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为后面明治维新和中东地区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1.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2.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三、教学目标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讨论以下问题: 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学习穆罕默德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教师:你知道上面的图片与哪个国家有关吗?
学生:日本
教师:古代日本的发展情况如何?除了日本本课还介绍了亚洲的哪个国家?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太阳旗、富士山樱花等事物入手,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由浅入深地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日出之国——日本
展示:
教师:结合地图和课文你能说出日本的自然特点吗?古代日本在进入封建社会前的发展如何?
学生: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溃乏。
学生: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同时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展示:
材料一 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二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三
教师:结合材料和课文想一想“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日本向唐朝派出大批“遣唐使”,学习先进唐文化。
展示:阅读课文,完成表格
中国隋唐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政治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经济
实行租庸制
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教师: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的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
学生:“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提高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日本这个民族的优点,即善于学习,“只要有利,就全面吸收”。)
教师:大化改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打击了奴隶主要贵族势力,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示:
材料一 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学会日语;同样要研究日本文化,汉语也非学不可。
材料二 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的极致体现。
教师:日本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却成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还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新月之乡——阿拉伯
展示:
教师:2013年9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的特使开会,要求叙利亚政府交出化学武器。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阿拉伯地区也再次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进入来学习本课的第二个亚洲国家的历史——阿拉伯。
(设计意图:通过现代热点问题引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
教师: 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教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
学生: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展示:
材料一 伊斯兰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
材料二 伊斯兰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而且还要遵循真主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古兰经》所反复强调的“信主行善”。
材料三 穆罕默德,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穆罕默德少年时牧过羊,年青时他诚实可靠,相貌俊秀,穆罕默德当年曾在麦加效外的一个山洞里沉思冥想,公元610年,他40岁时安拉召唤穆罕默德作了他的使者。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信徒全部迁往麦地那,从此他的信徒越来越多,不久他成为当地的法官、法律制订者、集团领袖和军事统帅。
材料四
教师:你能说一说伊斯兰教的基本情况吗?
学生: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创立者:穆罕默德;发源地:阿拉伯半岛;经典:《古兰经》
教师:阅读教材、材料,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他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⑴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⑵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⑶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⑷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学生:优秀品质: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材料,训练学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穆罕默德优秀品质的归纳,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 ?
学生:加强了阿拉伯人民思想上的统一,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也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展示:
教师: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学生: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学生: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展示:
教师:可见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伊斯兰教不仅在当时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今世界仍然产生着重大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进程中的作用和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使学生认识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比较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建立封建国家的异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两者成为封建国家的道路是不同的。在建立封建国家之前,两个国家都存在很激烈的阶级矛盾。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则通过新创立的伊斯兰教统一了思想,通过攻打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师生对比、提炼,完成本课的知识点的总结。)
六、课堂检测
1、伊斯兰教最早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在( )
A.耶路撒冷 B.麦加 C.麦地那 D.巴格达
2、回历元年是指( )
A.公元230年 B.公元622年 C.公元621年 D.公元550年
3、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参与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改革?
