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教材分析教法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常见的酸和碱 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常见酸、碱及酸和碱的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实验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②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②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
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重点: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四)教学重难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启 发
诱导法讲解法
归 纳总结法 多媒体
辅助法 教法:激疑——探究——形成——反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说学法 小组合作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自主学习 说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3、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4、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5、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
6、 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 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教学过程: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教学过程: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 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发生呢?设计实验方案:可选择的药品、仪器:
烧杯、玻璃棒、滴管、玻璃片、氢氧化钠、稀盐酸、无色酚酞、紫色石蕊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学生实验:【实验方案】展示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学生交流展示:【实验结论】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以下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H2O 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知道因为发生了上面的反应,所以玻璃片上的物质是NaCl。 NaOH与HCl反应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过程:练习:写出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硫酸钾、氯化钙、硫酸钙)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思考: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教学过程: 1. 生活中两个例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除铁锈。
CO2+Ca(OH)2=Ca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0
讨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2. 大揭秘 :
① 松花蛋食用时添加食醋能减轻涩味,为什么?
②含氢氧化镁的药物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思考、释疑】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课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1 、酸? +?? 碱?? ==?? 盐? +? 水??
? 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Ca(OH)2 ==CaSO4 + 2 H2O ? ?
H2SO4 +2NaOH == Na2SO4 ?+ 2 H2O ????????
2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的化合物。如: NaCl 、 Na2SO4 、 CaSO4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 1、用于医药
? 2、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 3、处理工厂的废水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过程:CFe2(SO4)3 + 3H2OCaCO3 ↓ + H2ONa2SO4 + 2H2O3CaCl2+H2O+CO222————达标检测:【拓展 延伸】 1、今天做完实验后的废液显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2、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拓展延伸 应用课题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教学过程:123设计理念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超出我的“预设” ,实验也可能会发生意外,极少数学生不积极参与。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丹江口市大坝中学 王慧芬
一、 说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对常见酸、碱及酸和碱的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呢?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实验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的酸碱的知识基础上,设计有利于学生能自主学习的情境。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说教法
教法:激疑——探究——形成——反馈
三、说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 、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学习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 —— 分析归纳 ——课堂巩固 —— 拓展延伸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二)提出问题 进行猜想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如何证明反应的发生?又有什么特点?
(三)实验探究 讨论交流
提供药品是:氢氧化钠溶液、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
将学生分成8组,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药品和实验仪器进行动手实验。
多媒体展示:
组号
实验药品、器材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交流:组织小组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说出原因。实验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它们之间是怎样发生化学变化的呢?
(四)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从而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定义和新的化合物——盐的概念。
(五)课堂巩固 思考解疑
1、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两个例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除铁锈。
CO2+Ca(OH)2=Ca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0
讨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2、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书本,然后小组进行讨论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班上进行表达和交流,最后教师简单作以总结。
(六)拓展延伸,应用课题
1、做完实验后的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2、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
(七) 说板书设计
六、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超出我的“预设”,实验可能会发生意外。
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多多指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