答题
15.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样的政策目的是 。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 ,人口增长 。
(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以黑河—— 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密度特点是 。
(4)众多人口给我国带来了较沉重的负担,如 、 。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及最北端均是 省,该省简称 。
(2)我国海域辽阔,自北向南依次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和① ,福建与台湾隔 海峡相望。
(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台湾省、广东省、 、 (填序号)。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1.2 人口
一、单选题
1.C 【详解】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我国东部面积占43%,而人口占全国的94%。浙江、台湾、辽宁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大,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密度最小。故选C。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银发经济”是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有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故B正确;选项ACD中的产业不属于因“银发经济”的崛起而带动的行业;故排除ACD选项,故选B。
3.C 【详解】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故C符合题意。
4.A 【详解】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内,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因此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C 【详解】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故选择答案C。
6.B 【详解】自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B正确,故选B。
7.D 【详解】试题分析: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故选D.
8.A 【详解】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自2000年以来放缓,人口总量有所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没有反映出青壮年劳动力不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D 【详解】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人口东南多、西北少,西部人口密度比东部小,东密西疏,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0.C 【详解】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尤其是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人口最为稠密;该线西北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尤其是西部内陆高山、荒漠地区,人口最为稀疏。故选C。
11.B 【详解】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已调整我国的人口政策为,全面实施三孩政策,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题意。故选:B。
12.C 【详解】我国的人口分布部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东多西少的特点;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巫山一线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横断山—祁连山一线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故选C。
13.B 【详解】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是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所以ACD选项错误。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的分界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4.C 【详解】我国目前突出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A选项正确;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蒙古族喜欢摔跤,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B选项正确;我国人口地理分布以云南省的腾冲县到黑龙江省的黑河市为界线,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C选项错误;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足大杂居、小聚居,D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C。
二、解答题
15.【答案】(1)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2) 大 快
(3) 腾冲 稠密或大
(4) 住房紧张;交通堵塞; 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
【详解】本题以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为材料,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每年新增人口多。
(3)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我国的人口分布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两侧人口密度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影响人口密度的原因是:东西两侧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4)众多的人口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就业困难、资源短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缓慢。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1) 黑龙江 黑
(2) 南海 台湾
(3) ④ ③
(4)东多西少,东密西疏(只答其中一点也可)东部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居住;东部地区地形平坦;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详解】本大题以我国政区和疆域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疆域四至点、海洋国土、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人口分布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记能力。
(1)读图可知,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所以最北端和最东端都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省简称黑,行政中心是哈尔滨。
(2)读图可知,我国海陆兼备,东部临太平洋,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是渤海、黄海、东海和①南海。福建省与台湾隔台湾海峡相望。
(3)读图可知,我国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了我国的台湾省、⑤广东省、④广西壮族自治区和③云南省,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4)我国东部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湿润,适宜居住;东部地区地形平坦;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所以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以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一线为界,东部多,西部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