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素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26 10:08:3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制作人:一蓑烟雨工作室
学习目标
1
2
3
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了解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了解印度河、恒河以及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华氏城的地理位置,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认识到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古印度
今天印度
1、印度河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但由于东北部高山山脉的影响,使气候通常介于干燥与半干燥、热带与亚热带之间。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分为四季。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河流(印度河和恒河),有充足的水源;定期泛滥,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季风气候 温润宜居
大河泛滥 土地肥沃
三面环海 一面环山
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唐玄奘著《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 Aryan,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产生
公元前
23世纪
公元前
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324年
公元前187年
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
孔雀王朝灭亡
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3、古印度文明成就:
P12相关史事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
大象之国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1、背景:
雅利安人
当白肤色的雅利安人跨进一块陌生的土地时,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把他们与当地的人分开,就是肤色。……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新的征服者把所有的人划分为两部分: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那。(“瓦尔那”为“颜色”;“达萨”为“男女敌人” )
—《永恒涅槃——古印度文明探秘》
经过长期的斗争,雅利安人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征服了土著人
但是我人数少啊!要怎么巩固我的统治呢?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2、内容: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第一等级)
(第三等级)
(第二等级)
(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精神领袖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几乎没有权利,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2、内容: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根据材料,总结种姓制度的特点。
材料1 各种姓的人都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
材料2 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配婚。
材料3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而高级种姓人如果杀死一个首陀罗,仅用生出抵偿。
①等级世袭
②等级森严
③种姓内婚
④贵贱分明
实质:维护高级种姓统治的工具,是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3、种姓制度的特点: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4、种姓制度的影响: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
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及社会安定。
消极影响: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公,激化了社会矛盾,对以后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1、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入列国时代。在不断在各国通过扩大领土的战争中,刹帝利掌握实际的军事力量,获得政治地位,取代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释迦牟尼画像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2、佛教的诞生: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教义
公元前6世纪
印度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①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②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富人的支持
获得上层统治者支持
获得下层人民的支持
早期佛教的实质:古代印度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3、佛教的传播:
佛教传播路线图
作用: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C
3世纪
BC
1世纪
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4、佛教与中国:
玄奘取经
敦煌莫高窟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中国古代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萨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四川峨眉山—
普贤菩萨
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
叁·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5、佛教的衰落:
公元2世纪时,婆罗门教进行重建和改组,成为了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影响日益广泛。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传播伊斯兰教。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
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
早期文明—产生小国——孔雀王朝(鼎盛时期)
发源地:
发展历程:
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等
森严的
种姓制度
不可接触者
—贱民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BC6世纪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BC3世纪后向外传播
时间:
教义:
传播:
课堂训练
1.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守道居贞,洁白其操;二曰刹帝利,王种也,爽世君临,仁恕为志;三曰吠舍,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四曰首陀罗,农人也,肆力畴陇,勤身稼……”。该记载反映的是(  )
A.佛教的信徒等级 B.西欧封建等级制
C.印度的种姓制度 D.阿拉伯文化成就
2.古印度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印度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请问,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种姓?(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C
B
课堂训练
3. 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印度河流域 B.爱琴海文明
C.尼罗河两岸 D.美索不达米亚
4.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起初因宣扬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宣扬“众生平等”,迎合了广大贫苦百姓;后又因倡导“忍耐顺从”,得到统治者的追捧。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最终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产生的背景
C.佛教形成的过程 D.佛教传播的原因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