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社戏》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5 16: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教师题解。
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一)预习检查
小组长进行预习检查。
(二)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了文章,粗略了解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课后第一题。
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推举代表。
师指名学生板书。
师出示答案纠正。
师:鲁迅先生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把迅哥儿和小伙伴们看社戏的过程写得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板书:情节 曲折 波澜起伏 记叙)
三、聚焦语段,涵咏品析
师: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以“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四个片段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各文段使除了叙述,还是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指定小组研究不同的段落。
生思考,小组讨论,推举代表。
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归纳
师: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它们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
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归纳
师:这些景物描写一方面渲染气氛,突出景物之美,一方面衬托“我”的心情。记叙文写作需要运用生动的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够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而要描写生动,不仅需要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还需要融入真实的感情。(板书:环境优美 描写情景交融)除了景物描写,还有心理描写。现在理一理描写“我”心理语句,说一说“我”的看戏心理变化。
生思考。
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归纳
师:从这些心理可以看出,“我”对这场社戏,一开始充满了期待,离开时又依依不舍,最后还热情的赞美这场戏,这是不是说明了这场戏是一场好戏?
生自由回答。
师:这场“我”期待已久并不吝赞美的戏究竟好不好?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分析分析。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指名回答。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引出新课
小组长进行作业检查。
教师屏显作业一答案,要求学生订正。
二、理解语句,理解主旨
教师指名学生板书人物性格。
小组成员补充人物性格的例子。
教师归纳
师:从典型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描写中,我们可以揣摩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这个环节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板书:人物 真善 立体鲜活 描写)
师:这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我”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这是什么缘故呢?哪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理解。
学生思考。
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归纳
师:是的,正是平桥村的老老少少都展现出了浓浓的人性美、人情美让这豆、这戏变成了最好的豆、最好的戏。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美美地读一读文章最后一段。
师生合作朗读。
师:我们思考一下:“了”字可否删去?
生自由回答。
师:很多时候,一些虚词也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值得回味。(板书:热爱、怀念)
师:让我们最后来齐读这句话,感受其中传达的复杂情感。
师生共读。
师:我们反复朗读的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把握住议论抒情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屏显:议论 抒情)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社戏》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描写,体味写作手法;
3.分析人物,领悟情怀主旨。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piān pì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2)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háng bèi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3)这虾zhào lì是归我吃的。
(4)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qī wǔ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5)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cháo xiào起来了。
(6)母亲便kuān wèi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7)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是待客的lǐ shù里从来没有的。
(8)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cuān duo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9)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 shuǐ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10)母亲送出来fēn fù“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11)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án chán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3)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jiā juàn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14)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15)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hǎo dǎi,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2.通读全文,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说一说它们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2.理一理描写“我”心理语句,说一说“我”的看戏的心理变化。
【反思总结】
【课时作业】(2013·泰安)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戏途中 B.渔火点点 C.月夜行船 D.水乡夜景
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3.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箭 D.点 敲 夹 箭
4.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
A.味觉 视觉 听觉
B.嗅觉 听觉 视觉
C.嗅觉 视觉 听觉
D.味觉 听觉 视觉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感受?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喜 惬意 B.迷茫 困惑
C.沉醉 忘我 D.惆怅 烦闷
6.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描写,体味写作手法;
3.分析人物,领悟情怀主旨。
【自主学习】
1.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①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②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④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⑤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作者除了刻画“我”的心理,还对平桥村的人民进行了刻画描写。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举例分析他的人物性格。
【合作探究】
1.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我”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
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中的“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反思总结】
【课时作业】
社 戏(前文)
鲁 迅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的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要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冬喤喤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这台上的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省悟到在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人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而经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注 ①谭叫天(1847-1917):即谭鑫培,又称小叫天,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③目连:释迦牟尼的弟子。据《盂兰盆经》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违犯佛教戒律,堕入地狱,他曾入地狱救母。《目连救母》一剧,旧时在民间很流行。③龚云甫(1862-1932):当时的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
1.概括选文叙写的两件事。
2.说说这两次看戏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3.曾经有人说,像《社戏》这样温馨而柔情的文章,应该收在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可为什么却收在尖锐冷峻的小说集《呐喊》中?请你们比较阅读《社戏》的删减部分,联系课文,思考回答:鲁迅想借《社戏》呐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