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单元—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单元质检卷(A卷)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安身的物质所在,同时也是生命出现、成长、成熟的所在,是能够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的温柔之乡。生命历程中______________
①即使身处异地、漂泊他乡
②正是因为有自己的故乡
③我们才能够在芸芸众生中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④人用情感智慧与劳动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⑤形成了世代相依的亲情以及相互守望的生存法则
⑥人也总是以最美好的想象来怀念自己的故乡
A.②①③⑤⑥④
B.②③①⑥⑤④
C.④⑤①⑥②③
D.⑤③①⑥②④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随着我市水质的明显提高,全市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位于张家界大峡谷的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总长约430米,宽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玻璃桥之一。
B.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C.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4.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______________并非如此。议论文中为了证明观点,可以用记叙来摆事实。
A.是不是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呢?
B.议论文中并非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C.难道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吗?
D.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情节、环境。
B.《故乡》的作者是鲁迅。这篇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作品中的“我”不是作者,但是有作者的影子。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主人公是“我”——若瑟夫。
D.《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这是一篇描写少年成长之路的小说。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人和人的____________其实就是心灵上的距离,心灵离别太远了,就会感到孤单。
(2)她走了,走得很突然。我心里空空的,有种____________若失的感觉。
(3)有些人虽对你____________不离口,但都不是患难朋友。
A.隔膜 怅然 恭敬
B.隔绝 惘然 恭维
C.隔膜 怅然 恭维
D.隔绝 惘然 恭敬
7.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认真观赏这一件件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①②④⑤③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③⑤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从作者画下句点的那一刻起,“书”就开始一段漫长的旅程: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
B.“楼台广厦千万间,直插云霄接玉颜。”一位援鄂新疆医务工作者看到武汉的夜景时吟诗后感慨,“武汉真美!武汉真棒!”
C.视频短片《后浪》的演讲者,用一句“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评语,激发了年轻人追逐梦想的热情。
D.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9.将下面的名句填写完整。(5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
(3)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题。(24分)
小莫的海底
①小莫下水前,朝我郑重地挥了挥手。这是他每次下水之前必做的一个动作。这种仪式从我4岁的时候开始,到我16岁的时候结束。
②我坐在礁石上一个绑着石头的大筐里,每次他挥手的时候我总是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我很紧张,却不知道为什么紧张。我从小生长在海边,但我只能看到海的表面,我一点儿也不清楚海底是怎么样的,但我知道,海底是属于小莫的另一个世界。
③小莫从12岁开始下水采淡菜,那年,我刚满4岁。
④淡菜是我们那里最常见的海贝,味道鲜美。海里能吃的贝类不少,淡菜是长得比较怪的一种,椭圆形的壳,漆过似的亮黑,随身还带着一团乱麻,一群淡菜的乱麻纠缠在一起,运气好的采到了就能拉出来一大串。
⑤小莫属于运气特别好的。从第一天下水,他就成串成串地往上拉淡菜。岛上的马大开了个加工厂,雇了些赋闲在家的女人,把淡菜用大锅煮熟,去壳晒干,装到塑料袋里封口,销到上海、北京那些大城市里去。塑料袋上印着红色的字:马大贻贝干。那是有名的海鲜干货,很受欢迎。小莫把淡菜卖给马大的加工厂,一个夏天能赚到不少钱。
⑥采淡菜的季节在夏天,其他季节小莫也并非无所事事,他在海边钓鱼捉蟹,也在滩涂上捡海螺、海瓜子,但小莫从不跟着渔船出海捕鱼。
⑦从我4岁开始,小莫主宰了我的全部世界。
⑧从小到大,我记不清被小莫打过多少次,他的手板又大又硬。以前爹打我,我有娘的裤脚可以躲。小莫打我,我没地方躲,只有大哭大叫,隔壁的马婶听到我的哭声跑过来,有时候正财伯也会跟着过来,马婶搂着我唉声叹气,正财伯对着小莫骂,直到把他骂得低下了头。
⑨晚上,我和小莫一人占据着床的一边,背对背。床很大,是爹娘留下来的。半夜醒来,我发现我们都挪到了床的中央,我蜷缩着贴在他的胸前,而他的手臂自然地环住我,就像以前娘经常做的那样。想到娘,我就想哭,但我从没见小莫哭过,小莫比我大8岁,他已经不会哭了。
⑩小莫的水性很好。小时候我常被吓哭,因为一起潜下去的人都冒出来了,他却迟迟没有露出海面。小莫似乎很喜欢待在海底,这让我很好奇,海底到底有些什么?我甚至有些无端的猜测,不过这些念头过于荒唐,刚冒出来就让我压了下去。
10多岁的时候,我缠着小莫想学游泳、学潜水,我也想看看海底。小莫瞪着眼,决不允许我下水。
16岁那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小莫不再下海了,马大的厂子聘他做销售部经理,在县里设了个销售点,离我的学校仅隔两条街。我住在他的宿舍。晚上我做作业,他就去外面。
上大学后,我终于在学校的泳池里学会了游泳。暑假回乡,我拖着个大箱子,里面是我借来的两套潜水装备。小莫来码头接我,他已经成了一个很平常的居家男人,一个3岁男孩的爸爸。儿子叫爸爸,他就笑,儿子要什么,他都给。我有点迷茫,那个动不动就打我的小莫,那个下水之前总是朝我挥手的小莫,就是眼前这个满脸堆笑的男人吗?