⑵这次改革是仿效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
⑶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⑷改革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七、板书设计
第4课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一、日出之国——日本
大化改新:背景、内容、作用
二、新月之乡——阿拉伯
伊斯兰教:国家:分裂
宗教:创立 统一
八、教学反思
本课课堂教学紧扣课标进行,在本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新课打下了基础。教学过程中利用日出之国——日本、新月之乡——阿拉伯两个板块展开,在第一板块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制作、填写表格,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通过展示大量的材料、图片,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学会了正确评价事物的方法,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迪。在第二板块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归纳穆罕默德的创教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材料、图片使学生对伊斯兰教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对宗教重要性的认识。在板书设计环节,能清晰简明地概括本课知识结构,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课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多数学生掌握较好,不足之处是对课文整合的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深化提高。
课件41张PPT。你知道上面的图片与哪个国家有关吗?古代日本的发展情况如何?除了日本本课还介绍了亚洲的哪个国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了。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概括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认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统一的作用学习目标 日出之国——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公元1世纪前后,日本各地形成100多个小国公元3世纪中叶, 大和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结合地图和课文你能说出日本的自然特点吗?古代日本在进入封建社会前的发展如何?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阅读史料: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情境剧在课上表演。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改革派代表—中臣镰足 645年,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并任用留学人员着手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唐时期(即贞观年间),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二: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谴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你能概括出大化改新的背景吗?大化改新的背景
根本因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催化因素:国际上,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实行均田制、
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中央集权、科举制;阅读教材,勾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完成表格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的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呢?“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大化改新是吸取了中国隋唐的文化,除了以上知识你还知道多少 ?大家说一说: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想一想开元通宝和同开珎 寳 (始铸于621年)(始铸708年)“大化改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要贵族势力,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材料一:由于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年的交往,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日本的围棋、书法、茶道,一直到天皇即位,都有中国文化在背后闪烁。许多在中国已经消失的文化,在日本却很好地保存下来。所以要研究中国文化,必须学会日语;同样要研究日本文化,汉语也非学不可。
材料二:日本人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并将这一特性加以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日本文明。日本人在电器方面的研究开发就是这一民族特性的极致体现。思考:通过对大化改新的学习,你认为大和民族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分组讨论)
善于模仿,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日本古代向中国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习他人之长,克服自己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合作探究2013年9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俄罗斯有关叙利亚问题的提案 奥巴马召集美高官密集磋商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 为了使叙利亚将化学武器置于国际管控,各国进一步加大了外交努力。2013年9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中国、法国和俄罗斯的特使开会讨论俄罗斯的提案,即要求叙利亚政府交出化学武器。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阿拉伯地区的神经一直被叙利亚危机牵动甚至刺痛。阿拉伯地区也再次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进入来学习本课的第二个亚洲国家的历史——阿拉伯。 新月之乡——阿拉伯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阅读教材25页文字,讨论说出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阅读材料材料一: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材料二:伊斯兰不仅要求人们信仰真主(安拉),而且还要遵循真主为人们制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古兰经》所反复强调的“信主行善”。
材料三: 穆罕默德(含意为“受到高度赞扬),生于公元570年的麦加。穆罕默德少年时牧过羊,是一个半文盲,年青时他诚实可靠,相貌俊秀,穆罕默德当年曾在麦加效外的一个山洞里沉思冥想,公元610年,他40岁时安拉召唤穆罕默德作了他的使者。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信徒全部迁往麦地那,在那他可以自由地、公开地传道,从此他的信徒越来越多,不久他成为当地的法官、法律制订者、集团领袖和军事统帅。610年创立伊斯兰教622年麦加传教失败622年, 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兵临麦加城下,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启示:
逆境也可成材。
在逆境中不要气馁,应该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从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你认为穆罕默德的什么精神值得你学习?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麦加清真寺先知寺耶路撒冷麦加城内的克尔白神庙黑色陨石思维拓展伊斯兰教的作用是什么?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分组讨论) 为什么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探究延伸严格的一神教反映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除安拉外,别无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穆斯林的意思是”顺从者“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传播.
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这是怎样巨大的凝聚力?即使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也休想亵渎他们的信仰可见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伊斯兰教不仅在当时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当今世界仍然产生着重大影响。思考:通过对比说出日本和阿拉伯国家走上封建主义有何不同的特点?1、日本是通过改革走上封建主义道路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是以宗教的形成完成统一,并后来逐步走上封建主义的道路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原因:大化改新日出之国——日本内容:作用:新月之乡——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分裂宗教:创立统一板书设计课堂检测1、伊斯兰教最早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在( )
A .耶路撒冷 B. 麦加
C. 麦地那 D. 巴格达2、回历元年是指 ( )
? A.公元230年 B.公元622年
C.公元621年 D.公元550年
BC
(1)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参与了日本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改革?
(2)这次改革是仿效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
(3)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改革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
3、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