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4、例5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直观教具和实践活动,理解“倍”的概念及其在数量关系中的应用。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3.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是表示两个数之间数量关系的一种方式。
教学难点
学会用直观方法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能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直观教具、操作材料、练习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概念
1. 展示教具实例。
教师展示不同数量的水果或物品,如苹果和橙子。
师:同学们,请看这里,我们有苹果和橙子两种水果,大家能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吗?
2. 提取信息,激发提问思考。
师:从这些教具中,你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能够数出每种水果的数量。
预设2: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不清,需要引导他们比较两种水果的数量。
师:基于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定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口头表达数量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苹果是橙子几倍的问题。
板书上列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注意分类整理。
3.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涉及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的概念。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板书课题:认识“倍”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概念构建,理解“倍”的意义
(一)通过直观教具引入。
1. 演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组小棒,哪一组表示的是另一组的小棒的几倍?
2. 操作探究。
师:请大家动手操作,用小棒表示出不同的“倍”关系,并说出你是如何判断的。
(二)教学教科书P12例2。
1. 确定问题,理解“倍”的概念。
师:如果3个苹果是1个橘子的几倍,应该如何表达?
学生口答:3倍。
2. 动手操作。
师:请大家用具体的物品来表示出3个苹果和1个橘子的倍数关系。
3. 总结规律。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可以通过具体物品的数量直观展示。
三、动手实践,掌握“倍”的运算
(一)教学教科书P13例3。
1. 选定问题,列出算式。
师:如果小明有5块巧克力,小红有15块,请问小红的巧克力是小明的几倍?
学生口答算式:15÷5。
2. 探究运算方法。
师:我们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倍数关系呢?
学情预设预设1:用除法计算。
预设2:通过画图表示出倍数关系。
预设3:列出等式,如5×3=15。
(二)教学教科书P13例4。
1. 选定问题,列出算式。
师:如果一本书有60页,一个章节有20页,请问这本书有几个这样的章节?
学生口答算式:60÷20。
2. 探究运算方法。
师:我们如何通过计算来找出章节的数量?
学情预设预设1:用除法计算。
预设2:通过列表计算,找出倍数关系。
预设3:直接通过数数来判断。
总结:对比不同方法,发现除法是确定倍数关系的有效工具。
师:请大家比较刚才的问题,发现我们是如何利用“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学情预设通过具体的算式计算,直观展示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以上内容严格按照示例1的格式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主题“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
四、深化理解,运用概念
1.解决学生提出的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问题。
结合教科书P22的主题图,完成教科书P23“探究活动”。
要求学生独立绘制图示或数轴,并动手操作找出倍数关系。汇报时要求学生阐述自己发现倍数关系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三”第3题。
课件依次展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学生抢答,汇报时要求学生说明解题思路。
3.完成教科书P25“练习三”第5题。
要求学生仔细分析题目,理解倍数概念,进行口算解答,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策略。
4.完成教科书P26“练习三”第7题。
出示教科书P26“练习三”第7题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倍数关系,快速抢答,并解释自己的口算过程。
5.师生交流:讨论如何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自己快速判断倍数关系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中深化对“倍”概念的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倍”的概念,掌握判断倍数关系的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经过本节课的实践和探究,同学们对“倍”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谁能谈谈你是如何掌握“倍”的概念和运用方法的?
引导同学们总结本课所学,并对“倍”的概念运用进行归纳。
◆板书设计
认识倍数及其应用
数量关系“倍”
通过直观操作和对比分析,理解“倍”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判断方法“几倍”
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方法。
实际应用
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倍”的概念,通过画图、数数或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已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对“倍”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运用直观教具和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倍”表示两个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意义。首先通过实际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倍”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加深理解。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后,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部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倍数关系解决问题时仍显困惑。在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展现出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能够通过画图、数数或列式计算来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但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