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5 物质的溶解度(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1.5 物质的溶解度(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25 15:09:2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5 物质的溶解度(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探究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方法;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科学思维: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探究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方法;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探究实践: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探究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方法;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态度责任:利用物质的溶解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关溶液配制的相关事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物质的溶解性
1.(2023八上·瑞安期中)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只有①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解答】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①和⑤;
故答案为:B
2.(2022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答案】D
【解析】【分析】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解答】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其次取决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而与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某同学在探究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时,取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其目的是探究溶解能力与(  )
A.溶剂种类的关系 B.温度的关系
C.溶质种类的关系 D.搅拌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某同学在探究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时,取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其中溶剂的种类和质量相同,溶质的种类也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目的是探究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
故选B。
0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2023八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分析】 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等;有的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如生石灰;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吸收热量会使塑料片的水结冰。
【解答】A.蔗糖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故A不合题意;
B.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不能使石蜡熔化,故B不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故C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能使石蜡熔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八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
C.氯化钠 D.硝酸铵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说明试管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吸收了热量,使温度降低分析。
【解答】A.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故不符合题意。
B. 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观察到红墨水无明显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钠生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观察到红墨水无明显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观察到红墨水向左移动,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
【答案】A
【详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质颗粒的大小只是会影响溶解速度的快慢,对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在进行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溶剂的温度、溶剂的质量、种类及溶解的状态。不需要控制溶质颗粒的大小。故A符合题意。
【点睛】概念题,属于基础类型。
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后,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据此分析,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氢氧化钠 C.氯化钙 D.硝酸铵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后,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详解】A、食盐即氯化钠溶于水时吸热、放热现象不明显,罐内饮料温度不会降低。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放热现象明显,罐内饮料温度会升高。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溶于水时吸热、放热现象不明显,罐内饮料温度不会降低。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吸热现象明显,罐内饮料温度会降低。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3.小明同学往一杯水中加了三勺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却不能全部溶解。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溶质的性质 B.温度高低 C.水的多少 D.时间的长短
【答案】A
【解析】【分析】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比较食盐和蔗糖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蔗糖和食盐都是固体溶质,它们的溶剂相同、温度相同,那么造成它们溶解度不同的因素只能是溶质的性质不同,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答案】B
【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明确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详解】A. 甲和乙温度相同,无法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甲和丙只有温度不同,可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符合题意;
C. 乙和丙溶剂的量不同、温度不同,有两个变量,无法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丙和丁溶剂的量不同,温度相同,无法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不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强弱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溶解性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不同,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溶解性强弱与物质的性质、溶解的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答案】C
【解析】【分析】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它是指物质在一种特定溶剂里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种属性。
【解答】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正确;
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正确;
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错误。
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正确;
故选C。
7.在一小杯碘水中加入少量菜油,搅拌一下后静置,发现浮在水面上的菜油变成了紫红色而下面的水层颜色明显变浅,几乎变成了无色。此实验现象说明
A.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难溶解 B.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易溶解
C.碘在菜油和水中都难溶解 D.碘在菜油中不溶解
【答案】B
【分析】菜油跟四氯化碳一样,都是有机物,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当然也易溶于菜油了,这一过程叫萃取;菜油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发生分层,菜油跟四氯化碳不同的是菜油在水的上方,而四氯化碳是在水的下方。
【详解】上面变成紫色了说明碘溶解到了油里面,然后由于油比水“轻”浮在上面,所以上面的变成紫色,因此实验现象,水面上的菜油变成了紫红色而下面的水层颜色明显变浅,说明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易溶解,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难度一般。
8.一定质量的蔗糖放入一定体积的水中,搅拌后比不搅拌时溶解加快,说明( )
