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 型】新 授 课
【课标要求】
●认识并学会运用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观察并描述经线、经度的划分及特点。
【学情分析】
对于地球仪,学生见的比较多,甚至有的家庭也有,但大多停留在把玩的层面,很多学生对于地球仪的更多功能和用途了解还不够。所以,在上一节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后,本节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对地球的更进一步科学认知。由于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还不够强,经纬度的划分及特点和经纬网定位、东西半球的划分对他们来说将会感觉很难。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与真实地球的区别。
2.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
3.通过观察对比0度经线、180度经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了解并掌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会根据某地的经度判断其所在的东西半球。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经纬仪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准备
设疑
导入
活动准备:每4人为一个探究小组,教师分发一个地球仪。告诉学生按照老师讲台上放置大地球仪的姿态正确摆放(北极指向偏北上方),引起兴趣。
设疑导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也便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人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并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请大家仔细观察地球仪,说说它与真实地球面貌有什么差别?你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吗?
展示教学目标,指名读。
1.学会正确摆放地球仪;
2.学生轻轻拨动并观察地球仪,说出与真实地球的差别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学生回答,其他同学作补充)。如:
a.地球仪是地球缩小后的模型,能让我们看清地球全貌,查看很多地理事物;
b.地球上并不存在转动的中心轴,也没有纵横交错的各种线;这些线肯定有很多的作用;
c.地球仪上使用不同颜色、文字、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帮助我们了解很多东西;
d.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地球仪很光滑……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为学习“地球的运动”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表达能力
演示
观察
合作
探究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安排学生阅读第一目教材内容,结合P6图1-2-1“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结构及地球仪上重要点、线的名称、含义——地轴、赤道、北极、南极。
2.教师展示大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上前指出哪儿是地轴、赤道、北极和南极
(教师拨动地球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点名上前指出,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对不对?)
3.即时练习:要求学生在《地理填充图册》中填出地球仪各部位的名称。
4.质疑:,大家继续观察地球仪,如果让你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你会选择沿着哪些线去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指名上前指出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的位置,其他同学一起判断。解释地轴、两极和赤道是怎样确定的。
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围绕的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学生练习填图,同桌互相检查。
4.学生探讨:(多数学生能想到沿赤道分割,能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少部分学生能够发现,沿着连结南北两极的线并经过地轴切割也能把地球仪分割成相等的两半。)
学生读、看、思结合,明确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的地理概念,提升了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探讨,加深对地球仪的认知
转承
过渡
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能够发现表面有许多纵横交织的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我们称之为“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我们称之为“纬线”。下面我们先来认识经线。
观察
发现
探究
思考
观察
发现
探究
思考
二、经线和经度——经线
1.教师多媒体经纬网图和放大后的经线与经度图,提出要求:
(1、先读课文,画出经线的定义,明确关键词。
(2、观察大图,结合手中的地球仪,说说经线有什么特点?
(3、试着从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等角度观察经线,你看到的经线形状一样吗?(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进行帮助)
2.在两图中任意标出几个点,并标出箭头,找学生说出箭头指示的方向。(其他同学共同判断。)
3.考题链接:假如你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如果是站在南极点呢?如果一架飞机沿着一条经线一直向北飞,能否回到出发点,为什么?
