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基础练
1.选出下列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B.诗中对“海水”“山岛”“草木”“洪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诗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句,都是虚写。
D.这是一首乐府诗,诗的最后两句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2.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B.“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树木丛生”至“洪波涌起”由静态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D.此诗借景抒情,诗人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3.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世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4.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左迁”指降职,这是一首与贬谪有关的诗作,很有代表意义。
B.诗歌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情感基调,手法非常巧妙。
C.诗歌充满丰富的艺术想象,将“愁心和明月”都寄给友人,以表思念。
D.杨花、子规、明月等景物都寄托了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深情溢于言表。
5.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
6.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7.《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致,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把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B.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动了“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C.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提升练
9.阅读诗歌《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1)请从意象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题目中“遥”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桌默写时将“海日生残夜”的“生”字误写为“升”,请向他解释为什么这里用“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发挥想象,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
13.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豚栅鸡栖半掩扉”的画面,并说说这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写景之巧】:树林、山间是静谧的背景,而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又是动态的,诗人将动静之景结合,描绘出一幅极具田园牧歌氛围的秋景图。 【表意之妙】:举目四望,四下一派秋色,诗人未直接流露心意,而是借用采薇的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内心的彷徨之感和归隐山林之愿。 闲望①〔唐〕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年轻时曾远赴长安求仕,后因事贬官,流寓荆南。 【写景之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意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并非都是虚写;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B.“水何澹澹”意思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是动态描写;“山岛竦峙”意思是: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所以该选项中“‘水何澹澹’是静态,‘山岛竦峙’是动态”表述不正确;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C.有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通过“杨花落尽”与“子规哀啼”来烘托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选项“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错。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C.“将‘愁心和明月’都寄给友人”有误。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把明月当作了富有同情心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地方;
故选C。
5.D
【详解】考查诗歌赏析。
D.尾联句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传达出淡淡的乡思愁绪。故选D。
6.D
【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颈联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故“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是错误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是直接抒情;
故选C。
8.A
【详解】B.用词不当,把“推动”改成“推行”;
C.搭配不当,改成“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不当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D.重复啰嗦,去掉“约”或“左右”;
故选A。
9.(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波浪涌起”展现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具气势。
(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
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观沧海所见;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10.(1)①借飘忽不定的杨花和常鸣“不如归去”的子规这两个意象,②点明时节是在暮春,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以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①“遥”字点明友人被贬之远,两人相隔千里;②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意思对即可)
【解析】(1)考查诗句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本句中有两个意象:杨花与子规。作者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前者点明节令正是暮春时节,后者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杨花与子规啼渲染了凄凉悲惋的氛围,联系诗人送别友人远去荒凉之地的写作背景可知,首句还寄寓了作者感叹人世飘零、离情别恨难以排解的心绪。
(2)考查字词赏析。
“遥”是远的意思,既指友人被贬之地的遥远,也指友人被贬之后两人相距的遥远。友人远行在即,诗人写诗相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与关切之情。
11.(1)思乡之情 (2)“生”字拟人化,表现出红日仿佛从残夜中自然生成而来,更能表现出昼夜轮回、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而“升”字仅仅是“升起”,表现不出诗歌的悠远意境和深刻哲理。(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情感主旨。
这首诗前四句以“青山”“绿水”“行舟”为主要意象,写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由景入情,抒发了时序交替、岁月匆匆的感慨。尾联以“乡书”“归雁”照应首联“客路”,写出漂泊在外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颈联中“海日生残夜”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因脱离母腹而渐现,用“生”字将“海日”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海日(新生事物)”以不可违抗之力而“生”。表现昼夜交替、新旧交替的规律,暗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表现了旧事物无法阻挡新生事物的的出现,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升”字只是单纯的表现太阳升起的景象,没有“生”字意境悠远,寓意深刻。
12.示例:秋天的傍晚,枯藤缠着老树,而老树上站着孤零的乌鸦。近处有一座小桥,旁边有个人家,而桥底下流着河水。这时,一个人牵着瘦马迎着凛冽的西风走到古道上。他将投宿何方呢?从而让我们体会到一位天涯游子的孤单、凄苦,渲染出他的思乡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描述画面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理解句子的大意,然后结合全曲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描绘曲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曲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曲,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化。
示例:一个秋天的黄昏,荒凉的道路上,西风劲吹,落叶缤纷,干枯的藤蔓缠绕着枝桠纵横的老树,几只黄昏归来的乌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梢头,潺潺的流水从小桥下流过,桥边一座茅屋,炊烟袅袅,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消瘦的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慢慢前行。
13.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表达作者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丰收的欣喜和对淳朴民风的喜爱。
【详解】考查诗中画面和作者感情。
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尊重诗句原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如: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作者感情:“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丰收的欣喜。“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表现了作者对淳朴民风的喜爱。
14.【写景之巧】示例一:蛱蝶翩翩起舞,轻轻掠过芳草是动态之景,而鸳鸯安然卧在沙滩上是静态之景。诗人将动静之景结合,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充满闲趣的江南风光图。
示例二:青山疏影、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纱鸳鸯,四组画面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图。景致优美淡雅、色彩明丽,无不透露出诗人闲适、惬意之情。
【表意之妙】诗人于远赴途中欣赏到优美闲适的江南山水风光,并未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羡慕傍晚归林的山鸦,含蓄地表达出疲于为仕途奔波的无奈,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并隐约流露出归隐的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闲望》是唐代诗人吴融的诗作。此诗前四句是写闲望所见,后四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出了作者四处奔走,苦于仕途劳碌的心境。全诗先通过对周遭景物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着力表现诗人的闲散之情,后转入抒写诗人对往昔不问功名生计的隐居闲适充满眷恋之情。
作答时,仿照王绩的“野望”这首诗的鉴赏格式,“写景之巧”联系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来赏析,“表意之妙”围绕诗歌的情感主旨来答。
示例:【写景之巧】:景物皆为诗人望中所见,雨只是点点滴滴,不是翻云遮山的倾盆大雨,不是昏昏沉沉的绵绵阴雨。花不是千枝万枝,满山遍野,而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四组画面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优美疏淡的自然美景图。
【表意之妙】:作者对江南山水风光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并未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羡慕那暮色中归到林中的寒鸦,委婉表达在八方奔走,无计可施的窘况下那种无可奈何之闲,并含有对归隐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