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期入学考试地理试卷
时量: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分一道,16道,共48分)
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
还能用它区分季节。图1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图2
为北半球某地同一天甲、乙两个不同时刻观测到的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完成1~2
题。
斗柄南指
天下皆夏
北斗七
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
●-●
斗柄东指
北斗七星
天下皆春
●】
斗柄西指
天下皆秋
●一
东
甲
西
斗柄北指
北极星
天下皆冬
图2
北
图1
1、.图1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
A.逆时针公转B.逆时针自转
C.顺时针公转
D.顺时针自转
2、.图2中,若甲是17:00,则乙约为(
A.11:00
B.14:00
C.20:00
D.23:00
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
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
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建
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34小题。
]柱洞及编号
D3
D6
D9
D6
…各全H山方位
Ds
D8
Im
DI
D
D7
3、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
4、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
*自由曲流转变为深切曲流后,随着深切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道间的山丘即成离
堆山。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完成56题。
3
璃堆山
334
514
34
20
5、图中离堆山形成前位于河流(
A.凹岸
B.凸岸
C.冲积扇
D.三角洲
6、深切曲流的成因是()
A.地壳抬升一一河流下蚀
B.地壳抬升一一河流侧蚀
C.地壳下降一一河流下蚀
D.地壳下降一一河流侧蚀
西高止山区某地由两列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组成,河流自东向西入海。在某一条河流上
共有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下图)。河
流的溯源侵蚀对该区域地表形态的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高温多雨的气候是其背后重要的驱动
力。据此完成7~8小题
70
0
品他
〔分术岭式)
悬常Ⅱ
(分水岭式
分
(裂容式)山味
高原
每
半
阿拉伯德
岛
孟级拉湾
片麻岩
注:石英兴岩性略蚀
7、图中悬崖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A.悬崖I、悬崖Ⅱ、悬崖Ⅲ
B.悬崖Ⅱ、悬崖I、悬崖Ⅲ
C.悬崖I、悬崖Ⅲ、悬崖Ⅱ
D.悬崖Ⅱ、悬崖I、悬崖I
8、流水侵蚀导致该区域(
A.高原面积变大B.地势西高东低
C.山脉高度变高
D.地势起伏变大
22024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分一道,16道,共48分)
1.A2.D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
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斗柄指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地球
的公转造成的,地球的公转形成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方向,A正确。BCD错
误。故选A。
2.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北天极附近的天体绕北极星呈同心圆
逆时针转动,其角速度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即15°/小时(除南北两极点外)。甲、乙
两个时刻北斗星位置相差约90°,说明地球自转了90°,即6小时,乙在甲之后6小时,约
为23: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B4.D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正北方向与D5D6连线方向有27.17的夹角,冬至日日
出方位位于D5→D8连线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则图中D5→D9
连线方向大致为正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日出方向
位于东北,应位于D6和D9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
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长、夜更短,B错误,D
正确;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该地日出日落时间不会变化,AC错误。
故选D。
5、B6、A
7、C8、D
7、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
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
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
水岭式悬崖,所以形成的先后次序是悬崖I、悬崖、悬崖Ⅱ,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受流水侵蚀,高原面面积变小,被切割形成诸多孤立山丘,与原来平坦高原相比,地势
起伏增大,D正确,A错误。受流水侵蚀,山脉高度会下降,C错误;总体地势降低,形成
自东向西倾斜的阶梯地形,B错误。故选D。
9、B10、A
11、A12、C
【解析】11、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水分减少,表层土壤逐渐变得疏松,因水分减少,植
被减少,固沙固土作用减弱,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是水源,水源除降水外还包括冰雪融水等地表水、地下水,A正确: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
壤肥力降低,即土壤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B错误:水源可以影响植被,进而
影响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植被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地形不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D错误。故选A。
12、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随着根系浅的草甸退化,灌丛入侵,根系逐
渐变深,后逐渐退化,肥岛效应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所以在该
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变强后变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