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谈创造性思维
作者:罗迦·费·因格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
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标
目
习
学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思路,明白生活中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一定一个的道理。
3.理清文章阐述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了解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阅读文章积累字词,明确作者观点。
作者介绍
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
名言:“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
主要作品:
《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在屁股上踢一脚》等。
他曾为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等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译,原题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改动。很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明确字音
(1)罗迦( )
(2)渊博( )
(3)对称( )
(4)压榨( )
(5)推敲( )
(6)孜孜不倦( )
(7)jí( )取
(8)ɡōnɡ( )喜
jiā
bó
chèn
zhà
qiāo
zī
汲
恭
创造( )
创伤( )
(11)创
根深dì( )固
dì( )造
真dì( )
蒂
缔
谛
(12)
(9)qiè( )而不舍
(10)不言而yù( )
chuānɡ
锲
喻
chuànɡ
积累词语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之有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
(6)一事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的标题是论点吗?
不是。文章标题用肯定的语气,直接点明文章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里面暗含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整体感知
活动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的论点。
合格:准确划出文中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简要概括本文论点。
优秀:抓住观点,有理有据分析文章层次。
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4、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探求第二种答案或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很重要。)
中心论点
整体感知
活动2:抓住中心句,理清层次。
合格:找出或概括中心句。 优秀:抓住观点,有理有据分析文章层次。
1-2.分析一道数学题答案的多样性。
3.“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的危害性。[分析“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4.由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出人要富有创造性思维。[过渡]
5.只要知识渊博,把知识进行组合,早晚会出现新的创意。
6.分析知识和创造力的关系。
7.8段:列举事例证明。
9.引出如何判断一个人有无创造力的话题。[过渡]
10.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自信;
11. 有创造力的人,要关注及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12. 总结,区别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13. 总结全文,要努力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整体感知
谈创造性思维
一、(①-③段)
二、(④- 段)
三、( 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
提出问题,引出观点: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并号召我们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活动3: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探究文本
第二部分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观点与材料间的关系,品味作者语言。
探究文本
活动1:阅读第一段,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不过,也许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样呢 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作者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一个问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探究文本
1.文章以一个带有四个图形的表和一个问题开头,有什么表达效果
开头用图表展现比用文字叙述更简洁,更直观,更新颖,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论证效果。
以提问的形式引入,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便于与读者交流,引起阅读兴趣。
2.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示例:过年了,我想的是又长了一岁,高兴;父母想的却是又老了一岁,失落。下雨天,卖伞的会非常高兴,没带伞的会非常郁闷。同一个于勒,菲利普夫妇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可怕,若瑟夫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可怜。
探究文本
活动2:跳读课文,思考:第 7、8 段,看看两个例子论证什么观点。
合格:指出论证所使用的材料及证明的观点,能举一例证明观点。
优秀:并准确分析论证方法作用。 [共2分, 方法1分, 作用1分]
①举例论证。列举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创造力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举例论证。列举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创造力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探究文本
活动3:补充相关论据,请补充事例来证明创造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爱迪生用白金、黄金等各种金属丝做实验,前后试过的材料不下1600种,终于发明了电灯。
居里夫人从100多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丁肇中在两年多的夜以继日的实验中发现了J粒子。
评价标准
合格:列举实例进行证明,注意材料与观点一致。
优秀:注意材料与观点一致,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能指出所举例论证正反面。
探究文本
伽利略发现钟摆的规律时还是一个学生;
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原先只是一个学徒;
富尔顿刚发明出来的轮船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蠢物……
二是伟大人物也是从一般人开始的。
试一试:请举例批驳“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他们的”观点.
一是不仅伟大人物有创造力,一般的普通人也有创造力。
例如,鲁班发明锯子、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
人人都具有创造力
探究文本
活动4:辨析论证方法。
跳读课文,圈画找出文中(除7、8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不自信)
进行自我压制
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缺乏创造力的人
富有创造力的人
对比论证
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区分的主要依据之一: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探究文本
活动5:辨析论证方法。
跳读课文,圈画找出文中(除7、8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道理论证。引用了“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有力的证明了“有创造力的人和没有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对比论证。先从反面阐述:“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阐述:“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探求第二种答案或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使说理全面而又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探究文本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活动6: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怎样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呢?
探究文本
活动7:品味语言,说说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不能删去。“大多数”一词强调了获得灵感多数情况下并非轻而易举,但也有轻而易举获得灵感的时候。这一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不能删去。“总是”强调了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够长时间地、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如果删去了就没有强调的意味了,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探究文本
活动7:品味语言,说说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不能删去。“真正关键”强调了“如何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必需要素,如果删去,则表明该要素是一般的,无突出强调的效果。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不能删去。“之一”表示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除了这一根据之外,还有别的根据,如果删去,就显得太过绝对,体现不出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归纳总结
第三部分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归纳论证思路、总结写作特色,并完成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1、提出问题: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谈
创
造
性
思
维
2、分析问题:探求第二种答案或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四个要素。
必需要素
区分根据
a. 渊博的知识
b. 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持之以恒的毅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并相信自己
归纳总结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由数学例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此要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然后围绕“创造性思维”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素,进而阐明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
最后得出结论:拥有创造力需要具备四个关键性的要素。
三段式结构:引论-本论-结论(分层次)
写作特色
1.图表开篇,新颖独特。
开头设置问题,引出命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文章从一个有趣的数学题谈起,再对人们头脑中“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进行剖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从而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一命题。
2.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文章开头设置的问题本身就证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自然地进入了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错误思维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须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观点。接着点明寻求其答案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展开对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论述;然后用两个问题引出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全篇。全文论述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思维严谨。顺流而下,过渡自然。
归纳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进行创造。
当堂检测
1.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出海航行发现了许多岛屿,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解析:麦哲伦航海属于探险,与“如何运用知识”和“发挥创造力”无关。
D
当堂检测
2.下列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B.“海尔”作为中国电器知名企业,产品质量不但在整个行业有口皆碑,在消费者心中更是不言而喻。
C.世上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D.“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归家情结。
解析:A.“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B.“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C.“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D.“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B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