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选修《中古诗散》第六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拓展阅读之《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成长》课件14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课件】高中语文选修《中古诗散》第六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拓展阅读之《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成长》课件148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5 20:1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8张PPT)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孔子之后的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山鼻祖。 他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儒君雅士的行为准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是文明智慧的结晶。
孔子在世界上的影响
孔子的影响不止限于华夏大地,而且早已超越了国界,并且成为当今世界人民的精神养料。
1988年7月1日,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联名倡议:“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与会74位诺贝尔奖得主热烈的鼓掌欢呼,他们对此观点表示一致赞成。这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孔子的认可,也点燃了整个世界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火。
当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
利玛窦毫不避讳地说:“我处心积虑地借用儒家先师孔夫子来证实我们的见解,因为孔夫子箴言的简明恰好可以用来阐述耶稣箴言的晦涩含义。”
精神导师
民主斗争的武器,
启蒙学者的守护神.
西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令伏尔泰们惊讶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以同样的方式思索同样的思想,并进行了同样的战斗。他们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孔子成了18世纪启蒙学者们的守护神。
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
《孔子与中国之道》
启蒙思想家的启蒙老师
  
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镌刻着孔子语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石碑,向世界人民展示着中国古老的智慧。
美国人则尊奉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日本:长崎市的孔子庙的西廊大理石上所刻全部《论语》,现在还保存完整,供人观赏。   
  新加坡:政府按照孔子的伦理思想,制定并实施了伦理教育计划,规定以《论语》作为中小学伦理教育的教材;新加坡还经常举办文明礼貌活动,《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这项活动的指导思想。
德国: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更是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 1、孔子;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哥白尼;5、牛顿;6、达尔文;7、培根;8、阿奎那;9、伏尔泰;10、康德。
目前,战争、瘟疫、灾害、恐怖活动,几乎如同飓风般席卷全球。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如何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在危机随处潜伏的社会中坚强地生存下,探索新世纪富国安民之路,是各国人们(政要)思考的大问题。
孔子文化中所倡导的注重个人修养、强调和谐中庸、追求修齐治平、倡导知行合一等思想,无疑给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社会、个体发展可以秉持的理念和途径,因而能够使人类的生命及文明成果得以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而这一点,正是构成孔子思想能够承接千载,超越时空限制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外仁人志士所要从中寻找和汲取的智慧所在。
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
在近现代,(从“五四”运动开始)孔子的学说遭受到某些人长时间的强烈批判,文化大革命则把这种批判推向极至,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对人权的践踏,对人的尊严的极度蔑视。暴力与强权横行,礼仪与仁爱丧失殆尽。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怀鲁迅》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祖上贵族,武士世家,
出身卑贱,血统高贵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华夏族,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孔子的父母(66岁的著名勇士“叔梁纥”和16岁的纯情少女“颜征在”)相爱,他们冲破礼法的种种制约勇敢地结合在一起。由于他们的结合不符合礼法,故称“野合”。
孔子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17岁时,年仅33岁的孔母颜征在因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心力交瘁而死。
青壮年时期
20岁时,孔子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第二年,孔子开始当“乘田”,管理畜牧。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孔子离开故乡到了齐国。 36岁时,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37岁时,齐大夫因怕孔子被重用,欲谋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
51岁---54岁时,孔子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取得政治上的短暂辉煌,后来,由于孔子与鲁国国君季氏出现不和。孔子只好离开鲁国到国外寻求机遇。55岁---68岁,孔子周游列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由于政治上得不到重用。 69岁---73岁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
孔子的成长经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岁立志于学业, 30岁授徒讲学,并已在社会立足,40岁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50岁知道命中注定该干什么, 60岁时能自然从容地接受各种批评,70岁随心所欲,却不会违反礼制规矩 。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
百代馨香, 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 道贯古今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也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圣人。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论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将这些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为“论”。这部书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的一部著作。
