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随堂小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随堂小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8-26 12: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随堂小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橙子(chéng) 宜人(yí) 凝望(níng) 鹪鹩(liáo)
B.啮草(shì) 藤蔓(wàn) 罅隙(xià) 规律(lǜ)
C.渺小(miǎo) 柠檬(níng) 装饰(shì) 石像(xiàng)
D.黑莓(méi) 瞬间(shùn) 书籍(jí) 畏怯(qi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来临之际,许多树木的叶子在掉落前纷纷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叶子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原本接收光照的叶子,会让树木变得不耐寒;同时,叶子上密布的气孔会随着树木的呼吸而损耗大量的水分。树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会全面舍弃叶子。
那为何在落叶之前,树木要赠还给大地最美的秋色呢?这场盛大的秋色可能只是树木的缓兵之计——在感受到长期的低温后,树木开始准备落叶,叶子中的营养物质被树木回收,尤其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含有的丰富的氮。随着叶绿素的降解,原本被遮挡住颜色的辅助光合色素类胡萝卜素开始充当起这个调色盘的主角,叶片体现出从橙色到金黄色的变化。
但实际上,我们观赏到的秋叶只有一部分是黄色的。其余的则主要是红色的,以致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秋叶呈现红色,是因为叶子中还含有第二类色素物质——花青素。这也是有诗歌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红叶与花本质上制造和使用了同样的色素。秋叶中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搭配起来,使得秋叶有着三三两两的变化。
2.文段中的加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缓兵之计 B.体现 C.以致 D.三三两两
3.比拟讲求本体和拟体的某些特征存在可拟性,请简析画框线的句子中比拟手法的具体运用。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哈佛的一位文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再点起一根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课的四首外国诗歌,运用各种典型的意象,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自己的情思。请你从下面几个意象中任选一个,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抒情片段。
杨柳 梅花 大海 夕阳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没有走的路
【美】弗罗斯特 飞白译
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
可惜我作为一名过客,
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
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
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
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
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
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过这点也难比较出来,
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
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
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
尽管我明白:路是连着路的,
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
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总要伴一声叹息:
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有删改)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过客,/不能两条都走”和“人不能同时踏进两条河流”的哲学命题相合。
B.“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中的“踌躇”表明诗人处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思索,心中犹豫,不能做出选择。
C.诗人在诗中一会儿说“它也不坏”,一会儿说“这点也难比较出来”,可见其判断是草率的。
D.“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结尾这一句点明诗歌主旨:人生一旦做出选择,便就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结局也会“相差千里”。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思路是先写“面对选择”,然后写“选择道路”,再写“踏上征程”,最后回顾往事,逻辑井然。
B.“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中“金黄”一词在有的译本中被译成了“深黄”,不如这里的准确、形象、画面感强。
C.本诗把“人生之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言在此而意在彼,用了比喻的手法。
D.诗人以小见大,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抒写人生的深层感悟,令诗歌显得平易而深邃。
8.诗中说“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诗人能“重返旧地”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9.诗人虽然选择了一条路,却对另一条路念念不忘,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A.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语境说的是树木在落叶之前,先让叶子变成红色、黄色或者橙色,这是一种缓解或者过渡的手段,使用正确。B.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多指抽象内容)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这里的“体”具有体味的意思,一般强调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的深层感受。语境说的是叶片显示出非常明显的颜色变化,前后均为具体的内容,故“体现”可改为“呈现”,“呈现”,显现、展示出。C.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语境中“红色才是许多人对秋叶最直观的印象”并非一种不好的结果,故“以致”应改为“以至”,“以至”,强调范围程度等的扩展延伸,或者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中性词。D.三三两两: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多指人)。“三三两两”主要用于人,用来修饰“秋叶”不恰当,结合上文“秋叶中花青素与类胡萝卜素两类色素搭配起来”分析,可改为“五颜六色”。故选A。
3.答案:(1)将秋天来临时叶子在掉落前变色拟为人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体现了比拟的可拟性。(2)将叶子的掉落拟为人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将叶子变成暖色拟为人唱欢歌。
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了画框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作答本题时,需要先找到本体和拟体,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画框线的句子中,本体是秋天来临时叶子在掉落前变色,拟体为人在谢幕前唱起了欢歌。把人的特点在演出结束后的谢幕赋予了秋天的落叶;把叶子在坠落前绽放的美丽说成人谢幕前的欢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秋天叶落本是令人伤感的,而五颜六色缤纷多姿却适合观赏,这是落叶的价值,犹如有意义的人生一样,欢歌是豁达乐观的,犹如多彩的落叶般精神可嘉。
4.答案:①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②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解析: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拉上了窗帘,此举喻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时黑暗的社会背景;又分别以三支蜡烛和阳光喻指四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据此可推断,教授认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为黑暗中的俄国带来了光明。在介绍列夫·托尔斯泰时,“阳光洒满教室”,与前文形成对比,据此可知,教授认为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5.答案: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她凌雪斗霜,坚强不屈,不沾染一丝污迹。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花。在漫山遍野的雪中,在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盛开了,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细细的枝干,丝毫不受风雪的影响,她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吹打……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她象征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而赞美梅花,是因为她那种坚强不屈、凌雪斗霜的精神,同时她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
解析:本题要求从下面几个意象中任选一个,运用象征或想象的手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抒情片段。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比如柳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在湿润的土地上插入一根柳树的枝条,它就会生根发芽。所以柳树可以象征着朴素勤劳的中国人民。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大海象征胸怀、恩情,可用来象征母亲。夕阳象征着结束、暮年、生命的短等。具体描写时要注意描写生动,有感染力;可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语言得体,有说服力;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6.答案:C
解析:C.“可见其判断是草率的”分析错误。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说不定更加值得”,所以说“它也不坏”;“这点也难比较出来”是因为“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两种判断各有理由,各有逻辑,并不“草率”。故选C。
7.答案:C
解析:C.“用了比喻的手法”分析错误。本诗把“人生之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把抽象的东西寄托在实在的物体上,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而非比喻。故选C。
8.答案:诗人不能“重返旧地”。因为诗人是“一名过客”,可能不再回来;而“我提起此事总要伴―声叹息”也表明这一选择的不可重复。
解析:回答本题要结合全诗表达的中心,理清提问部分与整首诗的关系;其次,要理清设问点与前后诗意上的联系。上文的“过客”与下文的“叹息”都暗示了诗人不能“重返旧地”。表明诗人只是一名匆匆的过客,突出内心的叹息,传递出一种哀愁之感,这是一种不可重复的哀愁,更是内心深处的无法磨合的痛苦。
9.答案:因为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正是对已选择的不满,才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遗憾、惆怅之感。
解析: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诗人这样写,实则揭示了人类内心的逻辑,那就是没有得到的东西总是更令人向往和怀恋的。然后分析这样写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即为诗歌增加了遗憾、惆怅之感。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