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冀中的地道战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 冀中的地道战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5 16: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冀中的地道战
8
第二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上节课我们对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吧。
课文回顾
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地道?
地道构造区
自由读第3、4自然段,说一说:这两段话讲了哪些内容?
对地道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地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
功能齐全
隐秘性强
较为舒适
写地道的保障功能,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
——————————————————
——————————————————
——————
陷坑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迷惑洞
孑口
陷坑
警戒
迷惑洞
孑口
安全
地道防御区
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说一说:人们如何利用地道防御敌人的破坏?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火攻
毒气
水攻
毒辣的法子
土和沙
孑口上装吊板
跟枯井暗沟相连
转移到旁边的村子去
想方设法
敌人
冀中人民
妙法防备
看视频,观察敌人想到了哪一种进攻方法,冀中人民又是怎样应对的?
地道通讯联络区
速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
本段开头设问,大家可以带着问题读这一段。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
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
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
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地道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
地道构造之“奇”: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作用之“奇”:既能坚持生产,又能打击敌人。
防御之“奇”:防火攻、防水攻、防毒气攻人。
联络之“奇”:“无线电”“有线电”。
怎样理解“惊人的奇迹”?结合全文,说说地道战“奇”在哪儿
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读第8自然段,结合全文思考: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无穷无尽的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②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巧妙、易守难攻。③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是智慧的源泉。
本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展现了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奇迹,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课文小结
地雷战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在山东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拓展延伸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战争中一处重要的战争遗址。抗日战争期间,冉庄人民抵抗外敌,开始挖地洞。整个村落设有各种构思巧妙的地道口,并筑有多处战斗工事,铸就了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在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地道战以外,你知道人民群众还用过哪些巧妙的方法与敌人斗争吗?请大家课后查一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