1.按要求完成:
(1、学生读课文,画出经线的定义。
(2、观察经线图,结合定义中的关键词,说出经线的特点。
形状
半圆
长度
相等
条数
无数条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3.在赤道上空观察经线:
在南北极上空观察经线:
2.学生判断,教师点拨。
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因为北极点是地球上“北”方的尽头,南极点是地球上“南”方的尽头。飞机不能回到出发点,因为到北极点时,“北”就结束了,再飞就是向南飞了。
培养学生的图片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探究中的情景辨别,加深学生对经线指示方向的理解
转承
过渡
质疑:在地球仪上,从北极到南极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线(无数条)?我们如何来区别每一条经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经度”。
观察
发现
探究
思考
观察
发现
探究
思考
二、经线和经度——经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最后一段文字和图1-2-2“经线和经度”图1-2-3“东经和西经的对话,完成幻灯片上的问题导学。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小结:
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最大到180度,用“E”表示。如“东经20度”,写作20°E
同理,从0°经线向西叫西经,最大也是180度,用“W”表示。如西经20度,写作20°W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关注地球仪上的经线,仔细观察经度的变化规律,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教师点拨)
3.指导学生观察赤道附近经线的形状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假如我们把看到的部分从180°经线剪开,用力拉直,你能想象到经度怎样排列变化的吗?(教师用事先准备的红绳捆住地球仪,然后从180°处断开拉直)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经度排列规律,判断是东经或西经,并补充判断的依据。
1.阅读完成问题:
经度划分的起点是哪条经线?规定为多少度?
经度的划分:
①东经:从0°经线向 ,经度度数递增,为东经度,最大为 。一般用字_____表示,如东经20度,写作20°E
②西经:从0°经线向 ,经度度数递增,为西经度,最大为 。一般用字_____表示,如西经20度,写作20°W
2.0°和180°经线各一条,不分东西经,它们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把地球平均分成两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和为180°,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
3.学生观察赤道附近经线的形状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并转化成平面图形。
4.学生判断下图中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并将代号写在经度后。
培养学生阅读、观察、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形,加深学生对经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当堂练习可检查学生对经度变化规律的掌握。
观察
发现
探究
思考
二、经线和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最后和第8页最上方课文内容,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及分界线的确定。
2、教师指导学生在图1-2-5中找出0°和180°以及20°W、
160°E经线圈,看看它们分别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分界。
3.引导学生总结东西半球划分的范围,并学会准确地描述。
(从20°W向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
4.教师在黑板写出几个经度,学生判断所在的半球。
1.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1-2-4“东西半球的划分”,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经线圈。
2.学生读图发现:20°W 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基本在海洋通过,所以以此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3.学生填写下图,总结东西半球划分的经度范围:
4学生判断下列经度所在的半球。
30°E、 19°W、 120°E、
160°W、 180° 160°E
通过图示,加深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图解和练习,加强了学生对东西半球经度范围的掌握
梳理
建构
学生填写《地理助学》中的“知识结构”,形成对本节课的整体印象。
复习回顾,形成知识体系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20°W B、10° C、160°E D、180°经线
2、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短不一,本初子午线最长 B、都相互平行
C、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 D、经线有360条
3、有关0°经线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侧是东半球 B、西侧是西半球 C、东侧是东经度 D、西侧是西经度
4、东半球的范围是( )
A、0°和180°之间 B、20°E到160°E 之间
C、20°W到160°W之间 D、20°W向东到160°E之间
二、填图
(1)在图上注明南、北极、赤道。
(2)根据经度划分方法,标注图中各经线的经度,并用代号
表示出东、西经。
(3)西经150°经线与 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4)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注明度数。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的难点之一,也是历年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的内容,所以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如何引导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块知识,需要精心备课。
1、以读代讲。把阅读的权利、读图的权利放给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杜绝了教师的“满堂灌”,给学生一个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2、精细指导。有了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我都设立了“小步子”问题,或者利用地图进行形象直观的“肢解”,使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并最终掌握。用好地图,用活地图,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法宝。
3、讲练结合。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探究等环节,使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在参与中认识、在参与中理解、在参与中收获和提高。
课件15张PPT。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学习目标:
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两极和赤道,了解 地球仪的作用和与真实地球的区别。
2.能够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掌握经度的划分和排列规律。
3.通过观察对比0度经线、180度经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了解并掌握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会根据某地的经度判断其所在的东西半球。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围绕的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球仪上的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半圆形的弧线,叫做经线,又称子午线。经线:半圆相等无数条南北方向在赤道上空观察经线 在南、北极上空观察经线 判断各点所画的箭头指示什么方向? 假如你站在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如果是站在南极点呢?如果一架飞机沿着一条经线一直向北飞,能否回到出发点,为什么?考题链接:经度的划分:
①东经:从0°经线向 ,经度度数递增,为东经度,最大为 。一般用字_____表示,如东经20度,写作20°E
②西经:从0°经线向 ,经度度数递增,为西经度,最大为 。一般用字_____表示,如西经20度,写作20°W 如果沿着经线把地球平均切成两半,你会选择沿哪两条些经线?