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的总字数为15900字。
《论语》的具体篇目:
(1)《学而》493字;(2)《为政》579字;
(3)《八佾yì》689字;(4)《里仁》501字;
(5)《公冶长》869字;(6)《雍也》816字;
(7)《述而》873字;(8)《泰伯》613字;
(9)《子罕》806字;(10)《乡党》642字;
(11)《先进》1054字 (12)《颜渊》992字;
(13)《子路》1035字;(14)《宪问》1340字;
(15)《卫灵公》904字;(16)《季氏》863字;
(17)《阳货》1019字;(18)《微子》618字;
(19)《子张》824字;(20)《尧曰》370字 。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
《论语》的主要内容(智慧)
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第二:为人的格言警句
第三:教育的精辟言论。
孔子教导我们如何做人
《论语》提及“仁”的地方共109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简言之,仁是爱人修身,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最终达到仁人的境界。
仁人:心中有他人。
把别人看在眼里,你就在别人心中。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也。
领导“爱民如子”,员工“爱厂如家”
兵法讲“视卒如婴”,管理要“使卒如婴”
教育孩子,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爱、懂得感恩。
经常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
胡雪岩
前半夜想想自己,
后半夜想想别人。
仁人:言语谨慎
既避免恶语伤人,又防范祸从口出
做到“三思而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有备而言,有条理而言,最忌“本来不想说”、“随便啰嗦几句”等。
孔子指出讲话容易犯的三种错误: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仁人:保持认真的态度。
孔子回答樊迟问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孔子给颜回的指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理解孔子回答仲弓问仁: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远离是非的基本选择: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仁人:宽厚待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仁人:善于行动。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忠孝乃仁人之本
仁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底线。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把孝悌思想传递给员工,就是基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基础建设。
忠孝乃仁人之本
言行有规矩就是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忠孝乃仁人之本
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就是尽孝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
其疾之忧。
健康地活着就是
对父母孝顺
孝敬父母从关心
健康着手
忠孝乃仁人之本
精神关怀胜于衣食温饱。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把笑脸呈给父母。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尽孝的三个层次
一、尽孝而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社会
二、尽孝而尽忠:忠于企业、忠于国家
三、尽孝而尽力:努力做好人、做好事
仁人:大写的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大事难事看担当 逆境顺境看胸襟 是喜是怒看涵养 有失有得看智慧 是成是败看坚持 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都大了 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仁人:坚守做人的基本原则
用正确的态度,做正确的事情。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坚持君子四项基本原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仁人:善与人处。
管理就是团结和带领大家共同完成任务。
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孔门弟子的经验之谈:
君子当尊贤、容众、嘉善、矜不能。
仁人:大写的人
坦荡的胸怀和境界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其面; 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理想人格的标准
1.做人要正直磊落
2.做人要重仁德
3.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如何成为仁人
儒家经典告诉我们:
仁人首先有修养。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自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内心平和,处变不惊,面色和善
良: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心底良善
恭:认真的态度,敬业精神,责任心
俭:节俭,不铺张的作风
让:礼让,忍让,退让,善居下
仕人之道:提升自己的境界
练好内功,打好基础
君子
义以为质
礼以为行之
逊以出之
信以成之
以道为本
以礼为范
谨行慎言
取信于人
成就大事
仁人之道:加强学习不放松
不学习的六种弊端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不注意学习,仁德就会被人愚弄;
不学习,智慧就缺乏根基而飘忽不定;
不学习,诚信只能给自己带来伤害;
不学习,直率必然使言语刻薄;
不学习,勇敢就变成莽撞而难免要犯错误;
不学习,刚毅也就演变为狂妄自大。
加强学习 避免“三不知”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掌握事物变化规律做高见之人
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做身正之人
善于察言观色做智慧之人
仁人之道:提升自己的境界
从点滴做起,有心修炼
视思明 听思聪
色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 事思敬
疑思问 忿思难
见得思义
君子必须考虑九个方面: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说话的言语,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问题,考虑怎样请教别人;将要发怒,考虑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的,考虑自己该不该得 。
仁人之道:避免主观犯错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
不达
见小利
则大事
不成
眼光远大
志存高远
步步为营
循序渐进
仁人之道:提升自己的境界
让自己高尚起来
敢问崇德
修慝辨惑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非修慝(tè)与
一朝之忿,忘其身,
以及其亲,非惑与
先要去追求然后才能得到,这不就是崇尚品德吗?攻击自身之恶,而不要攻击别人之恶,不就除去邪恶了吗?为一时忿恨,甚至不顾自己的性命,以至连累父母,这不就是昏惑吗?”
在家里,如果谁不小心打破茶杯,就会抱歉地说:'对不起,是我疏忽打破了杯子。’而放茶杯的人听到也会回答:'这不全怪你,是我不应该将茶杯放在那儿。’像这样坦白承认自己的过失,互相礼让,怎么会吵架呢?”
