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第2课时 验证勾股定理及其简单应用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2.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应用.
【学习策略】
学会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并且会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课上要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勾股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二.新课学习
1.拼一拼
(1)在一张硬纸板上画4个如图所示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剪下来.
(2)用这4个直角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看能否得到一个含有以斜边c为边长的正方形,你能利用它说明勾股定理吗?
⑶如图所示,你能验证勾股定理吗?
2.议一议
前面我们讨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满足的关系.那么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满足这一关系呢?
总结:钝角三角形ABC中, a2+b2<c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2+b2>c2.
例 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 m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 m.10 s后,汽车与他相离500 m.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三.尝试应用
1.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AC=3,AB=5,则DE等于( )
A.2 B. C. D.
2. 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
3.一游泳池长48m,小方和小朱进行游泳比赛,小方平均速度为3m/秒,小朱为3.1m/秒.但小朱一心想快,不看方向沿斜线游,而小方直游,俩人到达终点的位置相距14m.按各人的平均速度计算,谁先到达终点?
四、自主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如图,为了测量湖两岸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一个观测者在C点设桩,使∠ABC=90°,并测得AC长20米,BC长16米,则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为( )
A.25米 B.12米 C.13米 D.14米
2. 如图,韩彬同学从家(记作A)出发向北偏东30°的方向行走了4000米到达超市(记作B),然后再从超市出发向南偏东60°的方向行走3000米到达卢飞同学家(记作C),则韩彬家到卢飞家的距离为( )
A.2000米 B.3000米 C.4000米 D.5000米
二、解答题
3. 有一块边长为40米的正方形绿地ABCD,如图所示,在绿地旁边E处有健身器材,BE=9米.由于居住在A处的居民去健身践踏了绿地,小明想在A处树立一个标牌“少走■米,踏之何忍”.请你计算后帮小明在标牌的■处填上适当的数.
4. 如图,马路边一根高为5.4 m的电线杆被一辆卡车从离地面1.5 m处撞断裂了,倒下的电线杆的顶部是否会落在离电线杆的底部4 m远的快车道上
三.尝试应用答案
1.C【解析】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BC==4,连接AE,从作法可知: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性质得出AE=BE,在Rt△ACE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E2=AE2,
即32+(4﹣AE)2=AE2,解得:AE=,在Rt△ADE中,AD=AB=,由勾股定理得:DE2+()2=()2,解得:DE=.
2. 7cm≤h≤16cm.【解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所以h=24﹣8=16cm;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BD=8,所以AB==17,所以此时h=24﹣17=7cm,
所以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
答案:7cm≤h≤16cm.
3.解:如图,AB表示小方的路线,AC表示小朱的路线,由题意可知,AB=48,BC=14,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50,小方用时:=16秒,小朱用时=16秒,因为16<16,所以小方用时少,即小方先到达终点.
达标测试答案
1.B 2.D
3.解: 在 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2=AB2+BE2=402+92=412,
∴AE=41,而AB+BE=40+9=49,
因为49﹣41=8,
所以标牌上填的数是8.
4. 解:由题意,得BCˊ=BC=AC-AB=5.4-1.5=3.9(m).
在Rt△ABCˊ中,由勾股定理,得ACˊ2=BCˊ2-AB2=3.92-1.52=3.62,∴AC =3.6 m.
∵3.6<4,
∴倒下的电线杆的顶部不会落在离电线杆的底部4 m远的快车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