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5课《秋天的怀念》
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憎恨(zèng) 沉寂(jì) 瘫痪(tān)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烂漫(màn) 创伤(chuàng) 暴怒(bào)
D.仿膳(shàn) 恢复(huī) 豌豆(wǎ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脾气 侍弄 甜美 憔悴
B.敏感 飘落 墙璧 艰难
C.恢复 热烈 踩扁 诀别
D.砸碎 高洁 昏迷 狠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期遭受着病痛折磨,原本生龙活虎的他已经变得憔悴不堪。
B.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好几遍,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身份证。
C.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D.天无绝人之路,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应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去解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梦想不是一场比赛,制定不出比赛的标准,也根本无法比赛。
②不要为了梦想去“直奔主题”,那会失去很多人生的阅历和积淀。
③梦想从不卑微,你只要牢牢拥有它,追逐它,它就是高贵的。
④当有一天你实现了那个说不出口的梦想,你会“呵呵”地笑出声来,快乐充盈着每一个细胞。
⑤只要你心中梦着、想着,你的生活就会一直希望着、美好着。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提升练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好好活。
(1)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散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一句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拓展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7.阅读《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 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初夏的时候 心如刀割
8.下列对《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采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补充交代了积压在她心里的问题得到了答案这一内容。
B.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C.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9.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一文中的A处划线句和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节选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憎zēng;
C.创chuāng;
D.豌wān;
故选B。
2.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B.“墙璧”应改为“墙壁”。其余三项正确。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有误,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亦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此处用来形容“妈妈在抽屉里找东西”不恰当。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原因较多,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造成的。了解成语的含义,尤其要注意成语的“含义”:1、字面义;2、整体义;3、比喻义;4、褒贬义;5、特定义。二、要注意使用范围。三、明确对象,注意区别。四、用语得体,敬谦有别。
4.A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正确。B句式杂糅,是将“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和“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的情况是可以预期的”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C关联词语的位置错误。关联词语的位置是由主语决定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在主语后面,相反则在主语前面。把“不仅”和“议论”的位置互换。D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过程”。据此,答案为A。
5.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B项正确,“梦想从不卑微”是总起句,所以③为第一句,排除AC项,①⑤意思相连,按时间顺序④排在后面,最后②点明梦想需要等待。
6.(1)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的心情。
②母亲带“我”去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是母亲品质的写照,是母亲品质的写照,“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与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从结尾妹妹推“我”看花,以及对花的描写,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
(4)B
【详解】(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
(1)语句“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描绘了秋天里树叶凋落的景象,交代了时间,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借此烘托了“我”当时因瘫痪而极度忧伤绝望的心情,为下文叙写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照看做铺垫。
(2)语句“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色菊花在秋风中盛开的情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运用“泼泼洒洒”“烂漫”等词语,写出菊花开得旺盛,说明“我”在看花受生活的美好,走出了阴影,要坚强地活下去心理,表达了“我”走出低谷后内心的坚强与乐观。同时也是用菊花的美丽衬托“我”对母亲的怀念。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前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
(3)本题考查的是对结尾的理解。
联系前文中母亲临终前说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可以看出母亲最担心的是“我和妹妹”,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还有描写菊花的句子“热烈而深沉”和“开的烂漫”,看来“我”走出了阴影,经过了人生的秋天之后,“我”明白了母亲的期待,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变得坚强,和妹妹起乐观地生活下去,以此来报答母亲,最后一句“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就印证了这一点。
(4)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
B.有误,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母亲又身患重病,显示了母亲的坚韧,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故选B。
7.母亲对她的担心超过因外婆去世的难过。与母亲重归于好,变得快乐明媚。参加“心路历程”活动,在最后舍弃了母亲。
8.B
9.(1)“再也”表现内心汹涌的感情再无法自持,终于理解了母亲,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为自己少不更事而难过,自己在无形中也伤害辜负了母亲,内心百感交集都化作泪水。(意对即可)
(2)“再也”表现母亲逝去的突然和猝不及防,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意对即可) 10.都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母亲质朴的语言,直接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表现母亲对子女深切的爱意,情真而意切,表现母爱的无微不至、深厚伟大。(意对即可)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的理解,解答此文要读懂文意,理解主题并结合相关语段分析。
由第②段“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可知,“母亲对她的担心超过因外婆去世的难过”,这是她生母亲气的原因;
从第⑤段“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可知,当她要求和母亲一起睡时,她心中对母亲的隔膜已经消失了,即“与母亲重归于好”,从“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可知,她的表现是“变得快乐明媚”;
从第⑥段“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等句子可知,在“心路历程”测试到最后一个目标时,她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的瞬间,她内心如刀割般难受。据此作答即可。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相关内容理解分析。
B.由第②段“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她记得很清楚,在她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等内容可知,文章写外婆的叮咛,表达了外婆对女儿的爱,并未表现外婆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故选B。
9.本题考查结合词语体会情感。
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意,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分析。
(1)“再也”写出了她听了妈妈说的“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之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泪流满面,表达了她读懂了母爱之后的释然和激动,以及对妈妈的深深的敬重和感激,也包含着对自己误解母亲、伤害母亲的愧疚与悔恨。
(2)“再也”指的母亲在“我”同意去看花时,非常高兴,却因不小心说了让儿子敏感的字眼而“悄悄”离开,并且没有再回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病逝的悲痛以及没有完成母亲和“我”去看花的愿望的遗憾和悔恨之情,还包含着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
10.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赏析。
A处“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是动作描写,“几乎”“即刻”等词语写出了母亲听到她招呼自己时的着急,“眼神里有些慌乱”是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以为她出了什么问题时的惶恐,“怎么了?做噩梦了”是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焦灼和忧虑,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B处写母亲“挡在窗前”是动作描写,说明母亲怕儿子看到树叶飘落而伤感,“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是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希望儿子消沉的心情能变得好起来,从而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