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6: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
同学们,你能认出上面是哪些民族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们身着各色鲜艳服装,一起学习,一起嬉戏,大家来自不同的民族,却都相聚在“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吴然:原名吴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主要作品有:《歌溪》、《一碗水》、 《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作者简介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坪坝 绒球花 早晨 汉族 鲜 艳 服 装
打扮 飘扬 敬礼 朗读 安静 摔 跤 一所 粗壮 凤尾竹 洁白

róng
chén
hàn
xiān yàn
fú zhuāng
bàn
yáng
jìng

jìng
shuāi jiāo
suǒ

fèng
jié
我会读

坪坝

读书


jiāo
摔跤

清洁
jié














我会写

céng

róng

qiú

hàn

yàn

f ú

zhuāng

bàn

d ú

jìng

tíng

c ū

dāng
dàng
当心
上当
和这个滑头打交道一定要当(dāng)心,以防上当(dàng)。
多音字
坪坝:平坦的场地。
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穿戴:指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鲜艳:鲜明而美丽。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词语解释
鲜艳——艳丽 打扮——装扮
飘扬——飘荡 安静——寂静
招引——吸引 摇晃——摇动
近义词
安静——喧闹 敬爱——憎恨
热闹——冷清 古老——年轻
粗壮——纤弱 洁白——乌黑
反义词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美丽。
段落划分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团结的乡村小学,是一所各民族小学生汇集在一起的学校。
同学们说一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样的学校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同学们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和热爱祖国的特点,写出了这所小学的与众不同,抒发了作者自豪的情感。
学习完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穿着不同服饰、不同民族的学生由远及近、汇聚而来。同学们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庄严地向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同学们说一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钟声敲响,表明上课时间到,引出下文。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作者运用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不同”与“同一”进行对比
体现了这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小学
从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时的声音真好听?
从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等山林里的朋友们的表现,可以看得出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小动物呢?
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引得小动物们心生羡慕,前来看热闹。总之,是为了衬托孩子们幸福美满的学校生活。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这句话是本文中心句,既点题,又抒发作者的自豪、赞美之情。
同学们想一想,课文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省略号让人感到意犹未尽,令人产生遐想。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这是一所欢乐、祥和的学校……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会是什么感受?
同学们回顾课文,说一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团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生活特别快乐”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
课上和课下
点题
穿戴不同
美丽可爱
认真读书
充满快乐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团结友爱似亲人
幸福祥和如一家
板书设计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课文主旨
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课文中第1自然段中这句话是排比句。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但是要注意: 1.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2.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知识拓展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扬起(yánɡ yán) 汉族(hàn hànɡ)    
摔跤(jiáo jiāo) 坪坝(bà pà)
打扮(bàn pàn) 凤尾竹(fèn fènɡ)
·
·
·
·
·
·






随堂练
(   )的小鸟 (   )的老师 
(   )的小学 古老的(   ) 
粗壮的(   ) 洁白的(   )
枝干 
欢唱
敬爱
可爱
铜钟
二、填写合适的词语
粉墙
1.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
2.鲜明而美丽。( )
3.使容貌和衣着好看。( )
4.灿烂美丽。( )
A.鲜艳 B.穿戴 C.绚丽 D.打扮
B
C
A
三、词语解释
D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