我带上两套潜水装备,拉小莫去海边,我终于潜到了海底,却没有看到任何我想看到的东西。
我和小莫坐在我小时候常常坐的礁石上,望向大海。
“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坐在大筐里的样子,”他侧过头看了我一眼,“终于长大了。”
“我记得你向我挥手的样子。”
他沉默了一会儿:“其实每次挥手,都是跟你说,再见了,这次下去我再也不要上来,我要跟爹娘在一起。”
“为什么我从没看到你哭过?”
他指了指前方:“它看到过。”
前方是大海,我刚才下海的时候,尝到过它的苦涩。
小莫,大名徐海莫,12岁辍学,是我唯一的哥哥。
10.文章主要写了“我”和小莫的哪些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导图。(8分)
11.文中的小莫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12.这篇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3.假如你是校报的编辑,你准备把这篇小说放在下面哪个栏目?请联系小说内容与主旨简述理由。(6分)
栏目一:《成长之旅》
栏目二:《温暖亲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7分)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欸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色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b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14.(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3分)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④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的美和诗意的。(6分)
(3)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你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4)2020年适逢汪曾祺一百周年诞辰,某杂志开设《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昆明的雨》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也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100字以内。(4分)
[示例]《昆明的雨》一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三、作文(50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件小小的物品里,常常蕴藏着真情:一把小伞,因为倾向你而湿透了母亲,从此那伞里便流淌着浓浓的母爱;一部手机,因为寄托着好友对你的牵挂,从此那手机里便暗藏了千丝万缕的友情;一双手套,因为是冬日里老师所赠,从此那双手套里便饱含了浓浓的师生情……
请以“藏在______里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体不限;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作答。通读语段可知,根据①句中的“即使”,⑥
句中的“也”可知①⑥相连,且①在⑥前,排除A项;根据②句中的“正是”,③句中的“才能”可知,②③相连,且②在③前,排除D项。④⑤句有承接关系,且④是⑤的基础和条件,所以④在⑤前,排除B项。答案为C。
2.答案:C
解析:A项中“信心”和“果断”搭配不当;B项“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D项缺少主语,应去掉“在”。
3.答案:C
解析:A.自相矛盾,“最”和“之一”前后矛盾,删去“之一”;
B.状语语序不当,应把“任意”移到“列强”之后;
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场景”。
4.答案:A
解析:联系上下句可知,横线后是对问题的回答,因此横线上应该提出疑问,故选A。
5.答案:C
解析: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6.答案:C
解析:
7.答案:C
解析:通读候排句可知,第③句是观点句,应该排在首位→第⑤句中“因为优秀的书”衔接第③句中“读优秀的书”→第①句用具体的事实佐证第⑤句的观点→第④句中“这宫殿”衔接第①句中的“宫殿”→第②句说明走进宫殿进行观赏的意义。故正确的排序是③⑤①④②。
8.答案:A
解析:“在编辑室里,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式样”“在推介会上,被爱书人不辞辛苦地推广”“在书店里,与读者产生美好的碰撞”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三个分句,中间应用分号。
9.答案:(1)雪拥蓝关马不前
(2)戍鼓断人行
(3)凫雁满回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0.答案:①“我”4岁起跟着小莫,在海边等他;②小莫因为打“我”被骂,半夜却搂着“我”睡觉;③“我”上高中,在小莫的宿舍学习;④小莫与“我”在海边交流,吐露心声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情节梳理。题目以“鱼骨图”的形式,要求考生分别从“我”和小莫两个角度梳理同一时期两人的故事,因此可以先根据题干已经给出的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把小说分成四个部分。第①—⑥段写小莫采淡菜;第⑦— 段写“我”挨打;第 段写“我”上高中后,小莫到县城做销售部经理;第 — 段写“我”上大学后的故事。然后在每一部分找到相应角度的人物故事进行概括。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有交叉,有插叙,有补叙,所以梳理情节的时候还要参考其他部分中同一时期的故事。如已给信息中的“小莫12岁辍学”就是在文章结尾出现的。
