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智取生辰纲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施耐庵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很多故事都让我们耳熟能详。现在,我们先来看几张根据水浒情节设计的邮票图片,请你猜猜这些邮票都反映了《水浒传》的哪些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
武松打虎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花荣梁山射雁
智取生辰纲
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学习小说的文化常识。
2.阅读选文,梳理文章结构和主要情节。
3.分析杨志失败的原因,总结人物形象特点。
《水浒传》: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学习章回体小说的文体常识,对全文内容有所了解。
壹
作家作品
作者介绍
《水浒》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施耐庵 (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13岁入私塾,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擅文,才华出众。25岁中进士后,任钱塘县官两年。经历元末激烈的农民起义,深感自己与当道的权贵不合,决定归隐,闭门著书。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劝他出山,被谢绝,朱元璋也多次召他,坚辞不应聘。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他为避战乱,迁来白驹唱西18里的地方定居,从事创作。最后终于完成巨著《水浒传》。
创作背景
《水浒传》是一部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经过世代累积和文人加工,最终形成了施耐庵整理的版本。
水浒故事最初起源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当时发生的宋江等36人的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失败后英雄人们的斗争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民间说书人的加工,成为话本,为小说成形提供了素材。
作品介绍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文体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
白话小说,相对于“文言小说”而言,是唐宋以来用通俗语言(白话)所写的小说之统称,它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街谈巷语”。
白话小说面向普通大众,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大多反映市井小人物的荣衰沉浮和悲欢离合,表现出与传统士大夫诗文迥然不同的世俗精神风貌。
文体常识
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于宋代,确立于元末明初,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
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章”。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尾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这是小说经长期演变的分回形式。用工整的对偶句作回目,概括这一回的基本内容。
《水浒传》便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清代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一形式。
根据老师补充的资料,了解全文内容梗概,划分本文节选部分的层次结构,思考第一人称叙事有何作用?
贰
整体感知
课文背景
“智取生辰纲”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选自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前面说到“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后得梁中书抬举,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交托给他。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此行的凶险,他多次推脱,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就是从杨志上路开始写起。
明确字音
趱( )行 虞( )候 嗔( )怪
尴尬( ) 厮( ) 朴( )刀
恁( )地 怨怅( ) 兀( )的
面面厮觑( ) 芥( )菜 怄( )
忒( ) 舀( )酒 罗唣( )
聒( )噪 晁( )盖 三阮( )
省( )得 兀的( ) 勾当( )
喏( )喏连声 剜( )口割舌 庵( )
zǎn
yú
chēn
gān gà
sī
pō
nèn
chàng
wù
òu
jiè
tuī
yǎo
zào
guō
cháo
ruǎn
qù
xǐng
wù dì
gòu dàng
ān
nuò
wān
积累词语
显示(自己的)机智。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暗中观察。
互相望着发愣。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1)逞办:__________________
(2)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窥望:__________
(4)面面厮觑:_______________
(5)忍气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喃喃讷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絮絮聒聒: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死心塌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多含贬义)。
整体感知
整体阅读课文,思考一下本文的整体思路是什么,尝试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思考一下生辰纲是什么?生辰纲是谁智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的?
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整体感知
1.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押送
智取
失纲
定计
施计
智取生辰纲
杨志 生辰纲
好汉 生辰纲
上路
中计
劫纲
六月初四正午
黄泥岗松树林
斗智斗勇
(明线)
(暗线)
概括情节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杨志无奈买白酒
吴用智取生辰纲
杨志改时送生辰纲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7):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8-11):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12):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13):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14):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2.生辰纲是什么?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
生辰纲是谁智取的?
智取
杨志
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3.本文围绕生辰纲展开,默读课文,找到跟生辰纲有关的人物,并根据他们与生辰纲的关系将他们分成两类。
生辰纲
押送
生辰纲
智取
明线
暗线
上路——中计——失纲
定计——施计——劫纲
杨志、老督管、虞侯、
厢禁军(军健)
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白胜
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
小组讨论:杨志为了成功押运生辰纲,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课文那些地方可看出他的智谋?在文中找一找
叁
合作探究
资料链接
杨志,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合作探究
1.杨志是个老江湖,为了力保生辰纲不失,他采取了哪些智慧的措施?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1)智藏行踪。
乔装打扮,隐藏行踪。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侯假装做跟的伴当。
(2)智变行辰。
变更启程时间。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合作探究
(3)智选路径。“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2.除了这些智谋,在押送过程中为了保证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做了哪些动作
合作探究
①逼赶军健,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不让军士进林中休息,以免多生事端。
③审查枣贩,盘问枣客,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3.从这些举措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管理严格
精明
谨慎
多智
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
4.杨志既精明又谨慎多智,为什么押送生辰纲还是失败了?