仔细观察这两条经线,其位置有什么特点?度数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什么规律?思考: 观察赤道附近经线的形状和经度的变化规律。假如我们把看到的部分从180°经线剪开,用力拉直,你能想象到经度怎样排列变化的吗? 东西判断下列经度所在的半球
30°E、 19°W、 120°E、
160°W、 180° 160°E选择:
1、下列经线只有一条的是( )
A、20°W B、10°
C、160°E D、180°经线
2、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短不一,本初子午线最长 B、都相互平行
C、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 D、经线有360条
3、有关0°经线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侧是东半球 B、西侧是西半球
C、东侧是东经度 D、西侧是西经度
4、东半球的范围是( )
A、0°和180°之间
B、20°E到160°E 之间
C、20°W到160°W之间
D、20°W向东到160°E之间填图:
(1)在图上注明南、北极、赤道。
(2)根据经度划分方法,标注图中各经线的经度,并用代号
表示出东、西经。
(3)西经150°经线与 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4)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注明度数。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教学目标】
1.观察地球仪,说出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方法和纬度的排列规律。
2.结合地球仪和图例认识赤道的划分作用,既是南北纬的界线,又是南北半球的界线。明确南北纬和南北半球的关系,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3.结合生活实例,学会运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模式】学练结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经纬网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教师按学生座次找同学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如:第2排、第4列;第3排、第5列)
讲述:同学们观察经纬网模型,模型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我们已经认识了,模型上还有许多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纬线。地球仪上经纬线就像同学们的座次,我们这节课认识纬线,利用经纬线确定地球仪任意一点的位置。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纬线及其特点吧!
1.学生到讲台面对同学,结合地球仪说出地球仪各部位名称——地轴、南极、北极、赤道。
2.学生结合经纬网模型说出经线的特点。
形状
长度
指 示
方 向
经 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3. 学生结合经纬网模型说出经度的划分和表示。
经度起点
经度
划分
表示
方法
半球
划分
经度
本初子午线
向东西各分作180o
东经(E)西经(W)
20° W. 160° 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师强调: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集中精力观察,纠正错误。)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对
照
学
习
观
察
总
结
思
考
巩
固
一.纬线
1.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读图“纬线和纬度”,并参考经线特点的学习认识纬线的特点。
2.成果展示
找学生上台,在经纬网模型上指出纬线圈,结合模型说出纬线的特点。
3.观察发现
教师转换不同的角度转动经纬网模型,学生分别正对赤道和北极观察纬线的形状,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用漏空纸挡住经纬网模型,让学生沿一条经线观察纬线的位置关系。
4.学习小结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总结对纬线的认识。
5.练习巩固
①在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你能找出最特殊的纬线吗?有没有长度相等的纬线?哪条纬线可以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②引导学生判断图中A、B、C三点箭头所指示的方向。
③想一想,一架飞机沿图中C点哪个箭头飞行,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原地?
④两架飞机分别从A、B点同时、同速、同方向飞行,哪架飞机先回到原点?
