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多少的关系。
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我们这里
1、中午与早晨比较,中午热;
2、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
这是为什么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太阳光直射、斜射对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对身边的常见现象作思考,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学生的回答可能不是准确的:例如有的学生说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得近,夏天太阳在我们头顶,冬天偏离我们很多等等。
从身边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观察一、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
观察实践突破难关
投影下图解释说明直射和斜射的含义,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并完成记录下来
学生利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并完成记录下来
分组合作,完成表格填写。
让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观察现象,此次观察很简单学生较易得出结论。
观察项目
光线照射角度
光线散布面积
亮度
光线直射
小
强
光线斜射
大
弱
得出结论1,完成表格:
难点延 伸
假设这个光源发出了1万条光线,光源离地面1.5米,直射和斜射时照亮的面积如上图所示,如果把上面的两个分别各划出1平方厘米的面积,那么直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和斜射中的这一平方厘米照到的光一样多吗?
学生简单的就会说出答案。
此结论十分重要,让学生先有一个理论基础。
结论2:在同样大小面积上,斜射时比直射得到的光线少。
过渡
太阳好像就是个发光的手电筒,那么太阳光线的直射与斜射与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又有什么关系呢?
1、展示下图(也可参考课本图)
2、要求观察图形总结:
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小?
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量最多?
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大?
地面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要求学生观察图形总结:
要求学生明确:
(1)、把阳光看成是平行光线。
(2)、澄清误区:学生以为斜射时地面面积大,获得的光热多。原因是未把阳光看成平行光线。
澄清误区,了解太阳高度的变化对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影响。
关
键
品
析
重
点
强化??????
观察项目
地点
阳光照射强度
(和上面的手电筒类进行类比)
阳光散布面积
(直接观察)
地面获得热量
(利用结论2同样多的光线分配到不同大小的面积上)
甲地
强
小
多
乙地
中等
中等
中等
丙地
弱
大
少
观察结果,展示结论3:
观察结论:太阳光直射、斜射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
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热量多:
阳光斜射:地面获得热量少。(如下图,上面的地区比下面的地区获得同样多的太阳光,但是单位面积获得的光热少)
学以致用:
楼顶的太阳能为什么都是倾斜着安放?现在你明白了吗?
思考:人们是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过渡与衔接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能够感觉到,中午与早晨比较,中午热这是为什么呢?
从最简单的生活实践入手。
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
关
键
品
析
重
点
强化??????????
1、简单指出太阳高度的含义: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要求学生观察下图思考:该地清晨、正午和傍晚三个时段,哪两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小,哪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大(课本彩图不太明了。)
已经知道:太阳高度越大,与地面的直射程度越高,地面获得的光热越多,反之就少,
图中1是早晨的时的太阳高度角、2是中午时的太阳高度角,显然可以得出结论:
中午时的太阳高度大。早晨的太阳高度小。
根据上面的结论,容易得到中午地面获得的光热多,早晨获得的光热少。
通过直观图示,
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突出重点,
由上面的结论很容易化解难点,
自
我
总
结
时段
项目
清晨
正午
傍晚
太阳高度大小
读图思考完成下表
观察得出结论: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清晨:少
正午:多
傍晚:少
过渡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以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们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的阳光很充足呀,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关
键
知
识
重
点
强
化
观察:下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 ① 夏至 ② 春分秋分 ③冬至
总结哪个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哪个节气最小?
从季节上看,某一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
地球上的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多?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获得的太阳光照最少?
1、也可以看课本北京北京一年中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图,不过此图更直观。利用上面的结论,很容易得到答案。
2、说出本地四季的冷暖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节气
项目
夏至
冬至
春秋分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大
小
中
得出结论:
学以致用:讨论完成:
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买房时,是考虑夏至日还是冬至日的楼房之间的距离?
