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5 16: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6 周年。虽然斯人已远,但是,先生却又一直活在我们心中。关于先生,常评价为: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屏显)
生读。
师:鲁迅的杂文一向被认为是“投枪”“匕首”,那么,鲁迅就是那个英勇无畏的战士。作为普通人的鲁迅是怎样的,在与他相处过的人眼里,先生是怎样的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屏显)
二、检查预习,速读“提示”
(一)预习检查
小组长进行预习检查。
(二)初读课文
师:快速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说一说,你从“阅读提示”了解到什么?
生阅读思考。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屏显引出课文教学:
三、探讨研究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下列问题,推举代表上台书写。(屏显)
生思考,小组讨论,小组分工。
教师抽取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教师归纳
(二)自由讨论,分析人物
师: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值不值得写?为什么?
教师指名回答。
师:那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品质呢?
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书。
教师归纳
(三)精读课文,感知风格
师:请大家精读文章第11节,思考:这一节,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塑造鲁迅先生忘我工作的形象?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ké sou起来。
(2)鸡汤端到旁边用tiáo gēng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3)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jiǎo ròu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
(4)指望对于学费有点补助,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xīn jīn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5)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jiào duì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6)青年人写信,写得太cǎo shuài,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之的。
(7)到xǐ zǎo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8)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yōu rán地吸着烟。
(9)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fēn fù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10)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mǒ shā是不对的。”
(11)若小细绳上有一个gē da,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12)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bù yǐ wéi rán,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2.快速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说一说,你从“阅读提示”了解到什么?
【合作探究】
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哪些事情?
先生爱笑、先生走路很敏捷、先生关心“我”晚归、先生爱吃的东西、先生和“我”开玩笑、“我”晴天的时候去看先生、先生不喜欢年轻人写字潦草、先生不在意自己的书的原稿和校样、许先生每天都为先生忙碌着、先生在看电影后最后一个走、先生的休息、先生的工作、先生尊重海婴的看法、先生包书很仔细、先生拖着病体工作。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爽朗乐观、行动迅速,关心年轻人,富有童心,不重虚名,谦虚平和,平等待人,做事细致,忘我工作。
【反思总结】
【课时作业】
(一)基础作业:
1.分三段阐述下面三个问题:①鲁迅先生“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②“我”回答“天晴啦”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③文章还有其他别有深意语句吗?如有,请找出一例并解释它的含义。
2.分三段阐述下面三个问题:①找出文中写海婴、写许先生的片段,并摘抄下来。②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③吃丸子的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
3.分两段阐述下面的两个问题:①找出文中鲁迅先生对待年轻人的片段,并摘抄下来。②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
(二)拓展作业:找一个你喜欢的片段,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鲁迅先生的性格。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1.分三段阐述下面三个问题:①鲁迅先生“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②“我”回答“天晴啦”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③文章还有其他别有深意语句吗?如有,请找出一例并解释它的含义。