学生读 “纬线和纬度” 图,结合经纬网模型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内容。
形状
长度
方向
经线
半圆
相等
南北
纬线
圆(两极变成点)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东西
学生上台,在经纬网模型上指出纬线圈,结合模型说出纬线的特点。
学生观察旋转的经纬网模型,按要求在《助学》上绘制不同的图。
小结:纬线是平行的圆,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两极缩小成了点。纬线与经线垂直相交,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最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北与赤道距离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借助经线的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纬线,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绘图,既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又锻炼了立体思维与平面思维的转换。
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过渡承接
我们知道了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相同的经线如何区分,下面我们看看纬线是如何区分的。
自
主
学
习
练
习
巩
固
二.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1.阅读探索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最后文字与图1-2-6和1-2-7,完成问题。
教师在学生完成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探索后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理解。
2.成果检测
①在右图每个经纬度后补上适当的代号。完成后阅读《地理助学》第8页“友情提示”。
②教师在黑板绘简图,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对纬度划分和排列规律的认识,标出每条纬线的纬度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情况小结纬度辨别方法:
辨别纬度时,首先找出中间最长的赤道标上0°,赤道只有一个所以不用分南北纬;其次在北极点、南极的分别标出北纬90°和南纬90°;然后赤道与极点之间被分割为几段,最后求出每段的纬度值,赤道以上是北纬,赤道以下是南纬。南北纬度可以用文字和字母两种方式表示。
3.自主学习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图1-2-8,找出低、中、高纬度划分的界线。
学生结合经度的划分方法,阅读完成问题:
纬度划分的起点是哪条纬线?规定为多少度?
纬度的划分:
①从0°纬线向 北,纬度数递增,为北纬,用 N表示,最大为 90° 。
②从0°纬线向南 ,纬度数递增,为南纬,用S表示,最大为 90° 。
为什么分南北纬?
(赤道南北两侧各有一相同的纬度)
学生根据自己对纬度划分和排列规律的认识,在黑板简图标出每条纬线的纬度。模仿经度的写作方法。(不会的同学快速向其他同学请教)
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图1-2-8,找出低、中、高纬度划分的界线。并填写在《地理助学》7页第5题图中。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练促学,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承接过渡
学习了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我们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准确位置。如同确定同学们的座次一样,两条直线垂直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只要写出经过地球表面某一点的经线和纬线的度数,就是这点的位置。
迁
移
运
用
归
纳
提
升
三.经纬网
1.查缺补漏
教师展示经纬网图,学生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师生共同总结确定某点经纬度的方法步骤:先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经度向东度数递增的是东经,向西度数递增的是西经;纬度向北度数增加的是北纬,向南度数增加的是南纬)区分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把字母代号写在每个度数后。然后写出经过该点纬度和经度。0°纬线和180°经线各只有一条不用区分。
2.学以致用
①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利用确定某点经纬度的方法步骤写出右图各点的经纬度。
②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某同学需要救援,发出所在位置( 纬度27°、经度103°),你能否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同学的位置。
3.探究使用
经纬网能确定任意一点的位置,目前在哪些领域广泛使用?
学生写出经纬网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并说出判断步骤。
学生先判断该同学给出的位置在地球仪上可能有几个,该同学的准确位置应是什么?