试着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吧!
杨志性格暴戾专制,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
原因一
合作探究
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杨志的这一特点?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这一番动作上的形象刻画,写出了杨志的粗暴蛮横,唯恐押送有闪失,对部下非打即骂。生动地再现了杨志粗暴、野蛮的个性和当时急躁的心态,这种粗暴的态度让禁军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进一步激化了一行人的内部矛盾。
合作探究
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当老都管和虞候、军汉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
原因二
老都管的话里藏针、倚老卖老,杨志虽据理力争却不得不隐忍求全的心态,表现得入木三分。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蔑视,从中可以看出梁中书对杨志的态度。老都管是梁中书的代言人。梁中书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
合作探究
说一说:文中如何写众人对杨志的不满的?写这些有何作用?
作用:这也预示了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必然会被激化,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众军“搬口”,而老都管则也是“心内自恼他”,众人的表现虽不同,但埋怨的对象却一致。众人都对杨志有所不满,表明杨志一行人已失去了内部的团结,之后黄泥冈生辰纲被劫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合作探究
小结:杨志失败的原因是多重性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外因
对手八位梁山好汉的精心用计
环境、天气影响
内因
导致
内部失和
(关键)
性格方面(暴戾、专制)
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
思维方面(思维定式)
失败
课后作业
课文中提到的“智取生辰纲”,请同学们仔细阅课文想一想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智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在文中勾画,并简要赏析。
智取生辰纲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作者:施耐庵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水浒传》的大概内容,阅读选文后分析了杨志失败的原因,那么这节课就一起探究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巧妙之处吧!
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分析好汉“智取”的“智”体现在哪几方面
2.理解多重矛盾下,杨志失败的必然性
3.归纳总结写作特色和文章主旨
《水浒传》: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被后人归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课文想一想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智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壹
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吗?
不是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时间
地点
六月初四
黄泥冈的松树林
探究文本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
“其日十分大热”
“其时那热不可当”
天热
“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天气酷热,路途遥远,又累又渴。挑担的军汉的心理防线更容易攻破。
时间
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
智用天时
探究文本
思考:文中多次写到天气的酷热,“天热”在文中有怎样重要的作用
①天热是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②天气酷热引出杨志与厢禁军、虞候、老都管等人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军健们一再要求趁凉行路,遇见树林便要歇凉,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打,突出杨志性格的蛮横,不近情理。
探究文本
1.山冈用来掩护,松林既可以诱敌休息。
3.那一片树林遮掩了取药、下药的过程。
地点
智用地利
4.吴用等众好汉事成之后,又巧妙以这片树林为掩护,迅速地撤出了黄泥冈。
2.偏僻的所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不容易被外人觉察。
模糊敌人视线,使他们不清楚松林内的真实情况。
提供便利
探究文本
3.为什么挑酒的汉子反复与杨志一行人说“我不卖”?
