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2.分析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情境导入
探究导学
1.官渡之战
结合材料,军阀割据对当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经济凋敝
材料一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 铠甲生虮( )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官渡之战形势图
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
曹操率军约2万驻扎于官渡
曹操率5千骑兵偷袭乌巢
袁绍战败,
向北方撤退
曹操取胜,率军向北追击
官渡之战
时 间
交 战 双 方
战 争 特 点
结 果
影 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人才的使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主动权
实行屯田,解决流民生计和军粮问题
收编黄巾军,壮大队伍;战术得当
曹操招贤纳士,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赤壁之战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明朝戴进《三顾茅庐图》(局部)
赤壁之战
时 间
作战双方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战败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战役名称 时 间 交战双方 结 果 作用及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日后
统一北方
打下基础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官渡之战VS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1)兵士多为北方人,不服水土,疾病流行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2)曹操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3)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
以史为鉴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教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奸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雄
英
雄
3.三国的建立及发展
220年,曹丕(pī)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220年
221年
229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
魏
蜀
吴
三国鼎立
“豫”见洛阳之曹魏白玉杯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判断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魏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吴
造船业发达, 海外贸易;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可以看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蜀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努力发展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攻曹
赤壁之战(208年)
魏
蜀
吴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1.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
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保证供应
C.安抚流民,组织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A
训练评价
2.在这场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兵切断了袁绍的粮道,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借助于对手军心不稳时机,对其主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争( )
A.为秦统一六国扫除了障碍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D.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
B
3.“曹操性格凶残、奸诈;但他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由此可见,评价历史人物应( )
A.关注缺点,轻视成就
B.相信史书,不用思考
C.依据史实,全面评价
D.侧重成就,忽略过失
C
4.《后汉书 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孙刘联军惨遭失败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是三国形成的标志
D.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D
5.曹操在诗句中描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社会状况,而到了曹魏时期,社会出现“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情景,这说明三国时期( )
A.民族关系实现缓和 B.江南地区获得开发
C.诗词创作取得进步 D.社会经济有所恢复
D
6.《三国志 吴主传》载:“(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这段话记载的是( )
A.加速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B.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开拓
C.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D.孙吴政权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C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