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附和(hé) 突兀(wù) 殉职(xùn) 参差(cēn)
B.嘲笑(cháo) 屡次(lǚ) 安慰(wèi) 呼啸(xiào)
C.坍塌(tān) 废墟(xū) 狭隘(yì) 派遣(qiǎn)
D.冀北(jì) 水渠(qū) 酬劳(chóu) 拣拾(jiǎn)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庸碌 恍惚 茁壮 见异思迁 B.厌倦 纳罕 酬劳 掂轻怕重
C.糟蹋 骚扰 辜负 刨根问底 D.笼罩 稀落 流淌 漠不关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四渡赤水”战役家喻户晓,红军四渡赤水太平陈列馆收藏了许多相关珍贵史料,该馆是泸州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B. 春晚舞台上,戏曲表演艺术家技艺精湛,将人物形象表现得入木三分,唱念做打尽显行家功夫,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C. 科技进步把人类的种种梦想变成了现实,古人异想天开的“飞天”“探海”神话,在当代科学家手中一一变为现实。
D. 中学生要保持外表的整洁大方,注重内在的品格修养,如果不修边幅,粗鄙无礼,就有损我们青春向上的美好形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
B. 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B.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C.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戏台、窗花、热闹的社火……等乡土文化意蕴丰厚。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7、下面例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 烟花 上课铃
8、默写填空
(1)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正气浩然、无惧生死的人生姿态。《梅岭三章》中的诗句“ , ”也给人同样的感觉。
(2)《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的同志们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班级组织“祭英烈·寄哀思”主题班会,通过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老师推荐了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1)联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说说本文突出了白求恩同志哪些高贵品质。
(2)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国槐”的理解。
(3)读完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革命烈士的精神品质深深震撼着大家,为了更好地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请你代表班级在“网上祭英烈”平台留言,与同学共勉。写作提示: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100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0.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 ”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11.《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12.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①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②身节用,远③罪丰④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故曰:俭,德之共也。 (4)居乡必盗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居官必贿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 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1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16.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三)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乙】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选自《回忆我的母亲》)
17.阅读甲段文字,选出最能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的”一项( )
A.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B.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C.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D.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18.阅读乙段文字,说说“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9.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揣摩此句的表达效果。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概括母亲的性格特点。(可用原文词语回答)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拥你入睡 (肖复兴)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无所顾忌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搂着他像搂着只小猫一样入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处掀起了清新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蘑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馨?
⑥儿子确实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了,心和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给我灵感。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有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你的怀里睡着了。
(11).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恬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稍一失手,羽毛就会袅袅飞去… …
(12).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唇上方已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哦,我亲爱的儿子,你懂吗?此刻的睡梦中,你梦见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了吗?......
(13).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选自《做人与处世》 有删改)
21、阅读全文,请概括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本文作者的心理描写细腻真切,从文中找出拥长大的儿子入睡时的心理感受的词语。
( )-→( )-→( 温馨而矛盾 )
23、第(12)段中“爸爸这一份温馨而矛盾的心思”,你怎样理解?
24、针对下列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共有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影》)
【链接二】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写作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杨绛说:“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B 2.B 3.B 4.C 5.B 6.B
7.示例一:这火锅,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心情在畅快中沸腾。
示例二: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示例三: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
8.(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3)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9.(1)示例: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和“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②“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③“高尚”“纯粹”“有道德”“有益于人民”。
(2)大槐树见证了中国军民英勇抗争,保家卫国的抗争精神;见证了中国人民跟定共产党,追求光明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也将见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因此它不是一棵普通的槐树,而是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槐树,所以称之为“国槐”。
(3)示例:同学们,多少先烈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国情感,努力学习,使红旗更鲜红,五颗星星更明亮,我
们要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0、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11、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
12、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13.(1)达到(2)振奋(3)所以/因此 (4)居住/处在/住在
14.A
15.有德行(品德)的人都是由勤俭(而)培养来的(获得的),勤俭就可以减少欲望(欲求)。
16.甲文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乙文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
17.B
18.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
19.句中的“只是”“正是”两个词语,由爱母亲推广到爱所有的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所有的劳动人民,是感情的升华,主题的深化。
20.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21. ①躲着换内裤;②洗澡时不用父母帮着搓洗;③开始长胡须,出现了喉结
22. 受宠若惊;珍惜
23. “温馨”是怀抱儿子入睡的幸福感,希望这种温馨的感觉永远不要失去。“矛盾”是既希望儿子茁壮长大,又害怕因为儿子的长大而没有了亲密。细腻传达出浓浓的亲子之情。
24. 示例一:我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处处关爱、体贴入微。莫顿.亨特的父亲教子有方我也很欣赏,儿子被困悬崖,没有大声斥责他,反而安慰,鼓励孩子。本文中的父亲对儿子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搪塞。示例二:我不欣赏朱自清父亲的做法,因为他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爱,没有能照顾到儿子身心独立的需要。本文中的父亲,忙碌之余而不忘亲近儿子;莫顿.亨特的父亲教子有方我也很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