4.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的呢?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激化矛盾,使其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内部矛盾
探究文本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 (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 (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 (全部放倒)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表演得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策用到了家。最终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却动弹不得。
探究文本
请梳理具体情节:
假扮客商,装怕歹人;麻痹军汉,稳住杨志。
白胜挑酒,故意不卖;激化矛盾,增强诱惑。
故意抢酒,消除疑虑;假戏真做,巧下麻药。
白胜装气,枣客调解;送酒送枣,杨志上钩。
小说中,有如下矛盾被吴用等人用来智取生辰纲:
针对矛盾智用计谋
①天气炎热与人须忍受的矛盾。
②杨志一伙人的内部矛盾。
探究文本
5.聚焦“智取”高潮处。
读一读,悟一悟:吴用的计谋高妙在何处?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探究文本
(1)妙在心理战术。七人立在桶边,轮流畅饮,酒香入鼻,军汉怎能禁得住诱惑?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2)妙在地点选择。因为正是有了松林的掩护,吴用才能躲过杨志的眼睛,在酒里下药。
(3)妙在手法之娴熟。一“兜”,一“吃”,打消了杨志的疑心;一“舀”,一“夺”,一“倾”,一“盖”,一“丢”,下药过程一气呵成。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杨志给蒙骗住了。
探究文本
小结:请同学们踊跃发言,众好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演技高超
机智灵活
足智多谋
精心布局
配合默契
团结合作
小组讨论,从杨志护送生辰纲的失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请结合故事背景简要分析。并思考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
贰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合作探究
2.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⑴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⑵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
⑶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合作探究
3.杨志的失败除了队内矛盾无法调和、对手智高一筹以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志在立军功,光宗耀祖。然而并不得志:他先是弄丢花石纲,从军官变为无业游民,因流氓牛二再三纠缠,杨志一怒之下杀了牛二,因百姓求情,发配至大名府充军;后得到梁中书赏识,被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受梁中书重托押送生辰纲,这是他实现“封妻荫子”梦想的最后一次机会。失败后杨志不忍自尽,失意英雄无路可走,只能将脚印留在了奔赴梁山的途中。
性格决定命运,急于求成,让一个上进的人越走越远。
合作探究
4.作者在塑造杨志这个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方法?
(1)间接描写:反面衬托,如用吴用的计谋高明反衬杨志的棋差一着;侧面衬托,如用众军士、老都管和虞候等人的怨声载道侧面衬托杨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2)直接描写:行动描写,如“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语言描写,如杨志与虞候、老都管、军士们的对话;心理描写,如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胡乱容他买碗吃罢”;神态描写,如“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
合作探究
5.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小说也穿插了一些环境描写,这有何作用?
(1)烘托气氛:如白胜的唱词“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可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可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烘托一种热得令人烦燥的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如“热”,军士不走,杨志“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性格显露无遗。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天热难走,因此激化了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使八条好汉有了可乘之机,课文就有了歇凉、卖酒、买酒、喝酒、饶酒、夺酒等情节。
合作探究
(4)社会环境:
一方面是指当时锋利的阶级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衬托了人物性格,暗示了人物命运。
合作探究
6.“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至课文第13段已经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小节文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运用补叙,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和用药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使行文生动曲折,既能吸引读者,又能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对“智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题目。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总结写作特色、文章主旨,并完成当堂检测。
叁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总结概括本篇小说的写作特色:
(1)善用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文中关于天热的描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
这种典型的环境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还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即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2)语言动作并用,刻画精彩人物。
杨志的精明警惕、粗暴蛮横,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无一不是在言行中展示出来的。如卖酒人为消除杨志一行人的警惕,欲擒故纵,故意说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反使杨志中计。
归纳总结
1.总结概括本篇小说的写作特色:
(3)双线结构,构思巧妙。
本文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明线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是晁盖智取生辰纲。明线、暗线在黄泥冈松林交会。
在这里,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和盘托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的计谋天衣无缝。
本文正是由于这种双线结构的巧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归纳总结
2.请同学们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与现代社会作比较,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探讨小说中英雄人物行为的价值与不足。
北宋末年,社会黑暗,官场腐败
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按照现代社会价值观
小说赞美了一种以充分的物质享受为基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市井意识。
价值
不足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杨志与晁盖、吴用一行斗智斗勇的过程的描述,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粗暴蛮横、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晁盖、吴用等人的智慧、胆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生动地塑造了众英雄好汉的形象。
当堂检测
1.对下列语言或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B.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之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C.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便道:“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酒的诱惑力。)
D.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这表现了杨志观察仔细,处事谨慎、周到。)
解析:白胜这话欲擒故纵,为的是让杨志坚信酒中没有蒙汗药,从而打消疑虑。
C
当堂检测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成功的过程,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B.《水浒传》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的痕迹,如“话说”“且把闲话休提,只说正话”等。这种形式的好处是既可以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安排许多巧合,也可以打断故事进程进行议论。
C.《智取生辰纲》围绕“智”展开,明暗两条线索一起发展,之所以能“智取”,是因为晁盖一方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且有周密的计划。
D.从写作特色上看,《水浒传》一书的人物语言、行为描写非常出色,尽管许多地方没有明确点明有关人物的姓名,但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判断。
解析:《水浒传》艺术地概括了宋江起义的发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
A
感谢观看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