11.答案:①有责任有担当。当家里只有小莫和弟弟的时候,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②坚强勇敢。在弟弟面前没有哭过,只有下水的时候独自难受。③勤劳。12岁开始下水采淡菜,靠着辛勤的劳动养活他们兄弟两个。④牺牲自我。12岁辍学,却努力让弟弟上学。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第9题中,考生已经梳理清楚“我”和小莫的故事,可据此概括小莫的形象。如他12岁就开始下水采淡菜,靠着辛勤的劳动养活他们兄弟两个,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一直供弟弟上学。由此可看出他的勤劳、有担当、牺牲自我等。作答时要有文本意识,联系全文整体分析小莫的形象,不能透过某一情节片面概括。如小说并没有交代小莫打“我”的理由,所以在概括性格时,从“小莫打‘我’”这一情节并不能概括出清晰的性格特点。又如,小莫辍学打工并非不爱学习,从结尾段可以看出他是为了照顾弟弟。
12.答案:①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我”和小莫的故事,显得亲切真实,增强文章感染力;②有利于安排故事的发展变化,用“我”的感受、“我”的叙述交代故事的发展,避免过多地解释说明,也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叙述视角的作用。分析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讲述“我”和小莫的故事的好处,可以从人称的作用和情节安排的作用两方面入手。小说用第一人称,给人亲切的感受和真实的印象。小说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两条线,一条是“我”的成长经历,一条是“我”的角度观察、理解的小莫。两条线始终交织在一起,所以从“我”的视角讲述既能用“我”的好奇、关心、不理解等来吸引读者,也能让情节的发展脉络随着“我”的成长更清晰。
13.答案:(1)我选择《成长之旅》。
示例1: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的成长故事。
示例2: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的成长故事。“我”从一个孩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小莫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平凡的男人。
示例: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的成长故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磨难。对小莫而言,是责任担当,是对读书的放弃,是孤独的坚守,他最终成长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对“我”而言,虽然失去父母有巨大的痛苦,但是小莫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支持与温情,在小莫的支持下,“我”不断求学,成长得更优秀。
示例: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两个人的成长故事,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与磨难。对小莫而言,是责任担当,是对读书的放弃,是孤独的坚守,他最终成长为一个平凡的男人;对“我”而言,虽然失去父母有巨大的痛苦,但是小莫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温情与支持,在小莫的支持下,“我”不断求学,成长得更优秀。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成长过程中有各种艰难困苦,一定要坚持,不断向上,努力改变。
(2)我选择《温暖亲情》。
示例1: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之间的兄弟亲情。
示例2: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之间的兄弟亲情。写“我”对小莫的依恋、感激之情。
示例3: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之间的兄弟亲情。小莫对“我”的帮助、照顾和支持,能体现温暖亲情。
示例: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之间的兄弟亲情。小莫为了“我”,12岁辍学,承担起照顾“我”的责任,下水采淡菜,在滩涂捡海螺、海瓜子等来养活“我”;他还支持“我”学习,为“我”创造好的读书条件,这就是哥哥对弟弟的温情。“我”小时候对小莫很依恋,会在海边等小莫,夜晚贴着他睡等。从不理解小莫为什么不哭到理解并心疼,小说最后对小莫的郑重介绍,是“我”对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尊敬。
示例:这篇小说写的是“我”和小莫之间的兄弟亲情。小莫为了“我”,12岁辍学,承担起照顾“我”的责任,下水采淡菜,在滩涂捡海螺、海瓜子等来养活“我”;他还支持“我”学习,为“我”创造好的读书条件,这就是哥哥对弟弟的温情。“我”小时候对小莫很依恋,会在海边等小莫,夜晚贴着他睡等。从不理解小莫为什么不哭到理解并心疼,小说最后对小莫的郑重介绍,是“我”对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尊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亲情伟大而珍贵,要珍惜身边的亲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和主旨的把握。题干创设了情境,要求联系小说内容和主旨分析,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提出了要求。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父母离世后哥哥小莫和自己相依为命的故事,因此,分析主旨应从人物关系入手。如果只看到单一的人物,分析出来的主旨也是单一、片面的,如只看到个人的成长或兄弟间单向的情感等。如果能看到两个人物的命运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就能够分析出小莫对“我”的支持与温情,以及“我”对小莫的依恋、感激和敬意等。如果还能联系现实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就能挖掘出苦难对成长的重要意义、亲情对人生的重要滋养等意蕴。总之,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答案的丰富程度。