仁人之道:提升自己的境界
在原则范围内宽容
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没有必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君子修养而偏离最
基本的原则;用正直和坦荡对待他人的怨恨
和误解;用恩德报答别人施于自己的恩德
仁人之道:提升自己的修养
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
吾日三
省吾身
尽心竭力
全心全意



坚守信用
诚以待人
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智仕之道:正确选择合作伙伴
君子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孔子的选择标准:尚智不尚勇。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广交际,慎交友。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之相交,贵在交心: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名相交,名毁则远;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情相交,情逝则伤;唯以心相交,看透名利,淡薄权势,友不失矣!
如何识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广叟哉?人焉广叟哉?
-------看一个人的行为,要从他的言行举止,他所走的道路,安的什么心。如果从这三点看那他一个人还有什么好隐藏的呢?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何选拔部属看其操守如何;人在贫困潦倒之际的表现。
---战国时期李构的“识人五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临喜临怒见涵养,群行群止见品格。是成是败看坚持,是舍是得看智慧。
不要被眼前的位置所禁锢,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心得,就可能使自己未来走得更稳更远;准确预判变化趋势,就可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而占得先机。多数人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但少有人能做到“施行于未发”。
仁人之道:眼光要长远
常怀感恩之心 常念相助之人 常忆相聚之乐 常有思念之情
道生于安静
德生于谦和
慈生于博爱
善生于感恩
福生于快乐
喜生于健康
繁忙的学习不要太累
烦心的事情乐观面对
该干的事情不能荒废
真诚的友谊最为可贵
放松的时候偶尔一醉
健康的身体年年岁岁
金贵歌
生命是金,健康最贵;
生活是金,平淡最贵。
婚姻是金,情感最贵;
相爱是金,互谅最贵。
宽容是金,改错最贵;
尊敬是金,自尊最贵。
朋友是金,坦诚最贵;
父母是金,孝敬最贵。
家庭是金,和睦最贵;
国家是金,人民最贵。
社会是金,和谐最贵;
传统是金,继承最贵。
历史是金,责任最贵;
学校是金,学生最贵。
教育是金,爱心最贵;
知识是金,学习最贵。
勤奋是金,恒心最贵,
成才是金,做人最贵。
收获是金,耕耘最贵;
创造是金,奉献最贵。
工作是金,敬业最贵;
前途是金,目标最贵。
竞争是金,合作最贵;
品牌是金,品质最贵。
追求是金,执着最贵;
未来是金,今天最贵!
从仁人到智仕
孔子的治国(管理)智慧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
四、以和为贵
五、以中为用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政德治,他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治国前提:君子严于律己
治国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
治国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经典名言(三修)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14.42)
孔子说:“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来安定下属。”“修养自己来安定百姓。”
修己以敬,自我管理
经典名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孔子说:“领导者自身行为正当,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行得通;领导者自身行为不正当,虽然三令五申,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以政令来管理,以刑法来约束,百姓虽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为耻;以道德来引导,以礼法来约束,百姓不仅遵纪守法,而且引以为荣。”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德治”,是儒家区别于诸子百家管理智慧的最明显的标志。所谓“德治”,就是要求管理者带头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从而吸引被领导者上行下效,同心同德去实现管理的目标。因此,这是一种强调道德价值导向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领导者素质修养和学习修炼具有重要的启示。
经典名言
先有司,
赦小过,
举贤才。
(《论语·子路》,13.2)
大意
以身作则,给下属做出榜样;
宽以待人,赦免下属的小过错;
选贤用能,提拔贤明的人才。
修己安人,举贤用能
李嘉诚谈“用人三度”
忠诚度
可靠度
归依度
启 迪
儒家认为,一个领导者的真正权威来自于他的人格魅力。因此,要求领导者经过修身,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运用影响力来实现管理的任务。
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
孔子明确提出了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就是以修养自己为基础,去从事管理工作。
从修养自己的自我管理,到对各级管理人员的人事管理,再到对整个组织成员的管理,这就是儒家所提出的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和管理过程。
现代回响 李嘉诚自我管理八要点
勤奋 节俭
信用 创新
全局 有备
稳健 爱心
经典名言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论语·尧曰》)
就着人民得到利益之处而使他们得到利益,这不就是给人民以好处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吗?
修己安民,满足需求
“三修”中的“安百姓”也就是“安民”,这是儒家“民本”思想在国家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在儒家看来,民众是国家的基础,“以民为本”,是一切国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要获得天下的最好办法是赢得百姓;而要赢得百姓的最好办法是满足百姓的需求。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论探讨 领导如何安置员工?
