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上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八上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5 16:4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导入新课:
齐 欢 唱。 齐 欢 唱。
【资产阶级】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均失败。
【无产阶级】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屠杀……
民国建立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仍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痛切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没有出路的。国民党迫切需要新的力量补充。孙中山也欢迎中共和他合作。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要怎样做,才有利于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15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史实及意义;
2、了解黄埔军校创建的相关史实和意义;
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70—71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问题1:说出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问题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问题3: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意义。
合作过程
阅读课本70页,归纳中共三大与国名党一大召开的概况
(1)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的召开
国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924年1月
广州
新三民主义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标志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时间:
内容:
合作方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方式加入国民党。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权
民生
民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联共
扶助农工
联俄
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强调反帝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时间:
广州黄埔
1924年5月
地点:
校领导:
军校总理孙中山
意义:
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全称: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也称黄埔军校)
全称:
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1、建立黄埔军校
革命者来
这幅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怎样的办学特点?
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
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归纳孙中山一生主要革命活动
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3.1907年组织广西起义。
8.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1913年组织二次革命。
11.1924年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1.1894年成立兴中会。
5.提出三民主义。
2.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
7.领导辛亥革命。
6.1911年组织黄花岗起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国父。
10.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
1925年3月,
孙中山先生
在北京病逝。
目的:
时间: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
领导人物: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广州
浙江
福建
郑县
北京
南昌
桂林
南京
直隶
广州
桂林
长沙


山东



武昌


湖南

西


湖北
浙江






江西战场
闽浙战场
湖南湖北(主战场)
上海
北伐策略
再打“孙”
先攻“吴”
叶挺独立团是一支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钢铁劲旅,担任着北伐主力先锋的重要角色,在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等战役中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武昌
╳ 汀泗桥
╳ 贺胜桥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
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结果:
原因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可从各方面配合、官兵作战情况、战略方针等方面分析)
北伐战争的性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国共两党齐心合作(最主要原因);
工农群众的支持,顺应民心;
广大官兵浴血奋战。
作战方针正确;
0
0
0
0
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
湖南、湖北农民协会会员剧增
工人运动
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成果1:
成果2:
结果:
建立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失败,蒋、汪叛变革命。
1924
1927
1926
国共第一次合作
【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P73,回答下列问题。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问题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
问题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时间、地点、性质?
问题3.探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国民党右派:指国民党中不赞同国共合作和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一派;国民党左派:指国民党中与之相对的另一派。
蒋介石
汪精卫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表现
1.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叛变革命
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叛变革命
蒋、汪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也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工人集会被查禁,革命进步人士遭逮捕、射杀
4月13日,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面继续“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一面继续北伐,目标锁向张作霖。
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专列被炸(1928年)
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全国的统一。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提示:可以从国民革命的任务,社会性质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国民大革命运动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只是国民大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国民革命是从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北伐战争打垮了旧军阀,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