A.搅拌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B.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
C.蔗糖在水中只要搅拌就可以无限制地溶解
D.温度是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答案】B
【详解】A. 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与是否搅拌无关,此选项错误;
B. 该实验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搅拌有关,此选项正确;
C. 蔗糖在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当达到饱和以后,就不能再溶解了,此选项错误;
D. 不能说明温度是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此选项错误。
故选B。
9.汽水饮料拉开密封盖时,有气泡冒出,喝下去后又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答案】B
【详解】汽水饮料拉开密封盖时,瓶内的气压降低至大气压,有气泡冒出,说明压强减少,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喝下去后又会打嗝是由于汽水受到体内温度的作用,溶解度降低,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选B。
10.小金同学用如图的装置(左右液面相平,装置不漏气),如果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则U型管内的液面会出现(  )
A.左低右高 B.左高右低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原理,广口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压强也增大,从而使 U 型管内的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
故选A。
11.能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组实验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以及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要比较水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能力的大小,就必须控制温度为室温、且溶剂的种类和质量相同,然后比较溶质的质量即可。
A.两种物质都是全溶,即溶质的质量相同,无法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故A错误;
B.6g白糖全部溶解,即溶质质量为6g;4g食盐还有剩余,即溶质质量小于4g,则室温下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食盐,故B正确;
C.温度不同,且没有在室温下,故C错误;
D.溶剂的种类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2.用下表中三个实验对溶液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实验中溶质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冰糖(2g) 粉末 块状 粉末
水 冷水50mL 热水50mL 热水100mL
A.实验(3)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对比实验(2)和(3),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1)和(3),可探究水的体积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详解】A、实验中溶质均完全溶解,实验3与另外两个实验中所用冰糖的质量相同,而水的体积最大,温度也高,所以实验(3)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B、实验(2)和(3)中固体的形状和水的体积均不相同,无法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
C、实验(1)和(3)中水的温度和体积均不相同,无法探究水的体积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
D、实验(1)和(2)中固体的形状和水的温度均不相同,无法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选项错误,故选A。
13.自热火锅美味、快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物质(生石灰等)与水接触,释放出热量、从而使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1)下列物质在溶解时也会放出热量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2)吃火锅时偶尔会搭配碳酸饮料。在喝碳酸饮料后有时会出现打隔现象,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 。
【答案】 A 减小
【详解】(1)A、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故答案为:A;
(2)在喝碳酸饮料后有时会出现打嗝现象,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4.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开展实验对照;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和,发现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说明理由: 。
【答案】(1) bc/cb c烧杯中全部溶解的时间比b少
(2)不能,实验装置 a 和 c 中除水温不同外,盐的种类也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变量是颗粒大小,其他变量需要控制相同,则要验证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应当选择图中的bc;
若观察到c烧杯中全部溶解的时间比b少,则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 a 和 c ,发现 c 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因为实验装置 a 和 c 中除水温不同外,盐的种类也不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15.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2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第一组实验的现象是冰糖在水中溶解,在植物油中不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总共有   个,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答案】(1)溶剂的性质
(2)4;溶质颗粒的大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第一组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根据表格确定有哪些变量,从而确定要研究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哪个因素不影响溶解性的大小。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一组实验中水和植物油不同,即溶剂的种类不同,因此:第一组实验的现象是冰糖在水中溶解,在植物油中不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他们要研究的影响因素有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溶剂的质量和溶质颗粒的大小,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颗粒的大小。
16.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
I.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II.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其中溶剂都为20克。(实验所需仪器略)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20℃ 20℃ 40℃
洛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洛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1)在实验中,使用粉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好处是 。
(2)本实验中,所研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
(3)实验中是如何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 。
【答案】 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 温度、溶质种类、溶剂种类 一定温度下,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
【详解】(1)物质由块状改为粉末状会增加同一物质的溶解速度,使实验时间变短。
(2)通过对实验设计表格的分析,重点是看几组实验的条件发现探究的问题,主要因素有温度、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
(3)该实验通过比较一定温度下,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克数,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的。
17.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答案】(1)B
(2)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解析】【分析】 控制变量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实验①和实验②温度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温度对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即猜想B;
(2) 比实验②和实验③ 冰糖颗粒大小不同,粉末状溶解更快, 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 如果要验证猜想C,设计实验应该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实验搅拌,一个实验不搅拌。
18. 某小组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的信息,你认为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   等。
(2)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   (填烧杯编号)与A进行对照。
(3)选择 A 和C同时进行实验时,小科发现 A 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结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   
【答案】(1)温度;是否搅拌(或颗粒大小)
(2)E
(3)错;两者的水温不同,且 A 中使用玻璃棒搅拌,而 C 中没有,有三个变量同时存在,所以无法比较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中的条件分析;