(1)真诚服务
(2)合理待遇
(3)适当关怀
(4)合适工作
四、以和为贵
经典名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1.12)
礼的作用,以做事达到和谐最为可贵。以往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可赞美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无论大事小事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但是,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不以礼来规范它,那也是不可行的。
“以和为贵”,肯定了和谐在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圣王治理国家以和为贵,营造的是和谐的组织氛围;
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涉及到管理的规范——和必中节;
坚持原则,不要为和而和,则涉及到和谐的基本原则——和而不同。
智仕之道:把握管理五字箴言
隔行如隔山 但隔行不隔理
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严肃认真做事
言而有信行令
珍惜财力物力
倾心关爱员工
合理调度人力
智仕之道:正确区分优劣
尊五美
摒四恶
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
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
谓之有司
尊五美与组织管理
让每个人去做对他有利的事
选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以平和的心态泰然处之,不骄不躁
树立威信而不是凶猛残暴
摒四恶与组织管理
没有批评教育就给予严厉处罚 (虐杀)
没有事先培训就要求取得成果 (暴躁)
下达命令迟缓而突然限期完成 (陷害)
答应给人奖励出手却很吝啬 (小气)
智仕之道:追求真善美
真才实学+仁德修养+认真态度+程序规范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虽得之,必失之。知
及之,仁能守之,不
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
庄以涖之,动之不以
礼,未善也
真才实学打天下
仁德培植且保持
认真做事莫懈怠
规章制度严执行
慎终如始尽善美
全心全意为人民
智仕之道: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
彼此理解很重要
一言兴邦:
为君难,为臣不易
一言丧邦:
予无乐乎为君,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彼此理解
相互体贴
同心同德
兴旺发达
容不得不同意见
乐于大家俯首听命
悦于下级唯唯诺诺
表面看军令如山
实际上一盘散沙
智仕之道: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
对待顶头上司
勿欺之 而犯之
记住孔子的告诫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智仕之道:正确处理上下级关系
处理职权关系注意“不越位不缺位”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在其位而谋其政是尽职尽责
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失职渎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恪守本分
不在其位而谋其政是越位之举
智仕之道:善于识人相面
听其言信其行
听其言观其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何言
何为
何法
何态
智仕之道:善于识人相面
诸葛亮识人七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智仕之道:正确选择合作伙伴
君子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孔子的选择标准:尚智不尚勇。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智仕之道: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孔子教给弟子的秘方:
先有司
赦小过
举贤才
制定规章制度
包容小的过错
发现推举人才
智仕之道:打造优秀团队
评价优秀团队的三条标准
足食
足兵
民信
利益保证机制
危机应对机制
精神凝聚机制
近者说,远者来
凝聚力
吸引力
打造优秀团队:正确选择合作伙伴
君子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孔子的选择标准:尚智不尚勇。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智仕之道:打造优秀团队
团队中不能出现的四种毛病
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管理者应该防范
的员工不良行为:
不注重道德修养,
不注意学习,
正确的事情不去做,
错误的言行不能改正
打造优秀团队
面对错误的三种对策




经验不足
能力不够
品质不好
再给一次机会
调换工作岗位
毫不犹豫辞退
仁政德治: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我们党强调德才兼备德为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共之
孔子分析两种管理模式的不同后果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民耻且格。
仁政德治: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三种不同的统治(领导)模式
以力服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以理服人: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以德服人:既不动口又不动手
仁政德治: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领导重要的职责之一是搞好精神建设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子欲善而民善
仁政德治: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领导的含义就是“引领”和“疏导”。
临之以庄
孝慈
举善而
教不能
则敬
则忠
则劝
领导严肃认真,
员工敬重
领导孝敬父母,
员工忠于企业
任用正直
而能力强者,
则员工勤奋工作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学会给自己准确定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权责职相统一,制定并执行合理制度。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做人处事一身正气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不要失去与人沟通的机会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总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走好职业路:讲操守、全心全意。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在其位谋其政:勤政不懈怠,执行尽全力。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让自己优秀起来。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毛主席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
从仁人到智仕的升华
把认真态度和干练作风有机结合。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雷厉风行不等于简单马虎
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智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结束语】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历经千年不朽。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确实是非凡的思想者,他智慧独具,神思澄明,他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他相信教化的力量,相信人与人之间道德的标准。他的思想的灯永远照耀着后人。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