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18 海洋地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 18 海洋地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25 18: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海洋地理
一、选择题
(2024·北京)如图示意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和尤卡坦半岛的位置。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尤卡坦半岛西侧海域存在污染现象是由于(  )
A.陆地河流众多,注入海域物质浓度高
B.受东南信风影响,大气颗粒物数量多
C.天然井数量多,风化溶解物注入海湾
D.海湾较为封闭,海洋污染物不易扩散
2.与尤卡坦半岛相比,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
A.以热带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大 B.地势起伏大,铁路里程短
C.沿岸受暖流的影响,海雾频发 D.海岸线长,遍布深水良港
(2024·安徽)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
A.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
B.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
C.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
D.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
4.天生港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潮差为该月最大。该日的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  )
A. B.
C. D.
(2024·安徽)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我国于21世纪初加入该观测网。图1为我国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个浮标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续漂移轨迹示意,图2为该浮标获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浮标获取的数据显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区海水年均盐度高于乙海区,主要原因是甲海区(  )
A.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 B.蒸发旺盛
C.缺少陆地淡水注入 D.降水稀少
6.图2中7—8月份表层与50m深度海水温度相近,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强劲,形成持续大量降雨
B.西南季风强劲,带动下层海水上涌
C.热带气旋活跃,减少太阳直接辐射
D.热带气旋活跃,消耗海洋表层热量
7.该全球海洋观测网获取的海量数据可应用于(  )
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 ②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③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 ④指导远洋捕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山东)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9.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洋流
(2024·福建)研究人员在海南岛东侧大陆架水下38米处放置了传感器,检测底层海水温度与海平面变化,记录了由7月1日至7月31日的数据,不考虑天文潮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7月10日至7月13日时,海南岛东部海域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1.7月18日至7月20日时,海南岛东部海域(  )
A.气压增大 B.海水流动减缓
C.风力加强 D.蒸发减弱
(2024·浙江1月)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完成下面小题。
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
12.关于大气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气流辐散上升强烈
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信风干燥抑制蒸发
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锋面气旋抬升受限
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极地东风摆动较小
13.在海—气系统内部(  )
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
B.大气辐射和运动,消耗从海洋获取的热量
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
D.海面水分蒸发凝结,促使海水产生了运动
二、综合题
14.(2024·广西)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
材料二: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将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
(1)说明图所示波浪能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上的困难。
(2)简要论述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作用。
15.(2024·上海)长江口的河海交互作用。
材料一 长江在入海口分为南支和北支,大约95%的径流量从南支入海,南支又分为北港和南港。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明显,枯水期潮汐作用大于径流作用,淡水和海水充分混合,河海交互作用强,垂直方向上的盐度几乎无变化。丰水期时,径流作用大于潮汐作用,淡水和海水部分混合,垂直方向盐度变化明显。
材料二 2006年,上海市政府决定将青草沙建设成上海新的水源地。2011年,青草沙水库全面建成通水。为避免咸潮入侵对上海市居民用水的影响,青草沙水库采取了“避咸蓄淡”的措施,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材料三 图1为青草沙水库位置及某次咸潮入侵路径图,图2为长江口某日7点﹣21点盐度与河水相对水位变化曲线图,图3为某日长江口T1、T2时刻盐度空间分布图。
(1)崇明岛受流水    (单项选择:A.长期受到侵蚀;B.长期受到沉积)作用而成。历史上,崇明岛最高海拔小于五米,可以反映海水    (单项选择:A.高潮小于五米;B.低潮小于五米)。
(2)长江流域大部分属于    气候区,长江主要补给类型是    ,径流量有明显的    变化。
(3)长江水位比高时,长江口水体盐度总体偏    (单项选择:A.高;B.低)。当长江水位比低、出现较强咸潮入侵,甲监测站河水盐度出现0.5%﹣2%的主要原因是    (单项选择:A.北支有咸水入侵;B.南支有咸水入侵;C.北港有咸水入侵;D.南港有咸水入侵),此时从甲监测站到乙监测站盐度变化状况是    。
(4)长江口河海相互作用受潮汐影响大,高潮的时候长江径流流速    (单项选择:A.加快;B.减慢)。若今日低潮出现在15:00左右,次日首次低潮出现在    。
(5)根据盐度空间分布状况,可以了解河海相互作用状况。图3T1时期体现河海    (单项选择:A.充分融合;B.部分融合)状况,T2发生在长江的    (单项选择:A.洪水期;B.枯水期)。
(6)伏旱和台风给青草沙水库“蓄淡避咸”增加压力,从河海相互的角度,说明其影响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答案】3.D
4.C
【答案】5.A
6.B
7.B
【答案】8.C
9.B
【答案】10.B
11.C
【答案】12.C
13.B
14.【答案】(1)特点:能流密度不稳定,季节变化大;10月一次年1月波浪能富集(秋末冬初相对丰富),其他时间虽不富集但可利用,总量尚可。
困难: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设备易受台风、海水腐蚀等威胁;远离大陆,电力输送难度大、成本高;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不便。
(2)论点: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运用能保障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土空间安全,助力我国建设海洋强国。
论据:我国大功率波浪能发电技术逐渐成熟,能满足临海港口及海上基地的用电需求;带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促进海洋产业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积极行使我国海洋国土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5.【答案】(1)C;A
(2)亚热带季风;降水;季节
(3)B;A;越来越低
(4)B;3:25
(5)B;B
(6)长江口水域的盐度受河流和海洋水相互作用影响,进而影响青草沙水库的水质;伏旱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但蒸发旺盛,入海径流量小,导致长江径流作用小于潮汐作用;台风来临时引发的海洋风暴潮,导致海水高水位倒灌,海水潮流作用大于长江径流作用;这都会导致海洋咸水从上游(或:南至)、下游(或:南港、北港)两个方向入侵水库库区,此时水库不仅无法蓄淡,更加需要避咸,以确保水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