知
识
梳
理
清晨:少
阳光直射: 自转 :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多
地面获得热量多: 地面获得热量多少
阳光斜射:
地面获得热量少。 傍晚:少
夏季多
, 公转 : 一年中,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面获得热量多少
冬季少
形成本节课知识体系,课完成知识脉络。
课堂练习:
枣庄市一年中的最高温度是7月份,最可能是其原因的是( ) A.该月获得的太阳热量多 B.该月阴雨天多
C.该月工业燃烧的煤炭多 D.以上都不是
2、下图是位于枣庄的房屋向南的窗户,结合下图和所学的知识完成。在下列日期中,正午时射入房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的时间最可能是 (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3、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 )
A、白昼的长短 B、太阳高度 C、海陆因素 D、季风
课堂反思
本节课主要三个问题:?
(1)、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
(2)、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3)、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重点就放在第一个问题的探究上。
2、此次设计活动课使学生动起来了,气氛活跃,,完成任务质量高。以后加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探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课型】活动课
【课标要求】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观测了解太阳高度角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2.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实验技能。
3.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活动实验、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手电筒、放大镜、秒表,卡纸、测角器、2.5米长竹竿数根、照相机、活动记录表、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寒带、温带、热带三幅景观图片:
1.寒、温、热三带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打扮有什么明显不同?
2.这些不同与阳光的照射角度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片,结合自身感受,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思考,初步认识地面温度与太阳照射角度有关
观察一:太阳照射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
实验
归纳
总结
实验1: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点燃火柴
【实验安排】
时间:
上午10点左右,课间10分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在大休息的课间。
地点:
学校操场
分组:
3人一组,其中两个人做实验,一个人负责填写记录单及计时。
实验器材分发:
放大镜若干,秒表若干,火柴若干,纸张若干。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放大镜,一块秒表,火柴数根,白纸一张。
实验方法:
分小组利用10分钟或更多时间做用放大镜聚焦点燃火柴、纸张实验。
【教师巡视】
确保学生安全和活动有秩序进行。
【教师归纳】
太阳光线越集中,其亮度越高,在地表产生温度越高。
实验2: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
【实验安排】
时间:
地理课15-20分钟左右
地点:
课堂
分组:
5-6人一个小组
实验器材及分发:
手电筒若干、卡纸若干,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张卡纸。
实验方法:
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斜射。
【教师巡视】
巡视实验效果和维持秩序,处理特殊情况。
【提示】(如果把太阳比作一个篮球,地球只有绿豆那么大)太阳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因此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
【教师归纳】
(1)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
(2)阳光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斜射的越厉害,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少。
1.小组中的两个人合作,手持放大镜
对准太阳,通过聚焦点燃火柴或者烧焦纸张,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手背上体验什么情况下手背会有强烈灼烧感。
2.小组中的第三人做好记录:
是否点燃火柴及耗时
是否烧灼纸张及耗时
手背是否有灼烧感
聚焦时
不聚焦时
3.思考:太阳光的集中与分散对地表获得热量的多少有何影响?
1、小组长拿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卡纸。其余同学观察同一束光斜射和直射时散布在卡纸上的面积有何不同?其亮度有何不同?
2、小组其余成员利用表格做记录。
光线散布面积
亮度
光线直射
斜射角度1(60°左右)
斜射角度2(45°左右)
斜射角度3(30°左右)
3.思考:甲、乙、丙三地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太阳光照射情况。观察那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那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4.观察记录
阳光照射角度
阳光散布面积
地面获得热量
甲地
乙地
丙地
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并且提高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太阳直射与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影响。
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实验
【实验安排】
时间:
早晨8:00左右,正午12:00左右,下午4:00左右三个时间点
地点:
学校操场
分组:
5-6人一个小组
实验器材分发:
测角器若干,温度计若干,实验记录表若干。每个小组测角器一个,记录表一张。
实验方法:
分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用测角器测量太阳高度。
【教师归纳】
一天中,清晨和傍晚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
观察并测量清晨、正午和傍晚三个时段,哪两个时段太阳高度小,哪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大?
填写观察记录表
清晨
正午
傍晚
太阳高度
温度
绘制折线图
4.思考:一天之中气温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大致关系是什么?
【拓展延伸】
为什么一天中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而不是正午12点?