(2)根据研究搅拌影响溶解快慢,需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无搅拌的对比实验分析;
(3)根据对比实验的变量要求唯一性分析。
【解答】(1)由图示各实验对应条件可知,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决议案、是否搅拌、颗粒大小。
(2) 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其它条件相同,只有无搅拌的对比实验,即AE。
(3)A、C实验的水温不同,且 A 中使用玻璃棒搅拌,而 C 中没有,有三个变量同时存在,所以无法得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的结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1.5 物质的溶解度(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探究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方法;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科学思维: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探究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方法;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探究实践:掌握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了解探究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方法;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态度责任:利用物质的溶解相关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有关溶液配制的相关事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物质的溶解性
1.(2023八上·瑞安期中)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变量必须控制相同的是(  )
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溶剂种类
A.只有①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2022八上·义乌月考)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3.某同学在探究溶解能力的影响因素时,取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逐渐加入蔗糖,并使之充分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其目的是探究溶解能力与(  )
A.溶剂种类的关系 B.温度的关系
C.溶质种类的关系 D.搅拌的关系
0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2023八上·杭州月考)某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2.(2023八上·诸暨期中) 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向左移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
C.氯化钠 D.硝酸铵
1.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
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后,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据此分析,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氢氧化钠 C.氯化钙 D.硝酸铵
3.小明同学往一杯水中加了三勺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却不能全部溶解。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溶质的性质 B.温度高低 C.水的多少 D.时间的长短
4.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选用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丙和丁
5.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强弱不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强弱只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6.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B.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C.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且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强
D.物质溶解时,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7.在一小杯碘水中加入少量菜油,搅拌一下后静置,发现浮在水面上的菜油变成了紫红色而下面的水层颜色明显变浅,几乎变成了无色。此实验现象说明( )
A.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难溶解 B.碘在菜油中比在水中易溶解
C.碘在菜油和水中都难溶解 D.碘在菜油中不溶解
8.一定质量的蔗糖放入一定体积的水中,搅拌后比不搅拌时溶解加快,说明( )
A.搅拌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强
B.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是否搅拌有关
C.蔗糖在水中只要搅拌就可以无限制地溶解
D.温度是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
9.汽水饮料拉开密封盖时,有气泡冒出,喝下去后又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增大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10.小金同学用如图的装置(左右液面相平,装置不漏气),如果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适量的固体氢氧化钠,则U型管内的液面会出现(  )
A.左低右高 B.左高右低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11.能比较出室温下白糖和食盐溶解能力大小的一组实验是(  )
A. B.
C. D.
12.用下表中三个实验对溶液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实验中溶质均完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冰糖(2g) 粉末 块状 粉末
水 冷水50mL 热水50mL 热水100mL
A.实验(3)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对比实验(2)和(3),可探究固体溶质的形态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1)和(3),可探究水的体积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1)和(2),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13.自热火锅美味、快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加热原理是利用发热包内的物质(生石灰等)与水接触,释放出热量、从而使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
(1)下列物质在溶解时也会放出热量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2)吃火锅时偶尔会搭配碳酸饮料。在喝碳酸饮料后有时会出现打隔现象,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 。
14.在配制食盐溶液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精制盐比粗盐溶解得更快。阅读配料表发现,这两种食盐的成分相同,只是精制盐颗粒比较小,而粗盐颗粒比较大。同学们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
同学们猜测食盐溶解快慢与其颗粒大小有关。为验证假设,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1)要验证假设,应当选择图中的 (填字母)开展实验对照;若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则说明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2)观察实验装置和,发现中烧杯里的食盐溶解得更快,能不能说明温度越高,食盐溶解得越快 请说明理由: 。
15.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g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2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第一组实验的现象是冰糖在水中溶解,在植物油中不溶解,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2)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总共有   个,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16.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方案如下:
I.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备用。
II.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其中溶剂都为20克。(实验所需仪器略)
试管 1号 2号 3号 4号
实验温度 20℃ 20℃ 20℃ 40℃
溶质种类 冰糖 冰糖 食盐 冰糖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1)在实验中,使用粉状冰糖而不用块状冰糖,好处是 。
(2)本实验中,所研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 。
(3)实验中是如何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 。
17.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18. 某小组同学计划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的信息,你认为该组同学假设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   等。
(2)若研究搅拌对冰糖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择   (填烧杯编号)与A进行对照。
(3)选择 A 和C同时进行实验时,小科发现 A 中冰糖溶解得快,他由此得出结论:块状冰糖比粉末状冰糖溶解得快。你认为他的结论对吗?    (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