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班级 姓名:
1.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认识置换反应;能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获取、加工信息,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的观念。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并在各物质下面注明其物质类别:
镁与氧气: 反应类型:
物质类别:
铁与氧气: 反应类型:
物质类别:
锌与(稀)硫酸: 是否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物质类别:
2.收集生活、生产中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一些事实,用照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学习新课】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完成下表:
实验名称
反应现象
解释或化学方程式
1.打磨后的镁条放在空气中
表面由银白色变成 色
Mg + O2 ════
2.打磨后的铝片放在空气中
表面由银白色变成 色
常温时,铝在空气中能和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 的 薄膜,能阻止进一步 ,所以铝具有抗 性能。
Al + O2 ════
3.在氧气中点燃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_____色的固体。
Fe + O2 ════
4.加热铜丝
铜丝由紫红色的变成___色。
Cu + O2 ════
5.加热金戒指
金戒指的颜色
镁、铝等在 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 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 时 。
结论一: 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 和 不相同。
结论二:金属 + 氧气 →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①提出问题: 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吗?反应的剧烈程度相同吗?
②猜想与假设: 。
③设计实验:(如何判断能否反应?如何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验证生成的气体?)
方案1 方案2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
④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到下表:
反应物
反应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铜
铁
锌
镁
稀硫酸
铜
铁
锌
镁
⑥实验结论: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是 。依据是 。
(3)、金属 + 盐酸(稀硫酸) → +
⑦交流与讨论
⑧反思与评价:
(1)、对比两种实验方案,方案1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它(如个人或小组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
3.从微观方面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为什么很多金属能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在酸溶液中存在水分子、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当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原子 电子,变为 离子进入溶液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 电子变成氢 ,每两个氢 结合成一个氢 ,许多氢 聚集成 从溶液中逸出。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所以很多金属能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2).为什么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条件、剧烈程度不相同?
由于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 (相同、不同)等原因,不同金属的原子 电子的能力 (相同、不同),所以金属与相关物质反应的难易、条件、剧烈程度等不相同。
4.置换反应:
对比分析镁、锌、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类反应有什么特点?是否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定义:一种 与一种 起反应生成另一种 和另一种 的反应。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通 式
?A + B + … →
AB… →
A + BC →___ +___
5.巩固应用
(1).某收藏家有几件清代的铝制艺术品,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B.铝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铝容易氧化,且形成的氧化膜具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D.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
(2).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用黄铜制成,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与黄金的外观、质地很相似。你有哪些方法来识别黄铜制成的假金饰品吗?
(3).实验室的铜粉中不小心混入了少量铁粉,如何得到较纯的铜粉?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6.课后作业
(1).判断下列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 2H2 + O2 2H2O
(3) 2Al + 6HCl ═ 2AlCl3 + 3H2↑
(4) CuSO4 + Fe ═ FeSO4 + Cu
(2).实验室制氢气时常选择锌与稀硫酸反应,选用锌作反应物有什么优点?为什么不选镁或铜?
(3).镁能用于烟花和爆竹中,这是利用了镁的什么性质?
(4).据分析,我国的铁锅是理想的炊具,可有效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如果在炒菜时加入适量的醋,效果会更好。请分析:铁锅中加入食醋能有效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其依据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5).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①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②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8
0.08
0.04
③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 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_______g。
④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武汉市青山区任家路中学 张成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2.培养设计、分析、评价等实验探究能力,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过程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讨论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4.通过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特有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演示实验法、讲授启发等。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观察回顾、对比归纳、合作讨论、练习应用等。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铝片、铜丝、铁架台、试管、试管架、镊子、镁条、锌粒、铁丝、稀盐酸、稀硫酸、小烧杯、自制十字交叉塑料片、玻璃片。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汇报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图片和事实,提出问题:金属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反应有什么规律?
学生汇报。
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梳理有关金属化学反应的感性认识,引入新课。
探
究
学
习
一
探
究
学
习
二
探
究
学
习
三
探
究
学
习
四
活动一、观察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回顾】回顾镁、铁的燃烧,观察打磨前后的镁带。
【提问】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什么?铝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演示实验】加热铜丝、金戒指
【引导总结】列举客观事实:镁、铝在常温时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时也不能反应。通过以上事实总结,金属都能与氧气的反应吗?反应时的条件和现象相同吗?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时反应物、生成物有什么规律?
【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展示rap】
镁铝常温就变暗;
铜丝加热变黑脸;
铁丝点燃火星飞溅;
真金高温不改容颜。
回忆镁、铁的燃烧的现象,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自学,认识铝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及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
观察教师演示、描述实验现象。
2Mg + O2 ═ 2MgO?