有4个;
准确位置应是(27°N、103°E)
学生讨论举例回答
(军事、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领域)
教会学生正确的做题方法和步骤。
及时练习,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知
识
梳
理
【当堂达标】
1、(目标1)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线都等长 B.从赤道向两极纬线越来越短
C.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都是半圆
2、(目标1)通过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两极除外)有纬线
A.各一条 B.各两条 C.无数条 D.两条
3、(目标1)某地位于57°S附近,属于
A.中纬度 B.极点 C.低纬度 D.高纬度
4、(目标1)关于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最小为0°,最大为180° B.北纬代号为N
C.由赤道向两极纬度越来越小 D.南极点纬度为90°N
5、(目标2)在地球的表面,纬度为20°,经度为90°的地点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目标2)某位置北面是北半球,南面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该位置是
A.(0°、0°) B.(0°、180°) C.(0°、20°W) D.(0°、160°E)
7、(目标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图中四个字母所在地点的经纬度。
A. ,B. ,
C. ,D. 。
⑵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下列地点:
E.西经40°、北纬80°
F.西经60°、纬度0°
G.经度0°、纬度0°
⑶图中几点,位于东半球的有 ,
位于西半球的有 ,位于北半球的
有 ,属于低纬度的有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运用比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教具的使用,加强直观教学,实实在在地把地球仪当作学习的工具来看待,让学生观察,并及时的进行动手操作,把学生的立体思维过渡到平面思维,以增强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
本节课的教学大量的使用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与巩固,以练促学,学练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归纳。
课件21张PPT。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2课时)
纬线和经纬网
说出地球仪各部位名称 北极地轴南极赤道经线纬线经线的特点相等
半圆
南北
经度的划分与排列规律本初子午线(00经线) 往东、往西度数越来越大 0—1800 东经(E)西经(W) 西经200和东经1600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观察经纬网,比较经纬线特点半圆从赤道向两极缩短南北相等圆(两极成点)东西比较归纳经纬线的特点在北极上空观察在赤道上空观察沿某一条经线局部观察纬线练习巩固 ①在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其中最长的纬线是?有没有长度相等的纬线?哪条纬线可以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AB东东东西西北③想一想,一架飞机沿图中C点哪个箭头飞行,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原地?
④两架飞机分别从A、B点同时、同速、同方向飞行,哪架飞机先回到原点?②判断图中A、B、C三点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我会分0°~ 90°北纬用N,
南纬用S赤道南北半球90°你记住考考你AEEWWNNSSB在经纬度后补上适当的代号 南纬30°南纬60°北纬60°北纬30°0°0°30°S90°S90°N60°N60°S30°N纬度辨别纬度辨别方法:辨别纬度时,首先找出中间最长的赤道标上0°,赤道只有一个所以不用分南北纬;其次在北极点、南极点的分别标出北纬90°和南纬90°;然后赤道与极点之间被分割为几段,最后求出每段的纬度值,赤道以上是北纬,赤道以下是南纬。南北纬度可以用文字和字母两种方式表示。 辨别低、中、高纬低纬度中纬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40°N、140E°)(0°、180°)(20°S、140°W)确定某点经纬度的方法步骤:先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经度向东度数递增的是东经,向西度数递增的是西经;纬度向北度数增加的是北纬,向南度数增加的是南纬)区分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把字母代号写在每个度数后。然后写出经过该点纬度和经度。0°纬线和180°经线各只有一条不用区分。 学以致用(60°W、60°N)( 0°、0°)(4 0°S、40°E)想一想: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某同学需要救援,发出所在位置( 纬度27°、经度
103°),你能否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同学的位置。 纬度知识梳理南从赤道向两极缩短指示东西赤道90°圆北0°90°NS北南南北当堂达标1、(目标1)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线都等长 B.从赤道向两极纬线越来越短
C.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都是半圆
2、(目标1)通过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两极除外)有纬线
A.各一条 B.各两条 C.无数条 D.两条
3、(目标1)某地位于57°S附近,属于
A.中纬度 B.极点 C.低纬度 D.高纬度
4、(目标1)关于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纬度最小为0°,最大为180° B.北纬代号为N
C.由赤道向两极纬度越来越小 D.南极点纬度为90°N
5、(目标2)在地球的表面,纬度为20°,经度为90°的地点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目标2)某位置北面是北半球,南面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
西侧是西半球。该位置是
A.(0°、0°) B.(0°、180°)
C.(0°、20°W) D.(0°、160°E)BCBAAD7、(目标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图中四个字母所在地点的经纬度。
A. ,B. ,
C. ,D. 。
⑵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下列地点:
E.西经40°、北纬80°
F.西经60°、纬度0°
G.经度0°、纬度0°
⑶图中几点,位于东半球的有 ,
位于西半球的有 ,
位于北半球的有 ,
属于低纬度的有 。(10°W、30°N)(20°W、0°)(20°E、20°S)(60°E、20°N)C.G.B.DE.F A. B.D.G.F.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