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 内 能
物理 9年级全一册 人教版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作业布置
Contents
目录
01
教学目标
0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知道分子的直径大小。
02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03
04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1. 试一试
向教室内喷洒几滴香水,前几排的同学闻到什么味道?过几分钟,后面的同学能闻到吗?
2. 想一想
春天花开的时候,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厨师在做饭时,为什么能闻到菜的味道?
这都是与分子有关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02
新知导入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二、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本节课学习流程
03
新知讲解
常见的物质,不管轻重、大小、固液气、是否有生命等都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一、物质的构成
水分子
1. 物质的构成
2. 分子很小
(1)分子、原子的体积非常小,用肉眼直接看不到,用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原子。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电子显微镜下的铝合金表面原子结构图
一、物质的构成
①若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们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与地球之比;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成一行,长约1cm.
②28g金可以拉伸为65km长的极细金丝,而金丝的直径仍比金分子(原子)的直径大得多.
(2)若把分子看成一个球形体,则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例如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10-10m.
一、物质的构成
3. 分子数量巨大
1标准大气压下,1 cm 的任何气体约有2.7×1019个分子,让这些气体分子从容器中跑出,如果1s跑出1亿个,约需9000年才跑完。
一滴水中(约1cm3)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人每秒钟数1万个,他要不停地数100多亿年才能数完。
一、物质的构成
一、物质的构成
4. 思维导图
例1 (2022·江苏·景山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新冠肺炎给世界各地带来较大的危害,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等物质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的
B.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cm
C.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人眼可以看见
典型例题
【答案】C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可再分的,故A错误;B.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为10﹣10m,故B错误;C.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D.灰尘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颗粒,不是分子,故D错误。故选C。
一、物质的构成
观察与思考:
演示 1
抽掉玻璃板之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ρ二氧化氮>ρ空气)
现象:
结论:
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它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1. 扩散
(1)气体的扩散
①做一做
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上面颜色变深,减少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氧化氮密度大(在下)
二、分子热运动
【视频欣赏】气体扩散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二、分子热运动
②
课后提高
课后提高
同学们能否举出几个扩散的例子呢?
炒菜的香味
花香
消毒水的味道
扩散只发生在气体间吗?液体和固体间是否可以发生扩散?
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因此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明显的界面。
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2)液体的扩散
二、分子热运动
演示 2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图13.1-3)
二、分子热运动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长喙天蛾能嗅到花香,就是因为花粉颗粒扩散到了远处。
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
例如:香水的挥发(气体与液体)
(3)固体的扩散
二、分子热运动
演示 3
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如图,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冷水杯 温水杯
结论
二、分子热运动
2. 分子热运动
1.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转换法)
2.
二、分子热运动
例2 (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做完广播体操后,来到餐厅,妈妈为你端上香喷喷的早餐。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扩散现象
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D.温度越高,香味越淡
典型例题
【答案】D
【详解】闻到了食物香味,这表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香味越浓。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二、分子热运动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做一做:如图所示,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他们会粘在一起吗?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能否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实验现象:两块铅会结合起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 分子间存在引力
做一做:找一个注射器,桶内加入一些水(或用空气),用手指封住口,另一支手用力压缩活塞时,体验所用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会发现用力压缩时,活塞内的水会产生“抵抗”。
实验结论: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分子间相互排斥,存在斥力。
2. 分子间存在斥力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距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如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间距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很难被分开,叶子上的露珠呈球形。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分子间距
液体分子间距
气体分子间距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3.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物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固态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固、液、气三态物质宏观和微观的特性表格。
很小
很小
有
有
无
有
无
无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和原子构成。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存在间隙。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例3 (2022·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 )
A.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B.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
C.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D.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典型例题
【答案】 C
【详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有范围的;玻璃打破后,由于两块玻璃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所以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闻到香气;
B. 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将一滴红墨水轻轻滴在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
04
课堂练习
【答案】C
2.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
B.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
C.酒香不怕巷子深
D.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
A
3.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这时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可以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将它们拉开(如图)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 .分子间存在扩散现象
C .分子间存在斥力来
D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4.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起,
原因是(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 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 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B
5.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5. 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两杯中的糖块都还没有全部溶解),品尝杯中的水,哪一杯更甜?为什么?
热水更甜一些。
因为分子的热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也越快。
05
课堂小结
1.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______、______构成
分子的量度单位:______m
分子
原子
10﹣10
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
斥力
引力
2.分子热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运动
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无规则
4.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把一块表面干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如图甲把玻璃板没入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处,再慢慢提起玻璃板,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板上表面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可推测玻璃板此时除了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个方向 的力,这个力是 。
向下
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的引力
06
作业布置
Thank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