Al + 3O2 ═ 2Al2O3
2Cu + O2 2CuO
Fe + 2O2 Fe3O4
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归纳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1.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
兴高采烈地吟读rap。
复习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知道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从而使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
认识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金在高温时不能与氧气反应。。
培养对比归纳能力
加深认识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现象,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气氛。
活动二、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回顾展示图片】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和氢气的检验。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吗?反应的剧烈程度相同吗?请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引导启发]如何判断能否反应?如何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验证生成的气体?
在学生设计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两种方案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参与实验, 并提醒学生将实验现象、结论等填写在导学案上。
指导学生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它五个化学方程式。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论】
【引导集体研讨】
(1)、对比两种实验方案,方案1的优点有:几个反应在不同的试管中进行,互不影响,能分别检验生成的气体。
方案2的优点有: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同时开始接触,便于直接对比,操作简单,节约时间。
(2)、其它(如个人或小组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活动三、微观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引导分析,突破难点】
提出问题:很多金属都能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这是什么原因呢?
铺设台阶:结构决定性质,你能从原子结构上进行分析吗?
提出问题: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铺设台阶:播放计算机模拟动画课件
观察图片,回顾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和氢气的检验操作方法。
猜想、假设
根据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填写学案上的相关内容。
书写化学方程式,发展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Fe、Zn、Mg_;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依据是该气体具有可燃性。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Cu。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 + 酸→ 金属化合物 +氢气
(3)、四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 。
依据学案,进行反思与评价。
回忆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分析很多金属能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原因:
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观看计算机动画:金属与酸反应的微观过程,思考不同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条件、难易程度、剧烈程度不相同的原因:由于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不相同等原因,不同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不相同。
让学生经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方案2的设计,对教材的方案进行了改变,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小烧杯中分四格,四种金属各放一格
盖上玻璃片,准备检验气体。
将现象与结论联系起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证意识。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观点,形成新的知识,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通过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观念。
将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进一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特有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思维方式,拓展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认识。
活动四、分析归纳:置换反应
【提问】
这六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引导】
对比六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类别,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置换反应的通式和定义,并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作比较。
对比分析下列反应:
Mg+2HCl═ MgCl2+H2↑
Zn+2HCl═ ZnCl2+H2↑
Fe+2HCl═ FeCl2+H2↑
Mg+H2SO4═ MgSO4+H2↑
Zn+H2SO4═ ZnSO4+H2↑
Fe+H2SO4═ FeSO4+H2↑
自我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通式和定义,并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作比较。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所学知识,谈自己的收获。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巩固
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巩固应用题。
学以致用,完成巩固应用题。
促进新知识的转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反馈学情,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作准备。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导学案上的作业部分
课外完成作业。
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见下页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 盐酸(稀硫酸)→化合物 + H2
微观认识: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不相同等原因,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不相同。
二、置换反应:
1.定义
2.与其它基本反应类型的对比
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通 式
A + B + … → AB…
AB… → A + B + …
?A +BC → AC + B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任家路中学 张成峰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的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本课题是在对O2、H2O、C、CO、CO2五种物质的性质进行个别研究之后,首次对一类物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的系统研究,在初中化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题知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我设计用2课时完成,今天的说课是第一课时的课后说课。在第一课时中,教材通过归纳客观事实来说明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讨论,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本课时的教学为下一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后续酸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在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金属化学性质的零散知识,还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等知识。
初三学生的思维活跃,实验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但对实验的设计、分析、评价还存在一定不足,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所遗忘。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初步认识置换反应。
(2)培养设计、分析、评价等实验探究能力,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过程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讨论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4)通过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特有的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的观念。
4.教学重点
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5.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确定难点的理由如下:结构-性质-用途是物质的性质教学中的一条主线,现阶段的初三学生尚未形成化学特有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他们乐于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但较难建立物质结构的微观想象,更不能自觉地将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建立联系。
二、教法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告诉我们,经历较高维度的认知过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了几个较高维度的认知环节,如设计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得出反应规律以及练习应用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本节课以学案导学法贯穿始终,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法。
三、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教师简单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所以在选择学法时,我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建构的主体,让学生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设计了实验探究、练习应用的学法;
二是注重建构的基础,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设计了回顾复习的学法;
三是注重建构的环境,把个人与集体结合起来,设计了合作、讨论的学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其中探究学习环节由四个活动组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我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生产中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的图片和事实,通过网络发到我的邮箱里。用多媒体播放学生收集的图片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2.探究学习
活动一:观察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在活动一中,我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学和观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较完整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总结归纳认识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两条规律。
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现象各不相同,学生的记忆负担重。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把它编成了喜闻乐见的rap,学生读起来兴致很高,效果不错。(内容是:镁铝常温就变暗;铜丝加热变黑脸;铁丝点燃火星飞溅;真金高温不改容颜。)
活动二: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在活动二中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通过实验认识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规律。
通过图片复习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和氢气检验方法,目的是为后续的自主探究作好铺垫。然后提出探究的主题,组织学生经历一次较完整的探究实验。
在教学中,我把常规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亲历实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探究的深度,引起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在实验仪器上做了一些文章,每个小组增加了小烧杯、塑料片、玻璃片这些器材。
果然,在学生的设计中出现了两种方案,这些方案为学生下一步的分析、评价和反思提供了素材,小组讨论也由此展开。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证意识,我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与结论联系起来;并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观念。
活动三:微观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
活动三涉及的学习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组,用组合、铺垫、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该活动的难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一:为什么很多金属能与氧气、盐酸
稀硫酸反应? 回忆钠、镁、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铺垫:结构决定性质 思考: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
问题二:为什么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
反应的难易、条件、剧烈程度等不同?
