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1:5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9.小英雄雨来(节选)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雨来的英雄形象。
2.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吧、塞”等3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积累“芦花、发愣”等词语。
【学习重点】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难点】
阅读指导,给故事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把握内容和结构。
联系背景 新课导入
走近作者
鲍化普
(笔名管桦)
生平简介:
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河北唐山市人。著名作家、诗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现鲁迅美术学院)研究员、北京作家协会主席等。
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等;
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等。
课文理解
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kā)啦一声枪栓(shuān)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雨来“一直朝后院跑”的意图是什么?
“脚下像踩着风”是夸张的说法,说明雨来跑得快。雨来
“一直朝后院跑”,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李大叔。此处动
作描写,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读词认字
在文中找词语,连词读句子!
晋察冀
呜哩哇啦
劫难
苇絮
糠皮
枪毙
扭身
枪栓
扒开
姥姥
捆 绑
尸首
jìn

niǔ
lǎo
wū wā
kāng
jié


shī
shuān
kǔn bǎng
课文理解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鬼子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这里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揭示了鬼子“温和”的伪善。鬼子这样的态度,是想采用哄骗的手段,让雨来上当,说出交通员李大叔的下落。
多音字过关


ba
好吧 来吧
注意:作助词时读轻声。
吧嗒 吧台

好哇 走哇
运用:这才吃完有多久哇(wa),这孩子又饿了,哇(wā)哇大哭。
哇哇叫 哇啦

wa

边塞 要塞
塞住 瓶塞
sāi
sài

堵塞 茅塞顿开
字歌:
塞(sài)翁失马福祸依,
敷衍塞(sè)责不足取。
塞(sài)上长城景色奇,
半路塞(sāi)车过不去。
课文理解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课本是“红布包着”的?
这里特别强调课本是“红布包着”的,一是同上文雨来向
妈妈要红布包书皮相照应,二是红布红艳艳的,非常容易引人
注意,为下文课本被敌人发现埋下伏笔。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5):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6~14):写雨来上夜校读书,接受爱国教育。
第三部分(15~24):写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25~41):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42~ 46):写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47~55):写雨来在敌人的枪口下巧妙逃脱。
课文理解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zhá),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面对鬼子的盘问,雨来一句“捡来的”,近乎脱口而出的
回答,没有丝毫的慌张。此处语言描写,体现了雨来是个机智
的孩子。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
背景链接
本文主人公雨来是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的一名小英雄。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它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也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课文理解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dū)嘟囔(nānɡ)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面对敌人的哄骗,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佯装傻乎乎的样子敷衍敌人。这里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雨来的机智。
揭示课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
选自《小英雄雨来》
体裁: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特点:1.故事情节完整 2.人物个性鲜明
3.环境描写逼真 4.主题思想深刻
人物命题
预测: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
讲授新知
机智勇敢
不畏强敌
热爱祖国
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理解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利诱,雨来仍以“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镇定回答。第二次同样内容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雨来坚定的立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反复出现的突出雨来爱国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随图学词
苇絮
糠皮
枪栓
检查预习 积累运用
预习检查
1.说说你对小说体裁的了解。
3.课文围绕雨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预习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交流。
2.这篇课文一共有( )部分。
1.坚强不屈
的威逼利诱,也没有使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2.热爱祖国
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机智勇敢
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
雨来的故事流传了60多年,感染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十二岁的雨来最喜欢在河里游泳,他游泳的本领很高。
爸爸妈妈把雨来送到夜校念书,在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念书)
课文理解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鹰的爪子”来比喻扁鼻子军官伸出的两只大手,以及“扭”“拉”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凶狠,表达了作者对鬼子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讲授新知
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课后第3题)
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环境描写
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画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
讲授新知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环境描写
这里写太阳落下去以后,芦花村依然是那么美,勤劳善良的村民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着。这里的景物描写主要烘托了人们的心情。
讲授新知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读书
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智勇斗鬼子
怀念雨来
机智脱险






串联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分析雨来为什么是小英雄,都是从第三、四部分里找依据的,第一、二、五、六部分似乎没什么用啊,是否可以去掉?
课堂小结
小英雄雨来(节选)
游泳本领高 脱险条件
上夜校读书 爱国教育
掩护李大叔 机智勇敢
勇斗鬼子 意志坚定
河沿枪声 有志不在年高
枪口逃脱 机智勇敢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课堂练习
一、课文中这样的词语用得真不少,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哗啦哗啦 鬼子在说话
嗡嗡嗡嗡 有人在跑
叽叽咕咕 鬼子在叫
咕咚咕咚 说话的声音
呜哩哇啦 翻课本的声音
课堂练习
二、对“有志不在年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即使年轻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B.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C.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气的年轻人,不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