14.答案:(1)C
(2)(示例1)第④段a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
(示例2)第⑤段b处通过景物描写,细腻地展现了湖上天空的颜色变化情景,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
(3)(示例1)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他能从鸽子、野鸭、堤岸、天色、炊烟等这些寻常之景里发现生活之美,能在运河撑篙、鱼鹰捕鱼等质朴纯真的水乡生活里挖掘人间真味。
(示例2)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人。大船上的撑篙人用心生活,简单纯粹;运河里的打鱼人遇事冷静,不动声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水乡养育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4)(示例)《我的家乡》一文围绕“水”的话题,描写了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文章平和恬淡,诗意盎然。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汪曾祺的《我的家乡》以亲切自然、舒展流畅的笔调回忆了家乡自然恬静的生活,朗诵的基调往往要与文章的语言风格统一。因此,应选择一种平和舒缓的曲调进行配乐诵读。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第④段a处描写的是鱼鹰入水捕鱼的生动景象,赏析的切入点可选择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选择这一动态场景的艺术手法,如动词的运用、视觉与听觉的交融等。第⑤段b处是对黄昏时西堤的景物描写,其特点是色彩描摹细腻,可从此点切入。赏析时,首先应点明艺术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及对名家性格特点的把握能力。要分析汪曾祺的人物特点,不仅需要在平时对他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语言特点等有所了解,还应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透视作者的个性特点。汪曾祺笔下的水乡是一个充满诗意、平静美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淳朴,这里的生活简单自然。他在文末赞叹它是“圣境”,由此可知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追求平淡自然生活的人。分析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场景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及仿写的能力。首先应对“示例”进行细读,“示例”评析的内容中包含了文章话题、内容、情感、语言特色四要素。然后结合选文进行表达,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流畅性。
15.例文:
藏在烤鱼里的爱
每年暑假,我最爱去外婆家玩了。在外婆家的时候,每逢晴朗的早晨,外婆总是早早地催促外公去捕鱼,而且还不厌其烦地交代:“老头子,要打溪口的江鲢,那里的江鲢最好吃,飞儿最爱吃……”“记住啦!”外公听着外婆的唠叨,好像听着动听的歌谣,每次都笑着响亮地回答。
鱼捕回来后,外婆要亲自给鱼开膛破肚,从不让旁人帮忙。她会边清理鱼边对我说:“我做的鱼吃着绝对放心,干净!”
鱼剖好后,外婆点燃好久没用的大灶里的柴火,我则自告奋勇要帮忙烧火。外婆先是往锅里倒上清凉的山泉水,然后放上笼屉,最后将鱼放到笼屉上蒸。她总是得意地对我说:“你一定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做的鱼没有外婆做的好吃,那是因为他们嫌麻烦省去了蒸鱼这一道工序。我的乖外孙来了,再麻烦我也欢喜……”外婆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我却丝毫不觉得烦,反而感到心里暖暖的。
鱼蒸好后,外婆用事先准备好的锡箔纸把鱼包得严严实实的,放到架在火上的平底锅内去烤。每每此时,外婆就会把她珍藏的一壶香油拿出来。平时做菜,外婆用的都是大豆油,只有我来了,她才笑呵呵地从一个柜子的隐秘处提出香油壶来。外婆说,香油烤鱼,香气扑鼻!果然,当香油倒入锅内时,一缕缕浓浓的鱼香便扑鼻而来,我的味蕾瞬间兴奋得如同遇到阳光的花骨朵,仿佛能立刻蓬蓬勃勃地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就在我愣神的当儿,外婆已经将鱼端了出来。我早已等不及了,忍不住夹起一块外酥里嫩的鱼肉放进嘴里。哇,真是太好吃啦!肥而不腻,清爽可口,用嘴轻轻一抿,那鱼肉便化作细细的肉末儿,滑入喉管。
“飞儿,慢点吃,别噎着,没人和你抢,这条鱼都是你一个人的,你外婆和外公可都不喜欢吃这玩意儿……”这句话,外婆不知说过多少遍,可是,我却常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因为有好几次,我看到她和外公偷偷吃我剩下的烤鱼。我知道她为什么说这句话,她看我吃得香,比她自己吃更高兴!
去年暑假,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我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烤鱼了。
虽然舅妈也会做烤鱼,但我吃起来,总觉得没有外婆做的香,因为那鱼里,藏着外婆对我浓浓的爱。