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分析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分析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5 22: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分析
作业汇报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本课内容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推动了经济发展。
二、学情分析
应对策略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代不远,学生虽未亲身经历,但初二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事件已从多种渠道有所了解。但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还是比较陌生,并且学生对于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等概念把握有难度,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评价存在欠缺。除此之外让学生明确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是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有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
概念性知识,要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
三、教学目标
具体目标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标要求)
总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明确改革开放是我党智慧的体现,并且坚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1.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概念理解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方法
教法
学法
1.讲授法
2.材料分析法
1.合作学习法
2.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
1.板书
2.教科书
3.地图册
1.视觉教学媒体
七、板书设计
学情分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
农村:
增强企业活力
八、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导入
以电视剧《大江大河》中雷东宝视频导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八、教学过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提问: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引出背景
八、教学过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 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 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提问: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引出背景
八、教学过程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 到1982年,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八、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1.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最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里?
3.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推广开来的?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效果?
八、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史料1 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通道。
教师提问: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来的?
八、教学过程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分析
史料1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史料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史料3 城市改革还只是初步的,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八、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师提问:
1.城市改革从什么时候开始?
2.城市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
八、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史料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史料2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以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基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设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
八、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教师提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