2.分三段阐述下面三个问题:①找出文中写海婴、写许先生的片段,并摘抄下来。②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③吃丸子的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
【合作探究】
1.分两段阐述下面的两个问题:①找出文中鲁迅先生对待年轻人的片段,并摘抄下来。②一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怎样的态度?
2.找一个你喜欢的片段,分析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鲁迅先生的性格。
【反思总结】
【课时作业】
(一)基础作业:
1.文章写了鲁迅先生哪些事情?
2.这些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拓展作业:阅读鲁迅的《死》,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书心得。

鲁迅
当印造凯绥·珂勒惠支(KaetheKollwitz)所作版画的选集时,曾请史沫德黎(ASmedley)女士做一篇序。自以为这请得非常合适,因为她们俩原极熟识的。不久做来了,又逼着茅盾先生译出,现已登在选集上。其中有这样的文字:“许多年来,凯绥·珂勒惠支——她从没有一次利用过赠授给她的头衔——作了大量的画稿,速写,铅笔作的和钢笔作的速写,木刻,铜刻。把这些来研究,就表示着有二大主题支配着,她早年的主题是反抗,而晚年的是母爱,母性的保障,救济,以及死。而笼照于她所有的作品之上的,是受难的,悲剧的,以及保护被压迫者深切热情的意识。
“有一次我问她:‘从前你用反抗的主题,但是现在你好像很有点抛不开死这观念。这是为什么呢?’用了深有所苦的语调,她回答道,‘也许因为我是一天一天老了!’……”
我那时看到这里,就想了一想。算起来:她用“死”来做画材的时候,是一九一○年顷;这时她不过四十三四岁。我今年的这“想了一想”,当然和年纪有关,但回忆十余年前,对于死却还没有感到这么深切。大约我们的生死久已被人们随意处置,认为无足重轻,所以自己也看得随随便便,不像欧洲人那样的认真了。有些外国人说,中国人最怕死。这其实是不确的,——但自然,每不免模模胡胡的死掉则有之。
大家所相信的死后的状态,更助成了对于死的随便。谁都知道,我们中国人是相信有鬼(近时或谓之“灵魂”)的,既有鬼,则死掉之后,虽然已不是人,却还不失为鬼,总还不算是一无所有。不过设想中的做鬼的久暂,却因其人的生前的贫富而不同。穷人们是大抵以为死后就去轮回的,根源出于佛教。佛教所说的轮回,当然手续繁重,并不这么简单,但穷人往往无学,所以不明白。这就是使死罪犯人绑赴法场时,大叫“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面无惧色的原因。况且相传鬼的衣服,是和临终时一样的,穷人无好衣裳,做了鬼也决不怎么体面,实在远不如立刻投胎,化为赤条条的婴儿的上算。我们曾见谁家生了小孩,胎里就穿着叫化子或是游泳家的衣服的么?从来没有。这就好,从新来过。也许有人要问,既然相信轮回,那就说不定来生会堕入更穷苦的景况,或者简直是畜生道,更加可怕了。但我看他们是并不这样想的,他们确信自己并未造出该入畜生道的罪孽,他们从来没有能堕畜生道的地位,权势和金钱。
然而有着地位,权势和金钱的人,却又并不觉得该堕畜生道;他们倒一面化为居士,准备成 佛,一面自然也主张读经复古,兼做圣贤。他们像活着时候的超出人理一样,自以为死后也超出了轮回的。至于小有金钱的人,则虽然也不觉得该受轮回,但此外也别无雄才大略,只豫备安心做鬼。所以年纪一到五十上下,就给自己寻葬地,合寿材,又烧纸锭,先在冥中存储,生下子孙,每年可吃羹饭。这实在比做人还享福。假使我现在已经是鬼,在阳间又有好子孙,那么,又何必零星卖稿,或向北新书局去算账呢,只要很闲适的躺在楠木或 阴沉木的棺材里,逢年逢节,就自有一桌盛馔和一堆国币摆在眼前了,岂不快哉!
就大体而言,除极富贵者和冥律无关外,大抵穷人利于立即投胎,小康者利于长久做鬼。小康者的甘心做鬼,是因为鬼的生活(这两字大有语病,但我想不出适当的名词来),就是他还未过厌的人的生活的连续。阴间当然也有主宰者,而且极其严厉,公平,但对于他独独颇肯通融,也会收点礼物,恰如人间的好官一样。
有一批人是随随便便,就是临终也恐怕不大想到的,我向来正是这随便党里的一个。三十年前学医的时候,曾经研究过灵魂的有无,结果是不知道;又研究过死亡是否苦痛,结果是不一律,后来也不再深究,忘记了。近十年中,有时也为了朋友的死,写点文章,不过好像并不想到自己。这两年来病特别多,一病也比较的长久,这才往往记起了年龄,自然,一面也为了有些作者们笔下的好意的或是恶意的不断的提示。
从去年起,每当病后休养,躺在藤躺椅上,每不免想到体力恢复后应该动手的事情: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想定之后,就结束道:就是这样罢——但要赶快做。这“要赶快做”的想头,是为先前所没有的,就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却从来没有直接的想到“死”。
直到今年的大病,这才分明的引起关于死的豫想来。原先是仍如每次的生病一样,一任着日本的S医师的诊治的。他虽不是肺病专家,然而年纪大,经验多,从习医的时期说,是我的前辈,又极熟识,肯说话。自然,医师对于病人,纵使怎样熟识,说话是还是有限度的,但是他至少已经给了我两三回警告,不过我仍然不以为意,也没有转告别人。大约实在是日子太久,病象太险了的缘故罢,几个朋友暗自协商定局,请了美国的D医师来诊察了。他是在上海的唯一的欧洲的肺病专家,经过打诊,听诊之后,虽然誉我为最能抵抗疾病的典型的中国人,然而也宣告了我的就要灭亡;并且说,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已经死掉。这判决使善感的朋友们下泪。我也没有请他开方,因为我想,他的医学从欧洲学来,一定没有学过给死了五年的病人开方的法子。然而D医师的诊断却实在是极准确的,后来我照了一张用X光透视的胸像,所见的景象,竟大抵和他的诊断相同。
我并不怎么介意于他的宣告,但也受了些影响,日夜躺着,无力谈话,无力看书。连报纸也拿不动,又未曾炼到“心如古井”,就只好想,而从此竟有时要想到“死”了。不过所想的也并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或者怎样久住在楠木棺材里之类,而是临终之前的琐事。在这时候,我才确信,我是到底相信人死无鬼的。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但这仪式并未举行,遗嘱也没有写,不过默默的躺着,有时还发生更切迫的思想:原来这样就算是在死下去,倒也并不苦痛;但是,临终的一刹那,也许并不这样的罢;然而,一世只有一次,无论怎样,总是受得了的……。后来,却有了转机,好起来了。到现在,我想,这些大约并不是真的要死之前的情形,真的要死,是连这些想头也未必有的,但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