铺设台阶1:播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 猜测:金属原子失电子的能力不同
铺设台阶2:金属原子的结构不同点 思考:金属原子结构的不同点
通过以上活动,既拓展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三重表征思维能力。
活动四:分析归纳——认识置换反应
对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上对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并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作比较。
3.课堂小结
请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作出总结,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教师完善板书。
4.巩固应用
通过练习,让学生综合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反馈学情,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作准备。
5.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应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和铺设台阶的方法,让学生从微观方面较好认识了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顺利地突破了难点。
2. 在分组实验中,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既让学生认识了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规律,又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3. 由于班额较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参差不齐,我对少数小组的指导不够及时。
课件40张PPT。九年级化学下册武汉市任家路中学 张成峰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说课流程教学内容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反思教学过程O2、H2O、C、CO、CO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内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第二课时Fe、Mg与O2的反应;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Zn+H2SO4)和检验方法;
物质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
物质结构:原子结构;从原子分子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对实验的设计、分析、评价存在不足; 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所遗忘; 思维活跃,实验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实
验探究、归纳总结能力。 新课标要求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3.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过程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讨论等方法加工处理信息。
4.通过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特有的三重(宏观、微观、符号)表征思维方式。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的观念。 认识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布卢姆:经历较高维度的认知过程,能提高学习效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经历较高维度的认知过程,能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回顾铁镁与氧气的反应形成较完整的感性认识观察加热铜丝、金戒指的实验归纳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自学铝与氧气的反应活动一、观察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一】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活动一、观察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铁铜金铝镁2Mg+O2 = 2MgO 4Al+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规律二】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活动一、观察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活动一、观察总结-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顾:锌与稀硫酸的反应认识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规律分组实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 = ZnSO4+H2↑ 提出问题: 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吗?反应的剧烈程度相同吗?氢气的检验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2、创设实验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小组讨论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小组讨论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解释与结论收集证据 3、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将现象与结论联系起来,目的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证意识。反思与评价:4、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观念。活动二、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突破难点:设计问题组,用组合、铺垫、铺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该活动的难度。问题一:为什么很多金属能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 铺垫:结构决定性质,金属原子结构的相同点 活动三、微观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突破难点:设计问题组,用组合、铺垫、铺设台阶等方法来降低该活动的难度。问题二:为什么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条件、剧烈程度等不一样?
铺设台阶1:播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 活动三、微观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活动三、微观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问题二:为什么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难易、条件、剧烈程度等不一样?
铺设台阶2:金属原子结构的不同点 活动三、微观认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通过以上活动,拓展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认识,培养了学生三重表征思维能力。 Mg + H2SO4 ═ H2↑ + MgSO4
Zn + H2SO4 ═ H2↑ + ZnSO4
Fe + H2SO4 ═ H2↑ + FeSO4Mg + 2HCl ═ H2↑ + MgCl2
Zn + 2HCl ═ H2↑ + ZnCl2
Fe + 2HCl ═ H2↑ + FeCl2对比分析下列反应,总结其共同特点:活动四、分析归纳-置换反应对比三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活动四、分析归纳-置换反应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小结,同时教师完善板书。
1.某收藏家有几件清代的铝制艺术品,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B.铝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铝容易氧化,且形成的氧化膜具
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D.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2.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用黄铜制成,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与黄金的外观、质地很相似。你有哪些方法来识别黄铜制成的假金饰品?3.实验室的铜粉中不小心混入了少量铁粉,如何得到较纯的铜粉?写出主要操作步骤。作业:见《导学案》3.由于班额较大,学生的探究能力参差不齐,我对少数小组的指导不够及时。 1.本节课应用多媒体模拟动画和铺设台阶的方法,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较好认识了金属与氧气、盐酸稀硫酸的反应,顺利地突破了难点。2.在分组实验中,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既认识了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规律,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谢谢!说课结束2013年湖北省初中化学有效教学说课展评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说
课
稿
湖北省武汉市任家路中学 张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