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基础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 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 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 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错
C.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
D.即公大兄无奕女 即:是
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的新意,给读者别开生面之感。
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7.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
8.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提升练
对比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9.对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期日/中
C.则是/无礼 D.各骑/竹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期乃入(乃:才) B.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C.先期一日(期:约定日期) D.元方入门不顾(顾:照顾)
11.下面对【甲】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B.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等了您很久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与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D.友人惭,下车引之。(翻译:友人听了很惭愧,下车指引他去。)
12.把【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中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回答)?【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同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儿女:__________ (2)俄而:__________ (3)骤:__________
(4)拟:__________ (5)以为:__________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未若/柳絮因/风起
17.甲文中谢道韫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被称为“咏絮才女”,乙文中徐孺子被大家称为“神童”,请分别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昭明太子统,武帝长子也。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①,皆属思②便成,无所点易③。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④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⑤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太子自加元服⑥,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⑦,多所全宥⑧,天下皆称仁。
(唐·李延寿《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注】①剧韵:险韵、生僻难押的诗韵。②属思:构思。③点易:涂改、修改、改动。④谳(yàn):议罪。⑤绐(dài):欺骗。⑥元服:冠。⑦法狱:刑事案件。⑧全宥(yòu):宽恕赦免。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做剧韵 或:__________ ②具言于帝 于:__________
19.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B.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C.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D.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全文可以看出萧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上文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样,都写了聪慧的小孩,从成才的角度来看,正确的成长道路是什么?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试题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2.C
【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急/急;
B.舍弃/舍弃;
C.拉,牵拉/引出,使出现;
D.和/和;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体;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至,;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此句化静为动,展现了雪花随风飘飞的画面,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新意;“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分析有误;
故选C。
6.C
【详解】C.根据原文“元方入门不顾”可知,他并没有喜不自禁,因此选项内容“陈元方喜不自禁”属无中生有,说法错误;
故选C。
7.B
【详解】B.“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此处是为朋友的父亲祝寿,对他人的父亲应称呼“令尊”。故选B。
8.A
【详解】A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B“令妹”是称别人的妹妹。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指上元节即元宵节。D“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赠、惠顾、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9.B 10.D 11.D 12.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 13.错误:(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道理: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B.句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期”,约定;“日中”,正午;“日中”点明“期(约定)”的时间;
故断为:期/日中;
故选B。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D.重点词有:引,牵、拉;故译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闻,听说;喜,高兴;故,所以;奉迎,欢迎。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在父亲友人对着元方骂其扶父亲不遵守约定时,元方直接点明父亲友人失信、失礼的表现;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启发我们做人要信守承诺,讲礼貌。
根据乙文“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孩子们,在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时,郭伋为了信守承诺在野外亭中留宿到约定日期才进城;启发我们要信守承诺;
可见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问道:“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认为进城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做人就是这样。
14.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不久、一会儿急相比认为 15.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 16.D 17.甲文中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飞的优美轻盈之态,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境很美,因此被称为“咏絮才女”。乙文中徐孺子由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之物比作眼睛中的瞳孔,思维敏捷,因此被称为“神童”。(意思大致对即可)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俄而雪骤”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3)“俄而雪骤”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
(4)“撒盐空中差可拟”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5)“众咸以为神童”句意:众人都认为他是神童。以为:认为。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未若:不如;因:凭借;
(2)尝:曾经;戏:玩耍。
1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D.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柳絮”是“因风起”的主语,应该在主语后面停顿;
故断为:未若柳絮/因风起。
故选D。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中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雪景,将纷纷扬扬的雪花比作乘风而起的柳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雪花飞舞时的轻盈之态,取柳絮比拟飞雪的形状,说明飞雪骤且大的特征,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以春景写冬景,富有意蕴美,所以谢道韫被称为“咏絮才女”。
乙文“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徐孺子将月中之物比作眼睛中的瞳孔,将月中无物的状态类比人眼中没有瞳孔的状态,才思敏捷,因此被称为“神童”。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众人都认为他是神童。
18.有时给 19.B 20.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 21.天资聪慧,通晓政务,赏罚分明,宽以待人。 22.示例:学习如逆水行舟,天资再聪慧,必须勤学好问,保持一颗进取心,学会礼貌待人,方可成就大事。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有时用险韵。或:有时。
②句意:报告给武帝。于:给。
19.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太子身姿容貌漂亮,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故断为: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句重点字词:是,这;皆,都;得,能。句意为: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
2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可知,萧统天资聪慧;从“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可知,他通晓政务。从“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可知,他赏罚分明,宽以待人。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两文都写了聪慧的小孩,所以在谈启示时应为围绕如何对待天资问题去谈。
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资再聪慧的人也要勤奋好学,时刻做一个谦虚进取之人,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点睛】【参考译文】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太子身姿容貌漂亮,举止得体,读书能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数十韵,有时用险韵,都能略思便成,而不用改换字句。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问左右说:“这穿黑衣服的是干什么的?”回答说:“是司法部门的官员。”萧统把他们的案卷要来看,说:“这些我都能念下来,我能判决吗?”当事官员看他年幼,哄他说:“可以。”这些案子都是要判徒刑以上的重罪,萧统都批为杖五十。当事官员拿着这判下的案卷,不知该怎么办,报告给武帝,武帝笑着让照此办理。太子自从行冠礼以后,武帝便让他观察处理国家事务,于是面前挤满了奏事的内外百官。太子通晓政务,每当有说错的或是花言巧语说假话,都能马上分辨剖析,指出其正误,令其慢慢改过,而未曾向武帝举报过一人。审理案件,许多人都得到宽恕赦免,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