使学生了解一天之中气温变化是主要因素是太阳的高度。
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观察实验
【实验安排】
时间:
每周一次,周期为一年。二分二至前后重点观测。
地点:
选取操场比较偏僻,但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人选:
地理兴趣小组骨干成员。
实验器材:
2.5米长竹竿,测角器,照相机。
实验方法:
每周选取一天正午时间,先测量竹竿影子的长短,再用测角器测量太阳当时的高度,做好记录,并且拍照,拍照的角度和位置相对固定,周围植物及人员着装的变化也是重要记录信息。
【提示】
利用竹竿确定南北,选一空旷平坦的地方直立一竹竿,如上午某时,标出影子端点的位置,并以竹竿在地面的点为圆心,影长为半径,在地面上画一圆,下午某时,当竹竿影子端点再次落于圆上时,标出影子端点的位置。将标出的两端点连线,作它的中点与竹竿在地面点的连线,其就是南北方向
【教师归纳】
一年中,北京夏季节正午太阳高度高→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冬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低→地表获得热量少→气温低。
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照多少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
1.每周选取一天正午,按照要求进行观测。
2.
观测时间
太阳高度
竹竿影子长度
观察当地一年中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说说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少。
5.观察记录:
夏至
冬至
春、秋分
正午太阳高度
【拓展延伸】
生活应用:
我们这里的楼间距应根据冬至日物体影子长短确定呢,还是根据夏至日物体影子长短确定呢?
使学生理解一年之中,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太阳正午高度的变化引起的。
总结
“万物生长靠太阳”,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同一时间,不同纬度获得的热量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都与太阳照射角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这节活动课的安排,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地理观测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但是这节活动课并不是一节课可以上完的,它的时间安排绝对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特别是观察实验三,其周期为一年,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研究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为组织学生活动积累经验。
课件15张PPT。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 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中午与早晨比较,中午热;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比较,赤道地区热。这是为什么呢?观察一:太阳光照射角度大小与 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观察步骤:
1.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在不同的面积上,其亮度有何不同。 2.甲、乙、丙三地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太阳光照射状况。观察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小?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哪一束光线散布面积最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大小多中中中小大少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热量多:
阳光斜射:地面获得热量少。(如下图,上面的地区比下面的地区获得同样多的太阳光,但是单位面积获得的光热少) 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获得的热量少学以致用:楼顶的太阳能为什么都是倾斜着安放?现在你明白了吗?思考:人们是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观察二: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 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小小大简单指出太阳高度的含义: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该地清晨、正午和傍晚三个时段,哪两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小,哪个时段太阳高度最大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观察:下图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 ① 夏至 ② 春分秋分 ③冬至总结哪个节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哪个节气最小 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比较夏季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北京)最大最小中等观察三: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谢谢!课件15张PPT。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 活动课三张图片分别是什么温度带的景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试验1: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点燃火柴实验步骤及要求:地点:学校操场
分组:3人一组,其中两个人做实验,一个人负责填写记录单及计时。
实验器材分发:放大镜若干,秒表若干,火柴若干,纸张若干。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放大镜,一块秒表,火柴数根,白纸一张。实验方法:分小组利用10分钟或更多时间做用放大镜聚焦点燃火柴、纸张实验。1.小组中的两个人合作,手持放大镜对准太阳,通过聚焦点燃火柴或者烧焦纸张,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手背上体验什么情况下手背会有强烈灼烧感。
2.小组中的第三人做好记录:
试验安排:时间:地理课15-20分钟左右
地点:课堂
分组:5-6人一个小组
实验器材及分发:手电筒若干、卡纸若干,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手电筒和一张卡纸。
实验方法: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内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斜射。1、小组长拿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直射、斜射卡纸。其余同学观察同一束光斜射和直射时散布在卡纸上的面积有何不同?其亮度有何不同?
2、小组其余成员利用表格做记录。
试验3:一天之中,太阳高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实验方法:
分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用测角器测量太阳高度,并记录当时温度。试验4: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对不同季节气温高低的影响 【实验安排】 :时间:每周一次,周期为一年。二分二至前后重点观测。
地点:选取操场比较偏僻,但阳光充足的地方。
实验人选:地理兴趣小组骨干成员。
实验器材:2.5米长竹竿,测角器,照相机。实验方法:每周选取一天正午时间,先测量竹竿影子的长短,再用测角器测量太阳当时的高度,做好记录,并且拍照,拍照的角度和位置相对固定,周围植物及人员着装的变化也是重要记录信息。
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